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与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互联网市场占有率认证(2024)-中金企信发布》《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射频前端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发展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29年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游戏连接器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智能算力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 1.产业互联网的内涵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升效率、节约资源等行业优化作用,以互联网与传统企业融合的方式,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自身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不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产业链效率或者降低成本。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但有着本质区别。消费互联网是以“流量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以B2C、C2C电商平台等形式,实现个人的数字化,其依赖流量,着重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典型的消费互联网企业有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这均直接面向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而产业互联网更看重产业场景,通过洞察产业上下游的各项生产与资源配置情况,促进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对产业链生产关系的改造优化和生产力的赋能提升。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其主要针对制造业,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区别于工业互联网更多关注制造企业本身的智能制造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产业互联网是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全链路、全要素、全场景的优化升级,能够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和生态圈高质量发展。2.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增速维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7.8万亿元。2020上半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25.3万亿元,2020全年市场规模达51.5万亿元。国家战略的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供给侧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都在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二十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下,各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我国三大产业数字化渗透率分别为8.9%、21.0%和40.7%,第三产业数字化发展较为超前,但一、二产业明显滞后。未来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放量空间主要集中在依托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改造上。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25
  • 中金企信发布预测:预计到2025年中国云通信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465亿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云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证明:云通信行业市场调研及占有率分析专项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规模全景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存储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系统集成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2024-2030年消费电子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云通信的定义与特点云通信旨在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沟通问题,是云计算时代下传统通讯服务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基于云计算技术理念和服务模式提供的企业级通讯服务即为通讯云服务,覆盖企业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应用场景,其通信方式主要包括电话、短信和互联网即时通讯(IM)和实时音视频云服务等。云通信的服务模式包括以API/SDK提供通讯能力的PaaS服务、以软件应用提供的标准化SaaS服务和交付整体解决方案的私有化部署三种服务模式。电信运营商和硬件设备厂商是通讯服务上游的核心资源提供者,底层的IaaS服务则是PaaS和SaaS服务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云通信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相较于传统通信解决方案,云通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可扩展性:云通信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及可用空间,企业能够根据实际通信需求,快速调整所需的资源量,而不是像传统方式在部署功能和资源时那样产生大量支出和停机时间。⚫成本低:商业模式包括订阅模式,企业按照功能和时长付费,不需要一次性买断软件,可以在没有大量初始成本的情况下进行部署。⚫智能化:云通信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动化某些过去由人工完成的任务,从而提高效率并节省人工成本,还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评估员工的表现。⚫灵活性强:基于云的通信解决方案可以快速部署和升级,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干扰最小,并且可以轻松地与其他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集成。2.我国云通信行业的发展概况①进入21世纪,云计算概念萌发衍生云通信产业,克服初期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后,我国云通信行业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态势下快速发展2006年,Google率先提出“云计算”概念。随后,云计算概念进入我国,我国产生了第一批云通信创新企业。但此时,由于企业客户对云通信的接受度不够、云服务所需基础设施未完善等因素导致云通信并未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前后,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获得了高速发展,电商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新经济企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充、服务种类日趋增多,新经济企业服务对全天时、全方位的通信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为云通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5年以来,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5G的逐渐普及,云通信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云通信的市场需求得到快速释放。与此同时,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IaaS服务厂商的发展日趋成熟、配套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为PaaS和SaaS层的云通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中国云通信快速发展。②公有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通信服务从本地部署向云化转型企业通信服务早期以短信、语音和呼叫中心为主,采用本地部署的模式提供给传统的大型企业。随着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公司相继进入公有云IaaS市场,企业客户对云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公有云的数据安全性都大大提高,在企业通信领域,不断诞生新的云服务公司。移动互联网时代,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让互联网公司和中小企业对通讯服务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大中小微企业都能从低成本高效率的云服务中受益。尤其是SaaS服务模式,灵活的部署方式以及前期较低的使用费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较为方便地使用SaaS软件。因此,企业通信越来越多地使用“云上”服务。③云通信优点明显,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相较于传统解决方案,云通信具有成本低、可拓展、灵活等优点,我国云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云通信市场规模为188亿元,到2020年已增长至498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6%。预计到2025年,中国云通信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465亿元。2016-2025年中国云通信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尽管近年来云通信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但相比美国云通信市场,我国云通信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增量空间与发展潜能巨大。④智能语音门户系统专注于服务企业用户,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使得其潜在市场空间广阔云通信的SaaS服务模式下的智能语音门户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TI)和云计算技术,集成固话、移动电话、在线客服、CRM等多种通讯方式的一体化企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智能语音门户系统是伴随云计算的应用而产生的,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应用,中小企业市场对智能语音门户系统的优势认知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智能语音门户系统SaaS平台因具备按需付费、弹性扩展的特性,使得其能够被更广泛的企业客户群体所接受。同时,我国的企业服务市场空间巨大,截止2022年底,我国市场主体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69亿户。从2017到2022年,我国市场主体净增超过7,000万家。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9
  • 市场崛起: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及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竞争份额占比研究预测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2023年人形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预测》《2024-2029年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VR头显设备市场监测调研及投资潜力评估预测报告》 1.手术机器人的分类市场上常见的手术机器人有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等。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呈现专科化发展趋势,新兴手术机器人将不断涌现。2.手术机器人市场概况自2017年至2021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由44.5亿美元增长至109.1亿美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5.2%。预计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285.1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7.1%。203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19.0亿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8%。中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自2017年至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由8.8亿元增长至近41.9亿元,该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7.6%。未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88.8亿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7%。203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达687.2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9.5%。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手术机器人驱动因素1)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受人口老龄化、慢病年轻化、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未得到满足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手术机器人凭借其在辅助医生开展各类手术上的显著优势,有望广泛应用于各科室的手术中。2)革新技术大量涌现中国的手术机器人起步稍晚于国外,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5G通信技术等技术的不断突破,本土企业的手术机器人正迅速向微创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使手术具有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特点。我国手术机器人在关键技术上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在某些特定的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已然达到或超过了国际水平。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人机交互、精准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逐步发展成熟,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手术机器人在下游市场的普及与应用,并有望以价格低、技术高等特点逐步替代进口产品。3)国家政策鼓励创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国家各相关部委陆续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就技术研发方面而言,中国科技部从十一五开始,启动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手术机器人项目,开始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数字诊疗装备专项”等为手术机器人、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资源整合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孵化以及医疗器械成品的转化。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1
  • 2024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产业互联网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产业互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下游产业链研究及市场调查分析》《低代码行业市场崛起: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1.0亿元-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超级计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2030年5G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2024-2029年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1)产业互联网定义和内涵:产业互联网是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解构和重构传统产业链,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和生态治理创新,实现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助力智慧制造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产业链降本增效和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价值网络和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通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全价值链优化,从而降低整个产业链运营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运营效率与质量,并通过“多流合一”的生态协同服务,实现生态圈价值最大化。(2)产业互联网的特征:从功能特征上看,产业互联网通过搭建“数智化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助力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不同的产业场景,产业互联网为产业内各企业提供应用服务,并为各类应用提供可复制的模块组件以及可共享的服务和资源,是产业级的基础设施。相比工业互联网侧重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制造环节的互联而言,产业互联网强调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产业链全流程,通过对产业链全要素的有效连接,实现产业链生产、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从而提升产业链整体运行效率和质量。从技术特征上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包括移动通信、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移动通信使用户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企业与员工之间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形成紧密的实时连接;物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超低时延和海量设备连接能力,推动了产业链条中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网络建设,为实现“万物互联”创造了可能性;云计算技术通过按需取用、按需付费、集中管理,灵活支撑业务发展,降低技术壁垒和整体信息化成本,为产业互联网云平台的搭建提供良好基础;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产业互联网中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提供更智能化的分析预警和决策支持,促进产业链供需匹配和运营改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区块链技术则利用其“易于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信用体系的建设。(3)产业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异同: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围绕商业活动中的交易环节开展服务。由于传统企业间交易活动过程中涉及交互、匹配、交易和交付全流程闭环服务,仅提供交易环节的服务很难满足用户综合需求,必须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考虑其他增值服务,以形成足够的平台粘性和吸引力。因此,产业互联网是从交易服务到营销和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和服务、信用体系构建等全流程生产服务环节的生态化升级,最终形成产业链生态集成服务体系。相比电子商务,产业互联网的服务环节更复杂、服务场景更专业、服务要素更多元,对产业端的影响更深入。(4)“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历程:从整个产业链角度看,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市场不确定等问题存在,传统产业链存在很大的降本增效空间,同时满足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提升传统产业经营质量,以及实现产业链绿色发展的潜力巨大。因此,互联网对产业端的渗透逐渐加深将推动产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信息展示为核心的资讯时代、以促成交易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时代,以及以构建产业生态服务体系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时代。资讯平台的主要作用在于打破了传统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打通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流”;电子商务平台深度介入交易过程,通过撮合交易、结算交易等方式使得企业交易过程在线化,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三流融合;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服务范围逐步渗透到了线下的物流、仓储、加工等相对较“重”的产业链环节,并拓展产业链知识服务、数据服务、技术解决方案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实现“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融合,以及依托数智化运营能力赋能传统产业,实现与产业端的深度融合。A、以信息展示为主的资讯时代:在资讯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交易首次结合,极大地便利和满足了交易双方的信息获取需求,使得交易双方信息的对接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这一阶段,资讯平台以网络页面的商业信息展示形式解决了传统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买卖双方可以在线沟通交流,匹配交易对象。在这一时期,相关信息平台主要通过收取广告费和会员费来实现盈利。但是在该模式下,交易双方在线上完成匹配后仍需转至线下交易,而由于交易双方此前从未在现实中发生过交易,双方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交易双方无法建立信任,使得交易难以完成。为解决企业间的信任问题,平台采用进一步完善并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平台提供结算服务等手段,深度介入到交易中,使得企业用户愿意通过平台来完成商品交易和资金收付,由此进入到以促成交易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时代。B、以促成交易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时代: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用户更加注重商品价格的透明性、品质的优良性以及购买的便利性,平台的信息展示功能已无法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开始逐步深入到交易环节。电子商务平台将大量的供应商和买方用户引入平台,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服务等方式促成交易或辅助交易,同时利用线上比价等模式来发现价格,实现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在这一过程中,平台上大量实时交易数据,包括商品的交易价格、供求信息、成交量,以及用户行为数据等,为买卖双方预测商品未来供需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平台上汇聚的丰富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也极大地提升了供求匹配效率。在此阶段,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结算交易、撮合交易等服务,形成了服务费、会员费等多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资讯时代还是电子商务时代,平台提供的服务主要聚焦在交易环节,均未实现产业链服务的闭环,以及对产业端的深度渗透,由此由电子商务时代向产业互联网时代升级是必然趋势。C、以构建产业生态圈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阶段: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业互联网以服务为核心,拓展交易服务,运输、仓储、加工服务,以及知识和技术解决方案等产业链增值服务,并向上下游产业两端渗透,改变传统商业模式,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为用户提供生态型综合服务,助力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产业生态圈。产业互联网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更加智能的平台运营服务,通过智能匹配、智能推荐、智能定价、智能风控等服务,帮助供应商提升品牌影响力,满足中小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精准匹配、保障交易安全、助力智慧制造。产业互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运输、仓储和加工平台服务。在运输方面,产业互联网运能服务平台汇聚了大量的货主、承运商等,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用户连接成一个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网络,从供需匹配、运力调度、路线选择等多个维度对传统物流进行智能化改造,进而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在仓储方面,产业互联网云仓服务平台通过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覆盖和标准化管理的输出,以及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仓储机器人等技术,帮助传统仓库实现作业和管理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同时,产业互联网的云仓服务平台与运能服务平台可以形成联动,构建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现场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精准交付。产业互联网平台基于数据沉淀和知识图谱建设,可以提供价格指数、库存指数等大数据服务,以及智能定价、智能搜索、智能推荐、智能客服、智能路径规划等智慧服务,帮助用户规避市场波动风险,提升经营质量,并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产业互联网通过构建绿色供应链,助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包括拓展绿色供应商,推进在线全流程无接触交易,助力绿色采购,同时构建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提高仓储物流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仓储作业流程,合理调度运输车辆,优化物流路径规划,减少车辆空载,提升物流资产利用效率。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上游生产商可以依据产业互联网平台实时反馈的终端需求数据进行智能排产,实现智慧制造,下游中小用户可以实现商品精准搜索和精准交付等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仓储服务商、承运商、加工中心、金融机构等第三方服务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生态协同,有效提升资产利用效率,改善服务质量。该模式下,产业互联网企业通过全场景、全链路服务,实现生态服务收入。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1
  • 2024年中国IDC及云计算行业政策影响、运行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IDC市场竞争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云计算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IDC项目商业计划-中金企信编制》《中金企信发布: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市场调查:智能通信终端产品行业发展环境及供应链分析-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1)行业基本概述:1、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指拥有高速互联网宽带接入、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完善设备、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通过IDC这个服务平台,IDC服务商为企事业单位和ISP、ICP、ASP等客户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及其他的各种增值服务。算力指计算机设备或计算/数据中心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合共同执行某种计算需求的能力。2、云计算:指根据NIST(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能够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并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这些资源来自一个共享的、可配置的资源池,并能够以最省力和无人干预的方式获取和释放。(2)产业政策及影响分析:IDC行业及云计算是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必要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整个数字经济的产值将接近80万亿元,要占GDP的50%左右”。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规划中指出“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要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AI技术、云网协同、算网一体、元宇宙、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算力、存储、传输及交互需求,加速推动社会数字化进程。同时,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驱动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不断纵深融合,金融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效果日趋突显,银行从过往在单一场景下提供金融产品的服务模式,演变为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千行百业,场景需求增加也形成了银行开放式服务的模式,以此为数字经济和实体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3)IDC及云计算行业运行现状分析: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的目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经济政策的提速推进,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数据存储、传输、算力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深化,算力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需求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预计至2025年“十四五”规划期末,拟实现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至1400万架,规模总量翻两倍”。国家先后印发了《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优于1.3,改建核心机房PUE降到1.5以下”、“要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推动老旧数据中心实施系统节能改造”。作为能源消耗密集的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要求行业不断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行业门槛及监管标准将趋严;同时数据中心建设及衍生技术产业,如节能、储能、蓄冷、算力网络、智能运维、超融合架构等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将加速数据中心向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开始全面支撑企业资产上云、产业链上云、产业集群上云,云计算应用的不断落地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各行业用户的IT基础设施向云服务转型的程度不断加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生态进一步融合。云计算加速向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渗透,云计算应用逐步从游戏、电商、移动、社交等互联网行业转到与政府、金融、交通、医疗、制造业、能源、运营商等传统行业融合,云化边界向“广”和“深”两个维度逐步展开,信息系统云化进程将更广更深。同时,在传统的公有云、私有云基础上,数字经济浪潮在国内也逐渐演化出了一系列新型部署模式如专有云、托管云、分布式云等。此外,鉴于云计算相比传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云过程中对云安全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提升,而随着AI商业化的带动作用逐步兑现,生成式AI及大语言模型的研究正在重塑云业务的竞争格局。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约为4,910亿美元,增速达到19%,预计在大模型、算力等需求刺激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6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突破约万亿美元”,“预计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随着ChatGPT带动AI大模型应用潜力,国内外大型科技企业、互联网云计算头部公司均纷纷推出AI大模型或AIGC应用场景,“开启AI新纪元”,令人感受到创新技术正从概念中逐步迈向数字经济时代,全行业智能转型加速。据中国信通院《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统计,“2022年全球数据总产量81ZB,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906EFlops”,“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ZFlops,至2030年将超过20ZFlops”,“随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部署和“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2022年,我国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达到180EFlops”、“数据产量已增长至8.1ZB”、“数据储存量达724.5EB”。根据数据预测,“全球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6.6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09.9亿美元”。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由技术发展阶段,向人工智能商业化、产业化阶段迈进,人工智能算力已突破原有服务领域,逐步融入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中。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体系的三架马车“数据、算力、算法”的协同发展、算力与场景的协同发展要求不断提升。(4)IDC及云计算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电信运营商、第三方IDC厂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电信基础运营商在IDC市场中占据龙头地位,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数据中心并非其核心业务,因此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第三方IDC厂商得以迅速扩张。目前国内IDC及云计算业务主要优势企业为深圳市证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光环新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0
  • 低代码行业市场崛起: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1.0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低代码行业专项调研及投资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低代码行业全球及中国近三年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2024版)》《2024-2030年超级计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全球及中国新型AI辅助发音系统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及竞争战略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智能移动市场规模、产业链及应用前景调研报告》《全球及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低代码通常是指为满足客户业务端应用需求,通过可视化界面,利用少量代码即可搭建简单应用和复杂应用的独立开发平台。低代码是传统软件开发逐步优化和演变的产物,以其高效灵活稳定等特点逐步应用至各业务场景。1)低代码行业发展历史1982年,JamesMartin在《无程序员的应用程序开发》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低代码的相关理念。2014年,研究机构ForresterResearch正式提出了“低代码”的概念,它的完整定义是利用很少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美国在低代码领域研究的时间较长,在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等阶段后,已经进入到巨头的整合阶段。相较而言,国内对于低代码的研究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国内低代码产品的应用路径从早期的数据库交付、数据集结构搭建逐渐抽象出各种流程引擎、可视化界面等,而应用也从BPM延伸到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如ERP、CRM等应用系统的搭建。同时,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使用门槛也在降低,主要使用群体由专业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构成。2)低代码技术的特点相较于传统开发方式,低代码的主要技术优势如下表所示:从人员角度而言,低代码可以提升人员的沟通效率;从客户角度而言,低代码可以加速用户数字化转型进程;从行业角度而言,低代码可以加速行业数字化生态的发展。其示意图如下:3)低代码行业发展前景根据报告,仅统计厂商对外提供低代码开发平台并产生收入的细分市场,预计2022年国内低代码市场约为43.7亿元。未来随着低代码技术的成熟及行业经验的积累,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1.0亿元,2022年至2025年行业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19%。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3
  • 2024年中国AI终端设备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AI终端设备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评估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中国AI终端设备行业市场概况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中国AI服务器行业供需形势、进出口分析及前景调研报告-中金企信发布》《品牌销量认证-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申报证明(2024)-中金企信发布》《中金企信发布:2024版全球及中国折叠屏手机行业研究预测报告-企业占有率、市场规模、下游应用、竞争分析、发展趋势》《品牌实力证明-折叠屏手机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1)AI终端设备相关行业基本概述: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生成式AI领域,引领了一场技术革命。在此过程中,终端硬件有望成为AI入口,“硬件+AI”是对工作和生活方式革命性的促进,智能终端全场景多种生态加速融合。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人工智能(AI)定义为“一种基于机器的系统,可以针对给定的由人类定义的目标,做出影响现实或虚拟环境的预测、建议或决策”。虽然AI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技术系统,但它以物理基础设施和硬件为基础。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以及扩展现实(XR)等创新型电子终端产品。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XR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未来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的丰富及人工智能大模型交互形式的创新升级,将推动行业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及散热、充电器、存储、屏幕等硬件端的升级,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2)AI功能终端设备市场运行现状分析:根据统计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2023年中国PC市场中AIPC渗透率约为8.1%,2024年有望快速提升至54.7%,未来几年AIPC在新机装配的比例将快速攀升,2027年将达到85%,成为PC市场主流机型。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的科技趋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及预测,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AI)智能手机出货量约4,700万部,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4%,2024年将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关键元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台;到2027年,全球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升至5.22亿台,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40%,年复合增长率达83%。人工智能将赋能打造更具智能化、更加完善并且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驱动功能升级,不断增强电子设备的功能体验以及多设备间的互联能力、娱乐性。A.散热成为制约算力提升的阻碍之一,也是限制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AI终端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数据量和计算量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算力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AI大模型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才能有效地实施,AI算力成为终端产品突破应用场景多样性和性能创新升级的决定因素。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需求不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各种发热、散热的现实问题。根据数据显示,电子产品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随着半导体元件温度升高而降低。为避免过热带来的器件失效,均热板(VC)、导热硅脂、导热凝胶、石墨导热片和热管等技术相继出现、持续升级,AI终端的电子器件的散热管理越来越重要。根据散热场景热源功耗、散热要求、空间结构等特点,各类散热产品会被单独或搭配组合使用。由于在散热效率方面极具优势,VC均热板逐渐成为AI手机和PC散热的主流方案,并加速向超薄化、结构简单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技术迭代正在加速进行。未来随着5G时代高功率、高集成、高热量趋势明显,VC均热板将成为AI终端的“硬核需求”,市场仍存有较大发展潜力。随着AI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提升,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需求提升。GPT-4等大模型出现后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算力芯片更高的性能及功率,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机架功率密度,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散热模组及电源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美元,市场规模增速高于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的增速,成为全球服务器行业保持景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升级,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B.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有望从硬件端及交互内容端赋能XR(VR、AR、MR)等终端行业,带动行业加速成长。为了提升XR的感知交互体验,持续改进硬件和AI算法至关重要。XR设备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真实世界信息,以便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进行有效交互。AI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深度理解技术,高效地还原真实环境,并优化眼动追踪、裸手交互、面部识别等多种感知交互体验,以提高XR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及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XR头显、裸眼3D等沉浸显示终端的规模化推广,同时世界知名终端电子品牌发布的新产品有望激发用户对XR的兴趣。预测,2024年将是全球AR/VR头显市场的复苏之年,预计出货量将增长44.2%达到970万部,预计到2028年底,虚拟现实头显的销量将达到247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9.2%。随着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丰富的内容生态以及消费者体验的提升,XR产品将可能更加普及。C.折叠屏手机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及高附加值属性成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及重要发展机遇,其中柔性OLED、铰链、转轴及UTG玻璃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逐步突破,供应链稳定性大幅提高。中金企信统计数据预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8%,预计在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39%。折叠屏手机凭借创新的外观设计和差异化的体验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娱乐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抢占高端市场的新赛道,相关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估行业将进入集中爆发期。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140万台,同比增长50.7%。折叠屏手机硬件设备的基础性功能优化是现阶段各折叠屏手机品牌厂商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大厂商都在通过前沿技术不断调整和研发铰链结构、电池材料、屏幕材质,进一步优化折叠屏手机在机身厚度、重量和折痕上的基础配置,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奠定根基,为未来折叠屏手机用户的体验持续优化和智能生态的完善提供有效支撑。当前手机厂商对折叠屏的设计理念主要分为性能导向型、轻薄导向型和轻薄全能型。由于性能导向型产品厚重的体积,便携性较差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轻薄导向型的厂商通过升级硬件以降低折叠屏的重量,提高了便携性,但在部分功能上做了取舍。如今国内头部厂商已经跨越了单一的轻薄阶段,在折叠屏手机中加入了更多的旗舰功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设计开始向轻薄全能型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6
  • 中金企信发布: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数据库行业总体规模分析及主要地区产能产量分析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销量认证:数据库全球及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证明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过程控制行业转变趋势预测:产品形态从单一系统向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新兴发展中国家智能卡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将成为全球智能卡行业新的增长点-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中国产业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中金企信预计2025年中国超算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11.9亿元》(1)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是一种用于建立、使用、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基础软件,既是业务数据的存储中心,也是统计分析计算的基础,对IT核心系统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中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软件。按其管理的数据结构,可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包括键值型、文档型、图、对象型等);按其设计架构可分为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按其部署模式可分为本地数据库和云数据库;按其应用场景可分为OLTP事务型数据库、OLAP分析型数据库、HTAP混合型数据库;按其存储介质可分为磁盘数据库和内存数据库;按其商业模式可分为商业数据库和非商业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数据库类型,它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相对其他非关系型数据库有易理解、高度通用、生态成熟等优势。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为应对更多样、更敏捷的信息处理需求,以及更大规模、更大容量的数据访问和存储需求,非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HTAP混合负载、云数据库等逐渐兴起,与现有关系型数据库形成了良好的市场互补关系。目前,国际主流的数据库厂商有Oracle、微软、IBM、MongoDB、亚马逊、谷歌等。从2000年前后,我国开始陆续出现商业数据库厂商,其主要代表有达梦数据、人大金仓、神舟通用、通用数据等。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通信科技巨头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也纷纷加速布局数据库产业,借助云计算优势进行相关数据库服务的研发。(2)上下游行业现状:数据库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其上游主要是CPU芯片、服务器主机、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行业。目前国内市场上除IBMPower小型机,以及Intel、AMD等主要国际PC服务器生态体系外,众多国产生态体系也走在快速发展的路上。其中CPU主要包括飞腾、龙芯、申威、鲲鹏、海光、兆芯等品牌,服务器主要包括浪潮、长城、曙光、联想等品牌,操作系统则有麒麟软件、统信软件等厂商。达梦数据库与相关国内外上游计算生态企业有着良好合作关系,能够提供经过良好兼容优化的各类数据产品。此外,在上游存储设备领域,达梦也与宏杉、H3C、华为、浪潮、曙光、长城、联想、EMC等主流厂商的存储产品具有良好的兼容适配性。数据库软件的下游主要为应用软件开发行业,既包括传统信息化应用,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ERP、财务管理、工业生产控制等,也包括新型的应用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据库软件作为信息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覆盖政府、金融、能源、教育、交通等大多数涉及国计民生的领域。目前我国应用软件产业整体发展较为成熟,在各行业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供给,形成了大量行业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ISV)。ISV是达梦数据库与用户的重要桥梁,承担着数据库的应用和集成工作。达梦数据与众多行业头部ISV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多个行业信息系统与达梦数据库的兼容适配和优化,并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推广。与ISV的合作将是达梦下游生态建设的持续投入方向。(3)全球数据库行业发展现状:在全球数据库软件市场中,不同数据结构、设计架构与商业模式的数据库产品对数据库软件行业产生了多样的影响。1)关系型数据库与非关系型数据库:相较于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在表达非严格模式的数据类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适用于互联网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同时,部分非关系型数据库,如图数据库所特有的计算模型,在金融、公共卫生、社交网络等涉及复杂关系溯源、关系链条跟踪等场景下具有显著优势,也在近年来得到了技术和市场的广泛关注。21世纪初期以来,尽管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键值、文档、宽列、时序等非关系型数据库在大数据、互联网领域取得了较大范围的应用。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依赖的重要数据信息,如交易数据、储蓄数据、出行数据、生产数据等,其表现形式和访问方法天然具有模式明确、关联清晰的特征,符合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并已经形成了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庞大信息技术生态,这也是关系数据库长期并将在可预期的未来继续保持主流数据库地位的原因。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美金,而其中关系数据库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可预见的数据库软件市场中,关系型数据库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今的数据库产业概念中,“纯”关系型数据库已经非常罕见。随着数据库管理系统多模型支持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不再严格局限于单一模型。三大商业关系数据库——Oracle、SQLServer、DB2,两大开源关系数据库——MySQL、PostgreSQL都属于以关系模型为主,同时可支持其它非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类型。公司的核心产品达梦数据库管理系统除可支持关系模型数据外,亦可支持对文档、空间、对象等非关系模型数据的存储和访问。因此,目前产业界的关系型数据库概念,通常是指其主要模型采用关系模型,或者支持的多个模型中,包含了关系模型。在此概念下,关系型和非关系型可能存在一定的混同空间,而并无严格的非此即彼的界限。2)云数据库与非云数据库: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数据库(云化的数据库服务)的概念被逐渐提出与应用。在形态上,云数据库采用了云计算基础设施作为承载数据库服务的基座;在商业模式上,其可简单划分为公有云部署和私有云部署模式,两者相同点主要在于信息系统均通过云化方式使用,而不同点主要在于公有云部署信息系统所需的资源属于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用户按需购买/租用所需服务(资源),多采用按规模、按服务时长的租赁模式,且一般部署在互联网上;私有云则因为通常使用用户自有设备和空间,无需通过互联网租用外部云服务,在商业模式上则接近传统的自建数据中心。虽然技术上具有共通性,但公有云部署和私有云部署模式仍具备着较大的差异。由于云厂商显著的商业平台特性,其公有云数据库多以云厂商自有产品和开源产品为主;而私有云数据库具有更加典型的传统数据中心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尽管目前公有云部署数据库市场增速较快,但重点领域客户出于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对本地部署模式仍有较高青睐。赛迪顾问发布的《“十四五”关键应用领域之数据库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数据库市场产品部署方式以公有云部署为主,达到52.3%。但在金融、政府、运营商等关键应用领域中,本地部署(含私有云)的优势较为明显,成为客户的首选”。该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关键应用领域数据库市场部署中(按装机量计算),本地部署(含私有云)占比为68.5%,公有云部署占比为31.5%。3)非商业数据库与商业数据库根据商业模式是否收费,数据库可分为非商业数据库与商业数据库。非商业数据库以开源数据库为主;而商业数据库中,既有基于非开源的自有数据库产品,也有基于开源数据库开发后的商业化产品。在IT行业,软件开源及社区孵化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开源技术,包括数据库在内的基础软件也有着许多开源社区的参与。开源数据库目前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开源软件由于其源代码开放的特点,在技术研究和学术领域也有着大量的应用研究。当前全球开源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有MySQL和PostgreSQL,开源非关系型数据库主要有MongoDB、Hbase、Cassandra、CouchDB、Redis等。在我国数据库市场,部分互联网厂商及商业数据库厂商往往选择基于开源数据库OEM或进行二次开发以推出其商业化发行版。而达梦数据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数据库产品核心源代码均为自主编写,并未使用开源数据库代码。开源数据库通常采用“软件使用免费,技术服务收费”,或“基础功能版本免费,高级特性收费”两类商业模式,因此具有较低的初期拥有成本,对中小体量用户相对友好,适宜初创企业快速、低成本实现信息化建设。但对于大型政企用户,特别是对核心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性能、安全性等关键能力有更高要求的客户而言,传统非开源商业数据库企业如达梦数据等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产品功能完善度、代码理解程度、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仍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4)中国数据库行业发展现状:中国数据库市场总体情况与全球市场基本一致,即在关系型商业数据库占据市场主体地位情况下,产生了非关系型数据库、云数据库、非商业数据库等类型。除此之外,中国数据库市场还存在以下特点:1)国产数据库厂商逐渐崛起,核心技术得到突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体规模在全球数据库市场占比较低,但数据库厂商数量显著多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2年6月,中国数据库厂商已超过200家。大量中国数据库厂商的出现,为挑战传统数据库巨头带来了更多可能。以达梦数据为代表的中国数据库厂商,突破了大量核心技术,形成了高成熟度、高可用性产品,在金融、电信、民航、电力、社保、公安等领域实现了对重要核心系统的支撑。这一现象较少出现在中、美之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2)信息安全和供应链安全得到重视: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热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为不断发展和提升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和供应链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性保障。在此背景趋势下,中国数据库市场正在产生显著的结构性变化。(5)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需求具备成长空间:根据信通院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2020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达到671亿美元,其中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240.9亿元,占比约5.2%,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美元,其中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4%。伴随着数据规模的高速增长,全球数据库市场增长迅速,整体市场空间巨大。2)信息安全备受重视,数据库国产率显著提升:长期以来,以Intel、Microsoft、Apple、Oracle、IBM、Qualcomm、Google、Cisco等国际巨头为首的国外IT厂商在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服务器、办公软件、智能终端等领域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深入了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等各行业环节。与此同时,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信息安全和供应链安全越来越得到国家、公众的重视。为保证信息安全,信息化安全建设势在必行。从整体IT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库产业属于较具竞争力的一环,初步迈向“好用”阶段。从技术水平来看,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实践,国产数据库已经走过了学习摸索的阶段,进入到了服务市场乃至引领创新的全新阶段,在集群技术、安全技术、分布式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市场收入来看,国产厂商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1年主要中国数据库厂商市场收入总和仅1.56亿元,而2020年主要中国数据库厂商市场收入已达到16.43亿元,增长逾10倍。3)事务和分析齐头并重,数据库生态呈多样性发展:在数据量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结构也越来越灵活多样。日益变革的新兴业务不断催生了愈发丰富的数据库技术和产品形态需求。这些变化对现有的联机事务处理(OLTP)与联机分析处理(OLAP)泾渭分明的架构提出了挑战。传统架构下,企业通常选择建立、维护不同数据库以便支持两类不同的任务。其管理和维护成本往往较高,且在OLTP与OLAP系统间也存在较大的数据延迟,企业难以开展敏捷、实时的数据商业分析活动。因此,能够统一支持OLTP和OLAP的数据库成为了众多企业的需求。目前,产业界正基于创新的计算存储框架研发HTAP数据库,通过实现基于同一引擎同时支撑业务系统运行和分析决策场景的功能,避免传统架构中在线与离线数据库之间大量的数据交互,提升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性能。4)AI技术发展迅速,数据库智能化程度逐步提升:面对大规模数据和不同的应用场景,传统数据库组件存在业务类型不敏感、查询优化能力弱等问题。目前有研究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替代传统数据库组件的方式以实现更高的查询和存储效率并自动化处理各种任务,例如自动管理计算与存储资源、自动防范恶意访问与攻击、主动实现数据库智能调优等。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数据记录,标记异常值和异常模式,帮助企业提高安全性,防范入侵者破坏,还可以在系统运行时自动、连续、无人工干预地执行修补、调优、备份和升级操作,尽可能减少人为错误或恶意行为,确保数据库高效运行、安全无失。5)云计算成为新一代IT基础设施,云原生数据库得到发展:在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出将数据库部署在云上的需求后,通过云服务形式提供数据库功能的云数据库应运而生。与传统数据中心采用的物理服务器、物理网络、物理存储设施不同,云计算环境下普遍采用基于容器化、微服务、Serverless等理念进行基础设施的架构,对数据库的运行环境假定提出了挑战。云原生数据库技术以云化运行环境为前提,在设计上通常结合分布式技术并普遍采用计算——存储分离、日志即数据的设计思想,能够灵活调动资源进行扩缩容,可进一步实现资源池化、弹性变配、集约运维等能力,以应对更便捷、更低门槛实现云上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挑战。6)开源与非开源数据库共存,形成市场互补态势:开源数据库通常是免费的社区数据库,其源代码对外开放,开发人员可以在其原始设计基础上修改或使用。它以较低的成本、丰富的产品和活跃的社区支持为日益复杂的企业需求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开源数据库虽然避免了高昂的授权费用和服务费用,但在易用性、配套能力、服务能力、版本更新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增加了额外成本和使用风险。对于大型企业用户,非开源商业数据库厂商在知识产权、信息安全、产品功能完善度、代码理解程度、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开源数据库和非开源数据库在市场上将面向不同用户群体,形成市场互补态势。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6
  • 市场调查:智能通信终端产品行业发展环境及供应链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智能通信终端产品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智能通信终端产品行业全球及中国近三年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2024版)》《2024-2030年超级计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全球及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2024-2030年5G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射频前端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发展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智能通信终端产品简介智能通信终端同时具备家庭网络接入以及网络管理的功能,并且拥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集成物联网接口以及智能家庭应用,实现家庭智能终端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智能通信终端在智能家庭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智能家庭的应用场景中,智能通信终端可以实现对家庭智能终端的管理、对用户体验的定义和对智能联动行为的定义和分析,还可以了解家庭网络和智能终端的运作状态,实现高级安全防护、防火墙、访问控制、URL过滤、使用时间控制等功能。随着4K/8K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智慧家庭场景和设备的不断丰富,对家庭智能通信终端的连接效率、传输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升。2)智能通信终端行业发展状况随着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移动终端数量激增,物联网更广泛地出现在家庭智能生活中,单个Wi-Fi网络中的接入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网络运行效率降低,需要对家庭通信终端进行持续升级。2015年第六代Wi-Fi标准规范802.11ax(Wi-Fi6)发布,其支持2.4GHz和5GHz双频段,具有高速度、低延时、低功耗等特点,可解决越来越多的终端接入网络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2021年1月,国际Wi-Fi联盟开始提供Wi-Fi6E的认证,其新增了6GHz频段,有助缓解信道拥堵的问题,改善高并发条件下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推动了Wi-Fi市场的发展;目前,Wi-Fi6已在物联网与智能家居、手机、无线路由器以及AR/VR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而性能更优的Wi-Fi7也在蓄势待发。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Wi-Fi终端市场出货量达41.07亿台,预计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2026年可达50.29亿台,2018-2026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71%。历年出货量及预测情况列示如下: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随着用户联网设备数量的持续增加,加之用户对高清4K/8K视频、AR/VR、低延时游戏以及远程协同办公需求的增加,促使用户对Wi-Fi网络可接入设备数量、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选用支持更高标准的Wi-Fi6/6E网络设备。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支持Wi-Fi6/6E标准的新设备市场份额为28%,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58%,随着支持Wi-Fi6/6E标准的设备不断增多,将促使消费者对现有Wi-Fi网络设备进行升级,进而获得更好的终端设备使用体验。图:2018-2022年新设备市场份额(按Wi-Fi技术标准划分)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目前市场部分厂商已发布支持Wi-Fi7通信设备,Wi-Fi7将运用320MHz信道带宽、4096-QAM信号,大幅提升达到30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比Wi-Fi6/6E快达四倍,同时传输延迟将比Wi-Fi6降低50%,传输效率大幅提升,产品应用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6
  • 新兴发展中国家智能卡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将成为全球智能卡行业新的增长点-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中国智能卡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规模全景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及中国智能卡重点企业市场排名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超级计算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全球及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2024-2030年5G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2024-2029年全球及中国射频前端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发展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智能卡又称集成电路卡或IC卡,是将安全芯片嵌入卡基并压制成卡片形式,再写入卡片操作系统(COS),最终实现数据的存储、传递、处理等功能。随着智能卡技术的日趋成熟,智能卡应用领域也更加广泛,目前普遍应用于移动通信、金融支付、身份识别、公共事业等领域,具体应用包括电信卡、银行卡、社保卡、身份证、公交卡、加油卡、门禁卡等,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便利程度。1.智能卡行业发展现状目前,全球智能卡产业链已形成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分工体系,芯片设计厂商主要负责智能安全芯片内部的电路结构设计,设计完成后将电路图交由晶圆代工厂,代工厂根据电路图进行流片得到晶圆裸片,再交给芯片设计厂商。芯片设计厂商将测试后的晶圆裸片,交由智能卡模块封装厂商,利用柔性引线框架将安全芯片封装成智能卡模块。制卡商将智能卡模块压制到PVC或在其他材料的卡基上(如果是非接触式和双界面产品,需在其中嵌入天线),并写入COS系统并初始化,最后将智能卡销售给发卡机构并由发卡机构写入持卡人基本资料后,通过电信运营商、银行或政府机构等发放给最终用户。最近几年,全球智能卡行业已进入发展成熟期,市场规模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9-2021年全球智能卡的出货量情况如下图表所示: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电信SIM卡市场方面,2019-2021年的全球出货量均在50亿张左右,电信发卡量占智能卡总发卡量的比例在50%左右。近几年,随着手机普及率提高,全球电信SIM卡的需求量也趋于稳定。目前电信SIM卡主要是插拔式卡,且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从发展趋势上看,电信SIM卡出现了两大并行的发展趋势,一是适用手机终端可插拔的SIM卡,可以存储通讯录和运营商及用户身份信息数据。近年来,手机SIM卡也在拓展新的功能,比如可以部分替代手机存储器的大容量SIM卡,以及具有高性能金融支付能力的超级SIM卡。二是物联网中大量应用的嵌入式eSIM,eSIM卡直接焊接在设备的电路板上,比起可插拔的SIM卡更牢靠,能耐高低温、抗震、防尘,同时支持通过空中写卡对eSIM卡进行远程配置,可灵活的选择运营商网络。目前eSIM嵌入式卡主要用于可穿戴设备、移动电子设备(比如共享单车)、有远程联网通讯需求的公共电子设施或者终端设备中,是物联网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组件之一,应用空间巨大,市场发展很快。银行芯片卡市场方面,2019-2021年的全球出货量均在35亿张左右,由于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移动支付的普及,银行芯片卡发行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全球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移动支付尚未普及,在这些国家银行芯片卡普及率不高,还有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总体来看,近年来全球银行芯片卡的需求量稳定。其他智能卡方面,各国政府发行的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等应用会相对稳定。各类行业应用类卡片,包括公交、社保、电子门禁、会员储值、校园卡等依然有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我国“金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新兴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国内智能卡市场得到了较快发展,智能卡在金融支付、移动通信、公共交通、安全证书等多个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智能卡行业也已逐渐步入成熟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卡应用市场之一。2.智能卡行业发展趋势①智能卡行业在技术方面正在不断演变以电信SIM卡为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SIM卡也在不断进化演进,从第一代SIM卡目前已经演变到5GSIM卡,通信技术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带来用户换SIM卡的热潮,未来电信SIM卡存在两大并行的发展趋势,即SIM卡和eSIM虚拟卡。②智能卡行业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渗透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基础电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全球各行业电子化、信息化趋势愈发明显,新兴应用场景正在被市场挖掘。智能卡的应用不仅仅限于金融、电信、交通等传统应用领域,也逐步涵盖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的多个领域,包括税务、加油、水电管理、车辆管理、交通、医疗、社会保险等,应用需求的不断深化将催生智能卡产品不断迭代升级。③新兴发展中国家智能卡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将成为全球智能卡行业新的增长点智能卡的普及需要经历从满足基本刚性需求,逐步向增值服务需求升级,因此,智能卡通常优先被应用于银行卡、电信卡等日常生活刚需应用场景。以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为代表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智能卡从刚性需求向增值服务需求升级的过程中,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在智能卡普及的初级阶段,智能卡渗透率仍然较低。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电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卡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其对智能卡的需求将大幅增加,未来将成为全球智能卡行业新的增长点。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17
6856页次1/686<<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