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中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市场发展结构分析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预测 1、中重型卡车行业发展趋势:随着2017年治超政策带来的需求释放力度逐渐减弱,以及在环保限产等因素影响下,市场对于重卡牵引车需求会有所回落,但在房地产与基建回暖刺激下,装卸类、工程类、专用类重卡需求仍有望超预期。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中重型卡车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1)投资:基建投资在近期政府债务和PPP项目融资监管加强后仍保持稳健,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加速,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8.5%。长期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落地,将提振中重型卡车需求。(2)大宗商品:受到传统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影响、资源类产品价格提升,农产品价格回升,市场重振,相应的产品运输需求、运输收益增加,对于商用卡车的需求增加。(3)进出口:全球经济复苏,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172,298亿元,增长5.0%;进口143,148亿元,增长1.6%,出口相关的生产、运输物流需求持续。(4)超载政策:专项治超行动结束后,高速公路治超政策的力度持续,预计国道省道治超的范围逐渐扩大。(5)超限政策:轿运车治理在2018年6月底结束,迎来合规车辆购买高峰;沪蓉、沪昆高速;两网格:指京...
浏览次数:15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产业结构分析预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研究 冷链体系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核心手段,结合其他配套技术综合而成的温控综合体系。相比于常温物流设施,冷链行业的设计标准、建造管理、运营维护等各方面要求以及基建投资均高于常温物流行业,因而对承担该体系的设计建造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资质和工程服务能力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策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食品冷链作为一种提高食品质量的供应链方式,被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体系等政策要求和精神连续四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如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分级布局和标准制定”、“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央政策和精神明确表达了国家层面对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该行业在未来将得到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此带动冷链物流仓储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此外,在国家可持续性扶贫、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引导下,冷链物流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着从源头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责任。通过冷链体系的基础支撑,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田间地...
浏览次数:8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石英坩埚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及重点企业市场占比分析 (1)石英坩埚业务概述:在单晶硅片生产流程中,石英坩埚是光伏单晶炉的关键部件,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的消耗性器皿,主要用于盛装熔融硅并制成后续工序所需晶棒。基于单晶硅片纯度的要求,石英坩埚一次或几次加热拉晶完成后即报废,需要购置新的石英坩埚用于下次拉晶,因而在单晶硅产业链中具备较强的消耗品属性特征。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石英坩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①石英坩埚发展历程: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发展可分为几个历史时期:1978-1988年,我国的电弧法石英坩埚、高纯涂层坩埚同激光用石英玻璃、高纯耐高温石英玻璃管等石英制品已完成研制并实现规模化生产。1989-2000年,此阶段主要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实现国有化。2000年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坩埚尺寸从12英寸一直发展到32英寸,近年来我国拉晶生产的主流是28英寸坩埚,新项目普遍采用28英寸-32英寸坩埚,少数企业如发行人研发的石英坩埚已达到36英寸。②拉晶工艺的提升对石英坩埚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为了提高直拉单晶硅的质量和产量,连续加料、多次加料等一炉多根直拉单晶硅生长技术被开发和应用。直拉单晶硅中,石英坩埚的一次性消耗和拆装炉的耗时在成本费用中占较高比重。在传统的直拉法下,石英坩埚只能用一次,一次仅能产出一根晶棒。而...
浏览次数:58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态势分析及市场前景战略咨询 骨科植入物是骨科器械中最重要的门类,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关节植入物,如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钉、脊柱内固定植入物、人工关节等。骨科植入物是骨科器械中最重要的门类,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医疗需求加大的推动下,2019年我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16%。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动态监测及竞争战略研究报告》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主要分布在以广东、江苏、山东、河南为主,分别拥有27493家、26550家、24537家和23875家;占比分别达到了10.28%、9.93%、9.18%和8.93%;此外,TOP4省市区的占比超过了38%。目前,在我国骨科植入市场中,国外品牌企业仍然占据较大份额。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中排名前十名的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数量持平,但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5家进口品牌的市占率达到37.1%,而5家国产品牌的市占率仅为17.76%。2016-2019年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且增速维持在16%左右。其中得益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医疗需求不断上涨,2019年我骨科植入耗材市场规模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16%,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350亿元。骨科植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和研发的逐步改...
浏览次数:17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高新材料行业全产业链供需结构分析预测及细分产品重点企业竞争战略评估预测 目前,国内高新材料产品主要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用超高纯金属靶材及蒸发料,半导体设备零部件的技术服务;稀贵金属材料;稀土绿色冶金分离技术、高纯/超高纯稀土金属、稀土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红外光学材料及光纤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需要。其细分产品领域现状: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2021-2027年中国高新材料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环境评估预测报告》(1)微电子光电子薄膜材料及贵金属: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集成电路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国与进口国,根据海关统计,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为4451.34亿个,进口金额为3055.5亿美元。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一直在提升,随着国内12英寸晶圆厂的普及和先进制程技术的突破,2017-2020年间国内建设的多座先进半导体厂将逐渐投产。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作为集成电路生产制备中核心关键的材料,在逻辑芯片、存储器、...
浏览次数:2
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专项调研分析预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指导 (1)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植入医疗器械多用于人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其对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具体如下: 如人工硬脑(脊)膜补片所在的组织修复膜领域,除上述要求外,由于其用于填补局部组织的损失或缺失,以恢复组织完整性,对材料的柔顺性、防粘连性及贴附性能也有较高要求。组织修复膜主要应用于神经外科硬脑(脊)膜修复、口腔科软组织缺损修复、外科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修复及腹股沟疝修补、心胸外科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整形外科乳房重建、心血管外科颈动脉等心血管治疗与修复、泌尿外科盆底修复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对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按来源划分,植入医疗器械所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可分为人体自身组织、同种器官与组织、异种同类器官与组织、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等。在组织修复膜领域,人自体组织(自体筋膜)、同种器官与组织、异体同类器官与组织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应用此类材料进行组织修复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因存在二次伤害、供体有限的问题,正逐渐被新材料取代。目前临床所用的组织修复膜主要是动物源性材料及人工合成材料,其特征如下: 牛源、猪源等动物源性材料在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应用广泛。该类产品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诱导组织再生修复能力,可有效应用于临床软组...
浏览次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