【报告编号】: 203371

【咨询热线】010-63858100/400-1050-986 

【24小时咨询】13701248356 

【交付方式】EMS/E-MAIL 

【报告格式】WORD 版+PDF 格式 精美装订印刷版 

【订购电邮】zqxgj2009@163.com 

【企业网址】www.gtdcbgw.com , www.bjzjqx.com

可根据细分需求个性化定制 

报告定价: 
折后定价: 电议

数量: - + 件(库存件)
报告介绍

2020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特钢是相对普钢而言的,亦称特种钢或特殊钢,一般是指具有特殊化学成分、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具备特殊微观组织、满足特殊需求的钢种。与普钢相比,特钢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或生物相容性等,因此高品质特钢在汽车、核电、军工以及高速铁路等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国防先进武器和战略新兴产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特钢没有统一的定义,且牌号众多,规格繁杂。(1)按化学成分来分,特钢可分为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三大类。(2)按用途来分,特钢可分为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工具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以及特殊用钢(轴承钢、弹簧钢、不锈钢、高强度钢和高温合金等)。

产业现状:我国特钢产业最初是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配套而建的。近十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壮大、机械行业向高精尖设备发展转型,特钢产量快速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品种也日渐齐全和多样化。从下游需求行业来看,汽车、机械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在我国优特钢消费结构中各占43%、18%、6%、5%,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

2018年中国特钢主要应用领域需求规模比重分析

2020年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国特钢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及发展前景投资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约为1727.5亿元,同比上涨6.53%,增速有所放缓。

2014-2018年我国特殊钢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目前我国特钢产量占钢材总产量比例较低。2016年我国特殊钢产量约3725.51万吨,仅占我国2016年粗钢总产量的4.61%,2016年日本特殊钢产量达2403.40万吨,占同期日本粗钢产量的22.94%,是我国特钢占比的近5倍。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普遍较高,2011年美国和韩国已达10%左右,法国和德国达15~22%,瑞典则高达45%左右。2017年我国特殊钢产量接近4000万吨,2018年则继续增长,达到4264.7万吨左右的规模,在经历了2015年的下跌后,特殊钢产量连续三年上涨。

2014-2018年中国特殊钢行业产量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逐步深化,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军工产业、核电工业、高速铁路及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中高端特钢的需求。

(1)军工:军工产业是研制、生产军事装备的部门的总称,亦称国防工业,是国防经济的核心和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产业系统复杂、保密性强、技术上处于“高、精、尖”领先地位,在国家工业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2017年,我国国防军费预算首次超万亿元,达到10211亿元,同比增长7%,而最近公布的2019年国防军费预算则达到1.19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了7.5%。国防军费开支的持续增加,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军工产业作为特殊钢的重点应用领域,势必带动特殊钢的需求增长

2011-2019年中国国防军费开支预算分析

2020年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由于军工产品的保密及敏感性,以及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产品和原材料的禁运,我国军工用特钢尚不能完全满足武器装备对材料的更高要求。例如航空航天发动机所需关键特钢之一的高温合金,其材料性能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我国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大量装备着俄罗斯进口的AL-31F发动机,而随着国产高温合金的进步和成熟,国产太行发动机已逐渐堪用,后续WS15、WS20等重点型号发动机也即将获得突破。高温合金的需求有望得到爆发式增长。

(2)核电:我国能源结构不甚合理,发展核电有助能源结构转型。我国是煤炭大国,长期以来火电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形式,能源结构不够合理,与全球能源低碳化的趋势以及我国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而核电属于优质高效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核电有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并改善环境污染现状。然而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相对法国、韩国和美国等主流核电国家差距仍然较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将投产约3000万千瓦、开工3000万千瓦以上,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2717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达2672万千瓦,预计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装机容量3411万千瓦。基于AP1000的自主化“华龙一号”技术额红沿河5、6号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279亿元,计算得到三代核电机组单位投资约为1.4万元/千瓦,则预计2020年前我国核电投资将达4775亿元以上。

压水堆核电站中采用钢铁材料制造部件的成本占整套核电机组成本的83%左右。基于AP1000的自主化“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基建和设备投资等工程费用占总投资的约62.4%。测算得到的“十三五”期间核电总投资4775亿元计算,2020年前我国核电用钢市场容量可达2980亿元。一回路关键设备如压力容器用钢市场容量约为417.20亿元,蒸汽发生器用钢约为298.00亿元,主管道用钢约为357.60亿元,堆内构件用钢为119.20亿元。

(3)高铁: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03亿元;新开工项目26个,新增投资规模3382亿元;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铁4100公里。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9万公里以上。三是客货运双双大幅增长。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3.7亿人,同比增加2.9亿人、增长9.4%;国家铁路完成33.17亿人,同比增加2.78亿人、增长9.2%,其中动车组20.05亿人、同比增长16.8%。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0.22亿吨,同比增运3.34亿吨、增长9.1%;国家铁路完成31.9亿吨,同比增运2.72亿吨、增长9.3%。四是经营效益迈上新台阶。五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六是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

2019年,中国铁路将全面保持持续稳定,坚决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5.3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3.68亿吨;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度规模,优质高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其中高铁3200公里。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经过几代铁路人的接续奋斗,铁路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历史性成就。数据显示,40年以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由5.2万公里增长到13.1万公里以上、增长154.4%,形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由8.07亿人增长到33.17亿人、增长311.0%,货物发送量由10.75亿吨增长到31.9亿吨、增长196.7%;铁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普速、重载三大领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中国高铁网还将向“八纵八横”迈进。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届时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现代高速铁路网。

2016-2030年中国高铁规划总里程分析

2020年中国特钢行业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分析、产量分析、需求量分析、供给量分析、销售收入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020年前我国高铁特钢新增需求将达16万吨。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CRH380系列高速动车组每列由8辆动车厢编组,每辆动车厢有2组转向架。CRH380B所采用的转向架原型为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SKMB-200,其动车转向架重量为7.5吨。到2020年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相比2015年新增1.13万公里。2015年我国在运动车组列车17638辆,若不考虑增加列车运行密度,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仍需新增高速动车组列车10660辆,带来新增特钢需求为16万吨。

(4)汽车:2009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2018年,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平稳,受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产销量低于年初预期,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出口较快增长。

2016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41台,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65台/千人,仅为美国的1/6,韩国的1/3,从人均汽车保有量上来说,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未来汽车需求有望持续放量,汽车行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汽车用钢种类较多,以薄板和优质型材为主。钢材是汽车制造的主要原料,钢材占汽车原材料的比例约为72%~88%。我国汽车工业用钢材品种构成为:钢板约57%(其中轿车约70%),优特钢约30%,钢带6.5%,型钢约6%等。

汽车消费向高端转型升级拉动高端汽车特钢需求。目前,我国汽车用特钢中低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然而一些对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性能均匀性要求均较高的齿轮钢、易切削钢和弹簧钢等高端特钢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国内只能少量供应。随着我国汽车消费转型升级,对高端特殊钢的需求日益迫切,进口高端特钢的国产化替代将是国内特钢产业提升毛利,改善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良机。


分享到:
Products / 购买了此报告的客户还购买了以下的报告 More
2025 - 09 - 25
售价:RMB 0
全球及中国荷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评估咨询预测报告(2025版)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荷藕行业是以莲藕为核心载体,涵盖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种植、加工增值、流通贸易及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莲藕兼具食用、药用、观赏等多重价值,其地下茎富含淀粉、膳食纤维及活性成分,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健康消费升级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荷藕产业从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现代化模式转型,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传统鲜藕消费仍占主导,但功能性需求显著增长:低糖藕粉、即食藕片等便捷产品受年轻群体青睐,藕汁、藕肽等深加工品切入功能性食品赛道。高端市场方面,地理标志产品(如洪湖藕、宝应荷藕)通过欧盟GAP认证实现溢价,出口欧盟可免复检。二、产业链结构分析荷藕行业的产业链结构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荷藕种植、化肥供应、种子供应等上游环节,这些环节为荷藕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中间环节是荷藕本身,作为连接上下游的核心产品;下游环节包括鲜食销售、食品加工、餐饮服务以及其他相关领域,这些环节将荷藕转化为最终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三、企业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种植-加工-销售)构建壁垒,区域公用品牌(如“洪湖藕带”“宝应荷藕”)通过IP联名提升溢价。中小型企业聚焦细分赛道,如特色品种(红莲藕、九孔藕)种植与定制化加工。进口依赖度...
2025 - 09 - 24
售价:RMB 0
一、行业定义纳滤膜作为一种特性分离材料,其孔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在高效脱盐、保留有益矿物质、去除微量有机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推动水资源精细化、高值化利用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高盐水处理、物料分离浓缩及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二、行业发展历程中国纳滤膜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1)技术引进与萌芽期(2000年前):主要依赖进口。2)技术积累与起步期(2000-2010年):国内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始技术攻关,部分企业实现初步产业化。3)规模化发展与国产替代期(2010-2020年):政策驱动下水处理市场爆发,国内企业迅速崛起,在部分中低端市场实现国产替代。4)高质量与创新驱动期(2020年至今):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技术、品牌和综合服务,头部企业开始向全球高端市场进军。三、市场规模中国纳滤膜市场正经历由技术驱动和政策驱动的双轮高速增长。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长最快的纳滤膜市场之一。根据中金企信数据,2024年中国纳滤膜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在未来五年,随着“十四五”规划纵深推进、“双碳”目标落实以及消费升级,市场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约15%-18%的强劲势头,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0-300亿元人民币。三、产业链分析上游:主要包括膜材料(聚砜、PES、聚酰胺单体等)、无机填料、溶剂、无...
2025 - 09 - 24
售价:RMB 0
2025-2031全球与中国竹笋市场规模调研报告(产业链、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及区域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竹笋生产国,2025年竹林面积稳定,笋用林占比提升,单位亩产突破新高。主产区呈现“三极鼎立”格局:福建、浙江、江西三省贡献全国超六成产量,其中福建省竹笋罐头出口量领先;广东清远西牛镇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实现综合产值突破百亿,成为新兴增长极。 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扩大,形成“全产业链整合+技术壁垒+品牌溢价”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有的深耕区域特色品种,有的专注跨境出口,还有的通过“竹笋+文旅”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功能性食品开发:竹笋多肽、膳食纤维提取物在老年营养、运动补剂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市场规模突破百亿。深加工设备制造:自动化切片、超高压杀菌等设备需求旺盛,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碳汇金融创新:竹林碳汇项目试点扩面,碳交易收益可覆盖种植成本,吸引环保科技企业布局。跨境电商物流:RCEP框架下,东南亚市场对竹笋罐头、即食制品需求激增,冷链仓储与跨境配送成为关键基础设施。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报告综述 此报告为该领域&上下游产业链&新进企业&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银行券商等相关职业经理人&企业负责人&战略及市场部门等提供全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提升竞争力,把握市场机遇,助力企...
2025 - 09 - 24
售价:RMB 0
智能项链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及中国行业规模展望(2025-2031)-中金企信发布 智能项链是传统珠宝与可穿戴技术的深度融合产物,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内置传感器、芯片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健康监测、环境交互、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与传统项链仅作为装饰品不同,智能项链突破物理属性边界,成为用户健康管理的“贴身管家”、时尚表达的“智能载体”以及生活场景的“连接枢纽”。2025年前聚焦核心传感器和AI算法,例如投资微型ECG模组、低功耗主控芯片等关键技术;2027年转向产业链垂直整合,重点布局稀土永磁发电模块、生物兼容性材料等上游环节;2030年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和医疗级产品认证,通过FDA、CE等国际标准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具有临床数据积累和柔性制造能力的企业成为资本关注重点。 行业面临数据安全监管趋严、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风险。预计2026年施行可穿戴设备数据出境管理办法,企业需提前布局数据加密、隐私计算等技术;当前产品功能重叠率达74%,价格战压力下,中小企业需通过差异化创新突围,例如聚焦细分场景开发专用型产品,或通过IP联名提升品牌溢价。此外,关键技术依赖风险仍存,例如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超60%,地缘政治波动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第一章 智能项链市场概述 第二章 全球头部厂商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第三章 中国市场头部厂商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第四章 从消费角度分析全球主要地区智能项链消费量、市场份额及...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