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塑料助剂行业主要分类及国内外市场运行态势分析研究-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年全球及中国塑料助剂行业研究报告-含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经营概况调研-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塑料助剂市场占有率认证(2024)-中金企信发布》《塑料助剂项目建议书-中金企信编制》《中国聚砜(PSF)市场研究与投资前景报告(2023版)》《全球及中国硅橡胶模具市场竞争战略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工程塑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1)塑料助剂行业现状:塑料助剂制造行业是塑料加工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也是塑料工业的伴生行业,其发展程度与塑料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塑料制造商协会的统计,亚洲塑料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1%,北美占19%,欧盟占16%,其他地区占14%。据预测2015-2025的十年间全球塑料消费量将增加50%,就全球来看近十年塑料的生产与消费增速超过任何材料,是一个发展潜力十足的行业。塑料是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成品状态为非弹性体的柔韧性或刚性固体。主要以树脂(主要是合成树脂)为基体,添加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有特定作用的助剂,将基体与助剂混合、分散,通过塑炼加工,并在加工过程中显示塑性且能流动成型的材料。塑料助剂又叫作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塑料助剂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按照助剂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在功能相同的类别中,往往还要根据作用机理或者化学结构类型进一步细分。用于塑料成型加工品的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功能分类作用分类改善加工性能润滑剂、脱模剂、稳定剂、加工助剂、触变剂、增强剂、PVC稳定剂改善力学性能增塑剂、增强填充剂、增韧剂、抗击改性剂改善光学性能颜料、染料、成核剂、荧光增白剂改善老化性能抗氧剂、PVC稳定剂、紫外光吸收剂、杀菌剂、防霉剂改善表面性能抗静电剂、滑爽剂、耐磨剂、防粘连剂、防雾剂降低成本稀释剂、增溶剂、填剂改善其他性能发泡剂、助燃剂、化学交联剂、偶联剂、防啃咬剂塑料助剂行业与塑料加工业一样,具备长周期性特点。在我国已经进入了高速成长期阶段,成为了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和新材料高新技术集中度较高的主要行业。塑料助剂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石化行业、部分中间体材料行业、合成树脂行业等,其中,石化基础化工产品作为塑料助剂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环,为塑料助剂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下游则为塑料助剂运用领域,主要包括通用塑料、通用工程塑料等塑料加工制造业,以PVC塑料产品制造业为主,相关产品应用广泛分布各个行业。(1)全球塑料助剂行业运行现状:塑料助剂作为辅助化学品旨在改善树脂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和应用性能,降低成本、减少能耗,提高塑料制品的品质。助剂的优劣、成本和性能等直接影响着塑料成品的品质与价值。近年来,随着塑料的广泛应用,全球塑料助剂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塑料工业年鉴》(2019年)统计,世界塑料助剂需求以年均约3%-4%的平均速度持续增长,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不包括我国)需求的年均增速为3%,我国需求的年均增速高达8%-10%,其他地区需求的年均增速为5%-6%。目前,世界上从事塑料助剂生产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亚、欧、美三大洲,国际大型厂商资金实力雄厚,从事相关行业时间较长、技术比较广泛,大多从事多种助剂的生产。亚洲市场由于人力成本相对低廉,市场规模比较庞大,全球塑料助剂产能正逐步向亚洲集中,尤以我国聚集的生产厂家数最多。因此,随着塑料助剂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2)国内塑料助剂行业运行态势:中国塑料助剂行业起步较晚,于20世纪70年代才有相关研究院所及厂商从事塑料助剂的研发、生产,并随着PVC工业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现今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塑料助剂产业已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厂商众多的一大行业。从2005年开始,中国塑料助剂行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10%的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塑料助剂4%的年均增长率。塑料助剂产业也得到了国家各部门的重视,并逐渐成为近年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材料领域重要成员。塑料助剂在国内已形成300亿元以上的产业,除大部分满足国内塑料产业需要外,中国塑料助剂出口额也达到50亿元左右。同时,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在塑料助剂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和科技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国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中国企业对研发和创新认识的提高,自主开发的新型、高性能塑料助剂将会逐步增多。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4
  • 2024年中国制冷剂及氟化冷却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中国制冷剂行业集中度、市场环境、重点企业分析及前景预测-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制冷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企信编制》《品牌销量认证-全球及中国制冷剂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全球与中国氟化冷却液市场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领先品牌认证:氟化冷却液行业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2024)-中金企信发布》《氟化冷却液项目建议书-中金企信编制》(1)全球制冷剂行业发展历程:我国制冷剂行业正经历着第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和淘汰、第三代制冷剂步入配额制度管制工作、第四代制冷剂尚未能推广适用的阶段。当前第三代制冷剂为我国目前的主流制冷剂,但因近几年配额制争夺额度,市场大打价格战,竞争激烈,随着基线年期结束以及最终配额分配方案确定,行业迎来拐点和价差修复,同时在第二代制冷剂配额持续缩减和第四代制冷剂高成本、应用受限的背景下,第三代制冷剂行业迎来长期向上的景气周期。制冷剂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需要具备优良的热力学特性、热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经济性和环保性。随着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对制冷剂品种的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愈发注重环保性。制冷剂行业至今已经历了四代产品的发展,第一代制冷剂(CFCs)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第二代制冷剂(HCFCs)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已逐步削减淘汰;第三代制冷剂(HFCs)是当前的主流,安全且不破坏臭氧层,但其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规定后续也将逐步削减;第四代制冷剂(HFOs、HCs)凭借其良好的环保特性(ODP值为零,极低的GWP值),已在部分发达国家得到应用,但受到供应量较小及价格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较大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来看,第三代制冷剂依旧是制冷剂的主力产品,同时第四代制冷剂因其卓越性能与环保性成为第三代HFCs制冷剂的绿色替代方案,长期来看是制冷剂行业的发展契机。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制冷剂行业市场规模120.89亿美元,2023-2029复合年增长率为4.18%。(2)中国制冷剂市场现状:根据《基加利修正案》对温室气体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管控要求,我国作为第一组发展中国家,从2024年起将受控用途HFCs生产和使用冻结在基线水平(2020-2022年三年生产量平均值)。2029年HFCs削减和淘汰10%,2035年削减和淘汰30%。2040年削减和淘汰50%,2045年削减和淘汰80%。2023年8月9号,生态环境部正式召集50余家国内HFCs生产企业和相关协会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就HFCs配额方案与生产企业进行了交流。2023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配额分配方案正式出台,市场竞争环境得到改善,第三代制冷剂价格重回理性发展的轨道。盈利能力较差、规模较小、利用率过低的产能将逐步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整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向龙头公司集中。(3)氟化冷却液行业运行现状:随着AI、云计算、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技术的迭代发展,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旺盛以及服务器芯片功率大幅增加,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经难以解决高热密度散热问题,采用效率更高的液冷散热技术是解决散热压力和节能挑战的主流发展方向。液冷散热技术分为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喷淋式液冷,其中浸没式液冷主要使用电子氟化液作为冷却介质,电子氟化液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含氟或全氟液态物质,其透明、无味、不可燃、低毒性、无腐蚀性、运行温度范围广、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且具有优异的介电常数、理想的化学惰性的优良的导热性能,因其对环境友好,兼容性强而广泛用做5G、物联网、大型数据中心及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服务器散热用途。根据《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考虑到液冷对传统市场进行替代,预计2025年,保守测算下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1283.2亿元,其中浸没式液冷市场规模将达526.1亿元,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占比将从2019年的18%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40%左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企业发布了《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电信运营商现阶段主要推进冷板式液冷与单相浸没式液冷两种技术路线,未来将共同联合产学研上下游,全力打造高水平液冷生态链,在浸没式液冷方面,推进形成标准统一化、产品国产化、实施工程化、推广规模化的发展格局。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3
  • 2024年中国PVB中间膜行业主要应用领域需求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销量认证:PVB中间膜全球及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证明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中国PVB中间膜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与投资策略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中金企信发布:2024版全球及中国光伏组件行业研究预测报告-企业占有率、市场规模、下游应用、竞争分析、发展趋势》《行业冠军证明:光伏组件行业全球及中国近三年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发展现状:我国是塑料机械装备的进出口大国,国产化替代稳步推进》《中国橡胶V带行业发展分析预测:绿色环保生产是主要方向》(1)PVB中间膜产业链简介:PVB中间膜行业隶属于塑料制品业的细分子行业。PVB中间膜是良好的夹层玻璃粘合材料,厚度主要为0.38mm、0.76mm、1.14mm和1.52mm等,可多层叠加加工,通常由两块玻璃之间夹上一层PVB中间膜,经高温高压粘结制成PVB夹层玻璃。PVB夹层玻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较强的抗碰撞、抗连续冲击以及抗侵入能力,定制的PVB夹层玻璃还具备隔音、隔热、吸收紫外线、抗渗水性等多项特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和光伏等行业。PVB中间膜的产业链较为清晰,完整的产业链包括:上游为PVA树脂、丁醛等化工产品,中游为PVB树脂、PVB中间膜产品,下游主要为汽车夹层玻璃、建筑夹层玻璃和光伏组件(PVB双玻光伏组件),终端主要为汽车制造商、建筑企业和光伏发电企业等。(2)PVB中间膜及其光伏组件行业发展状况:PVB中间膜自1931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建筑安全玻璃、汽车和飞机安全玻璃的优良夹层材料。目前,全球PVB中间膜行业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世界范围内PVB中间膜总产能不足,市场缺口很大,而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由于PVB中间膜生产技术要求比较高,长期以来一直被美国的首诺公司、日本的积水化学和可乐丽等几大国际公司所掌控,其中,美国首诺公司是全球最大的PVB生产企业;二是PVB中间膜行业兼并重组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业务集中度越来越高,如日本可乐丽公司于2013年11月21日以5.43亿美元收购美国杜邦的玻璃层压解决方案和乙烯基(GLS/乙烯基)业务;三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PVB中间膜生产发展迅猛;四是亚太地区是全球PVB中间膜最大的市场,其消费量占全球总量大部分。在亚太地区,中国市场的消费量最大,其次分别是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印度。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为了航空军工的需要,在原化工部的领导下,开始在辽宁锦西、天津市、上海市三地研制开发PVB树脂粉及其中间膜。在1967年,上海塑料研究所研制成功国产的PVB中间膜,但未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93年,秦皇岛嘉华塑胶有限公司从加拿大麦克罗公司引进了我国第一条PVB中间膜生产线。在试生产期间,国产PVB中间膜的产品质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陷,如水分、收缩度等指标与国外产品有着较大差距,同时使用国产PVB中间膜生产夹层玻璃的一次合格率也不足80%。后来在专家们的不断努力下,通过对PVB中间膜生产线的技术改造,逐步解决了胶片生产线下料架桥、夏季胶片水分含量高和胶片均匀度未达到标准等生产问题,使生产逐步趋于稳定,合格率显著提高。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技术升级,目前国产PVB中间膜的性能水平已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中国是PVB中间膜的最大消费国,国内PVB中间膜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和光伏三个领域。①汽车级PVB中间膜: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在全球主要经济大国的产业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相关技术加速融合,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面临重塑,为国内汽车级PVB中间膜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0万辆和2,686.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延续了上年度的增长态势。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从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汽车产业为PVB中间膜提供较为稳定的应用需求。根据公安部最新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3.18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超过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到4.63亿人。目前,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伴随消费需求与技术进步,人们对汽车的质量与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玻璃作为整车组件中重要的功能与安全部件,其高端市场需求正逐步释放。在下游需求带动下,汽车玻璃行业逐渐呈现出高品质、功能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目前,市场上汽车前挡风玻璃基本均采用了夹层玻璃。同时,随着国内PVB中间膜生产技术的突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少数国内PVB中间膜企业生产产品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同等质量水平,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汽车玻璃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给当年新车配套,该市场占据汽车玻璃消费的绝大部分;另一部分是售后维修,主要由保有量和替换量决定,周期性波动不大。因此,汽车级PVB中间膜目前市场需求较大,随着消费需求与产业链技术进步,高端市场需求释放,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产品将逐步占领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增量空间较大。②建筑级PVB中间膜: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竣工总面积从2012年的358,736.23万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408,027.5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夹层玻璃使用率较高的住宅、商业和办公这三类建筑的占比约为76.54%。目前,建筑夹层玻璃主要应用于建筑幕墙中的玻璃幕墙。1983年,以北京长城饭店和上海联谊大厦幕墙为标志,中国建筑幕墙行业开始起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幕墙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外资占领市场到国内企业主导、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1世纪初,我国已发展成为幕墙行业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和全球第一大市场。根据数据显示,建筑幕墙工程总产值已从2016年的4,113.0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88.00亿元左右,2021年我国建筑幕墙工程产值增长幅度为8.8%。未来幕墙产值提升的关键在于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而建筑级PVB膜作为一项具有诸多优点和较大研发潜力的新型材料,可以帮助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在一系列复杂的工程项目中打破固有产品的价格体系,创造更高的产值与利润。随着《建筑材料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贯彻执行,绿色与环保的发展潮流将改变传统建材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则是提升建材行业发展质量、实现生态文明和环境美化的关键引擎。在确立绿色、健康、智能的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后,新型节能门窗市场有望成为政策引导下的朝阳产业,释放较大的市场潜力。预计我国的绿色、节能玻璃制品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光明,具有隔音、隔热和抗紫外线等功能的PVB夹层玻璃未来将在建筑行业中成为关键的节能环保材料。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夹层玻璃产量为14,244.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2%,产量稳定增长,对PVB中间膜需求形成下游市场支撑。2025年国内建筑玻璃用PVB膜需求量约为19.5万吨。因此,伴随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向安全、节能、环保、健康等方向的发展趋势,PVB中间膜在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将逐步释放。③光伏级PVB中间膜及其光伏组件:A、光伏组件行业高景气度发展:在经历了寒冬期后,我国光伏产业从2012年起逐步回暖并开启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根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465.2GW、220.8GW,同比分别增长45.4%、34.9%,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从制造业布局来看,全球光伏组件生产制造重心仍然在中国大陆。2021年中国大陆产能达到359.1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77.2%,规模与占比同比上升114.8GW与0.9个百分点;产量达到181.8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2.3%,规模与占比同比上升57.2GW与6.2个百分点。B、双玻组件渗透率大幅提升:双玻组件由于背面可以吸收地面反射光和空间散射光,因此相比于单面组件具有更高的发电量,发电量增益约5%-30%,具体增益大小同地面反射率、阵列高度、阵列间距和周边环境有关。此前,双面技术应用普及较慢,主要受制于应用推广难点制约,例如重量过高带来的安装成本及运营风险,光伏玻璃强度不足,背面发电标准未统一,实证案例少等问题。自2018年起,受领跑者项目技术要求推动影响,大量双面发电组件得以大规模应用,自此组件厂商对双玻组件的特性与产出累积了诸多经验,此后双面电池片的需求开始加速提升。2020年双玻组件渗透率为29.7%,2021年随着下游应用端对于双面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较2020年上涨7.7个百分点至37.4%。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双玻组件2023年渗透率将达到50%左右,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C、PVB中间膜在光伏封装胶膜领域逐渐渗透:PVB中间膜作为封装材料主要用在双玻领域(传统单玻组件的一侧为普通背板,PVB封装以双面压合工艺为主),目前PVB中间膜因光伏级产品生产壁垒较高等问题使用比例仍较少,但凭借其高粘结性、高抗水渗透性和高耐候性等优异性能,伴随双玻组件应用增加而逐渐渗透。a、PVB中间膜的性能优势方面。据中节能《PVB双玻组件及批量生产解决方案》,在相同测试条件下,PVB双玻光伏组件抗水渗透性好于POE和EVA(温度121℃、湿度100%,测试时长192h条件下,PVB中间膜水渗透厚度为0mm,而POE、EVA水渗透宽度分别达10mm和30mm),且PVB中间膜在耐酸碱盐雾性能、耐高温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测试等方面均好于POE和EVA,良好的耐候性、耐极端环境性能也使得PVB中间膜使用寿命有望长于EVA和POE(参考传统建筑级PVB中间膜,使用寿命最高可达50年)。PVB中间膜展现出极强抗水渗透性的原因在于:PVB与玻璃粘合过程中,胶膜中的羟基(来自分子内的乙烯醇链段)可与玻璃中的氧原子形成牢固的氢键,使得界面上的亲水基团消失,水汽很难渗透,而POE(或EVA)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偶联助剂,以实现胶膜和玻璃之间的连接,但偶联剂相对疏松的连接导致界面键能较低,水汽渗透会较为容易。b、PVB双玻光伏组件加工设备方面。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和设备缺乏是制约PVB中间膜应用于光伏封装组件领域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PVB中间膜用于光伏组件生产一般需要配合高压釜或者采用辊压/高压结合的工艺,加工效率及合格率等指标无法与采用层压工艺生产光伏组件相比拟,导致PVB中间膜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应用推广难度较大。德斯泰等国内企业通过不断加大对PVB双玻组件应用的探索,自主研发的PVB双玻加工工艺可依托经改进的层压设备实现PVB双玻组件的批量化生产,其在加工效率、合格率、能耗方面已不逊于EVA、POE胶膜设备,同时可以兼容其他封装材料用于组件生产,加工设备和工艺的壁垒得到突破,并不断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c、PVB材料可得性方面。EVA树脂虽已逐步实现国产化,但国内产能尚不能满足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而光伏级POE树脂供应则由三井化学、LG化学、陶氏化学等外资厂商垄断,国内厂商尚不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EVA树脂与POE树脂的生产均属于石油化工行业,产能建设周期较长,而光伏产业对封装胶膜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供给与需求相对紧张,处于不平衡状态。原材料的供求相对紧张与不平衡,导致近年EVA树脂与POE树脂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增大了光伏胶膜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因POE树脂尚未实现国产化,供应量相对有限且原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具有出色性能的POE胶膜在光伏领域的应用推广。据中国化工信息网信息显示,德斯泰、忠信光伏材料等企业已开始具备光伏级PVB中间膜的生产能力。综合比较EVA、POE和PVB材料(光伏级)的国产化阶段及产品性能优势,PVB材料逐步替代部分EVA和POE市场份额处于较好的窗口期。根据中金企信预测,2024-2025年PVB中间膜在光伏领域的应用有望迎来较快突破,至2025年光伏级PVB胶膜需求约为6.5万吨。综合而言,国内汽车级、建筑级和光伏级PVB中间膜及其光伏组件目前的市场需求较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PVB中间膜及其光伏组件行业发展趋势:(1)PVB中间膜未来发展趋势:①PVB中间膜行业正逐渐实现国产化:在国外PVB中间膜企业的长期垄断背景下,国内PVB中间膜企业正不断崛起,通过掌握PVB树脂、PVB中间膜生产技术生产出了高品质PVB中间膜,逐渐实现了PVB中间膜的国产化。早期,国内PVB中间膜市场被首诺公司、积水化学和可乐丽等国外化工巨头占据,国内企业大部分主要通过回收边角料生产PVB中间膜,生产的PVB中间膜质量较差,无法与上述国外品牌竞争,只能依靠低价争取低端市场。早期形成上述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第一,国内企业大多缺乏PVB树脂生产技术,而国外PVB中间膜品牌商对PVB树脂生产技术实行高度保密,PVB树脂较少对外出售,这导致国内企业缺乏核心原材料PVB树脂,无法生产出高品质PVB中间膜;第二,国内PVB中间膜企业长期陷入低端产品竞争,通过回收边角料生产的PVB中间膜产品质量差、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频繁,拉低了国产PVB中间膜的品牌形象,难以获得下游企业的认可。目前,国内少数PVB中间膜企业已掌握了PVB树脂生产技术以及PVB中间膜生产技术,并凭借良好的成本优势生产出了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PVB中间膜,助推了行业内产品国产化趋势不断向前发展。②从传统的基础型PVB中间膜向功能型PVB中间膜发展:PVB中间膜逐渐由单一安全膜向功能性膜发展,包括隔热功能、隔音功能、复合隔热隔音功能等。隔热PVB中间膜,主要应用于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其技术特点是可阻隔红外线对皮肤的剌激。相对于常规PVB中间膜,可更好地隔绝车内外、室内外热量的传导,减少了空调使用时间、降低了能耗,这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驾驶体验。隔音PVB中间膜,主要应用于建筑玻璃、汽车玻璃,技术特点是采用3层特殊结构,在两层普通PVB中间膜中夹入阻尼吸收声波的膜材料,能有效吸收人耳敏感的噪音,较常规PVB中间膜,可增加对噪音的阻隔效果,拥有良好的隔音性能,保持室内、车内的安静静谧性,提升使用体验。③光伏级PVB中间膜及其组件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光伏级PVB中间膜市场需求逐渐释放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之一。光伏PVB中间膜作为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具备高透光率、低电阻率、耐老化等多种产品特性,与EVA、POE等传统封装材料相比能够显著延长光伏组件使用寿命、提升组件发电效率。长期以来受制于PVB双玻组件加工工艺原有的局限性、PVB中间膜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PVB封装材料未能在光伏行业大规模应用,随着PVB双玻组件加工工艺和技术的进步、PVB中间膜生产成本的下降,当前光伏级PVB中间膜及其组件市场需求正不断释放。(2)光伏组件的未来发展趋势:①光伏应用市场位居世界前列,市场前景广阔: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驱动下,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市场之一。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10.95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并在此后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22年新增装机容量87.41GW。2013年~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累计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是未来的长期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光伏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但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诸多优势,是我国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预计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②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推动光伏组件发展: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我国双碳“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双碳顶层设计文件出台,首次提出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目标,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空间广阔。为扎实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国家层面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发展新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规划建设4.5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同时,要求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风光电大基地、支撑性煤电、特高压输电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在分布式光伏层面,国家能源局启动实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动县域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光伏发展。在能源消费层面,随着国家出台“新增可再生能源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工商业电价全面市场化,工业、建筑、交通等行业,以及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对光伏等绿色电力需求快速提升。整体看,在我国光伏发电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新机制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将迎来建设高峰,预计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或将超过75GW,加速推进我国能源转型进程。③双玻组件渗透率有大幅提升:此前,双玻组件技术应用普及较慢,主要受制于应用推广难点制约,例如重量过高带来的安装成本及运营风险,光伏玻璃强度不足,背面发电标准未统一,实证案例少等问题。自2018年起,受领跑者项目技术要求推动影响,大量双玻发电组件得以大规模应用,自此组件厂商对双玻组件的特性与产出累积了诸多经验,此后双玻电池片的需求开始加速提升。2020年双玻组件渗透率为29.7%,2021年随着下游应用端对于双玻发电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双玻组件市场占比较2020年上涨7.7个百分点至37.4%。预计2023年将达到50%左右,双玻组件成为主流组件封装技术。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2
  • 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我国炭黑行业主要壁垒方向、技术水平特点及市场供求现状分析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炭黑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及竞争战略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及中国炭黑市场竞争份额占比研究预测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微晶纤维素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全球及中国碳纳米管(CNT)母粒市场上下游产业链及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氟化工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30年划痕蜡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1.炭黑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近年来,通过先进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创新,我国炭黑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万吨级硬质和软质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单炉年产能力已由1.5万吨增加到4万吨;万吨级装置的配套专用设备和材料如微米粉碎机、湿法造粒机、干燥机、耐火材料、滤袋等已经全部实现国产化;专用设备如反应炉、空气预热器、脉冲袋滤器、湿法造粒机、干燥机、微米粉碎机、自动包装机、在线余热锅炉、尾气锅炉等专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水平发展快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尾气锅炉、尾气发电、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已在迅速推广应用。但同国外知名炭黑厂商相比,我国炭黑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高性能炭黑、特种炭黑的生产和应用方面更为突出。未来,炭黑生产将进一步向装置大型化、生产集约化、产品高端化、资源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重点集中在强化炭黑反应工艺,提高炭黑回收率和单炉生产能力;研发以优质原料油生产优质炭黑产品的新工艺;提高炭黑生产余热和尾气利用工艺;提高尾气和废气排放时的脱硫、脱氮技术和装置水平等方面。2.炭黑行业主要壁垒1)政策壁垒国家政策对炭黑产业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橡胶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明确了炭黑行业的未来方向。例如,不再新建5万吨以下炭黑厂、不再建设产能2万吨以下的炭黑生产装置;立即淘汰年产能在1.5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限期淘汰总年产能在5万吨以下、技术装备落后、能耗高、排放超标以及作业环境不好的企业。上述要求对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政策壁垒。2016年12月6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炭黑行业准入技术规范》,提出炭黑生产的工艺尾气不得直接向大气排放,须经过再次处理消除有毒有害成分,达标排放;炭黑生产企业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装置,实行雨污分流,炭黑生产企业界区内所产生的污水,必须经处理达到国家、企业所在地排放标准方可对外排放;新建炭黑生产装置必须采用先进的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对向大气排放的工业废气进行有效的脱硫、脱销、除尘处理,并配套建设脱硫、脱销、除尘装置,确保外派工业废气连续稳定达标排放等。这将会有力的促进行业内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的退出,对于炭黑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行业内大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进一步明确规定将1.5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特种炭黑和半补强炭黑除外)列为淘汰类项目。上述政策等对炭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进入门槛,形成了一定的政策壁垒。2020年11月25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橡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纲要》,明确发展目标为橡胶行业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采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绿色化实现转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生产效率、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产业集中度、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上,加快橡胶工业强国建设步伐;通过科技投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2)技术壁垒精细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企业的产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定制生产设备适用性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均至关重要。其中,企业在设备适用性和工艺路线的确定及其过程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实践难度较大,需要企业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才能掌握关键技术。由煤焦油等原油生产炭黑并利用炭黑尾气发电的产业链结构,具有产品品种繁多、工艺复杂等特点,且各环节均要求技术工艺及装置设备具有较高的联动性和协调性,众多装置及设备需要经过企业进行定制或改造才能达到运行标准。满足上述条件需要有成熟的工艺、独特的配方和装置设备以及完善的检测手段,这些都需要企业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反复的试验所得,从而对新进入的企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3)市场壁垒由于炭黑产品特有的属性和应用领域,下游产业对本类产品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具备良好经营记录以及商业信誉的炭黑生产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产品的质量、品质的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下游企业产品的安全性及综合性能,产品质量不稳定有可能会造成下游企业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下游企业往往对产品质量可靠、技术领先的优势上游企业形成一定的依赖性,为了保障产品性能安全、稳定,下游企业通常对供应商的选择非常慎重,考察期也较长,对选定的供应商更换也较为谨慎。炭黑企业需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才有可能与客户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模式及流程,以及基于长期合作形成的合作关系,对炭黑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强的资质与市场壁垒。3.炭黑行业发展趋势1)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炭黑行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后,逐渐趋向稳定。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百川资讯相关统计,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我国炭黑产能分别为768万吨、800万吨、848万吨和854万吨,产量分别约为575万吨、480万吨、500万吨和249万吨,2022年上半年开工率约为58%。炭黑消费量中,橡胶用炭黑约占炭黑总产量的90%,而其中约70%左右用于轮胎制造业。2009-2010年,在汽车下乡以及巨额公路建设投资的拉动下,轮胎行业发展迅猛,轮胎产量增速在19%左右。2008-2014年,炭黑消费量从238万吨上升到436万吨,消费量复合增速约10.6%。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在国内需求放缓、产能过剩以及对外贸易限制的影响下,我国炭黑产量2015年出现首次负增长。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下游轮胎需求不振,炭黑毛利率明显下降,炭黑单产成本较高导致出口竞争力减弱,炭黑厂商开工率一度降到60%以下,2019年下半年才逐步回升。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2年1-6月国内炭黑行业开工率在58%左右,炭黑产能854万吨左右,炭黑产量249万吨左右。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6月炭黑进口总量4.81万吨,出口总量43.45万吨。2)炭黑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2018年以来,炭黑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如下: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炭黑行业的利润水平与轮胎企业的景气度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主要反映在炭黑价格端。近年来,在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橡胶轮胎和炭黑产销量也保持了较高幅度的增长,炭黑行业的利润水平也较为可观。2018年至2020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中美经贸摩擦、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567.67万辆、2,532.49万辆、2,652.80万辆和1,248.20万辆,汽车销量分别为2,576.90万辆、2,531.10万辆、2,627.50万辆和1,205.70万辆。受供需关系影响,2018年至2020年我国炭黑价格总体维持震荡下行趋势。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炭黑下游轮胎、汽车等行业产生较大冲击,2、3月份国内轮胎及汽车行业开工受影响较大,3月中下旬后欧洲、北美及亚洲等中国轮胎主要出口地区的轮胎及汽车工厂也均呈现不同程度停产,国内轮胎企业订单普遍下滑2-5成,少数甚至超过五成。下游行业对炭黑需求量锐减,造成炭黑收入下滑,炭黑企业盈利空间收窄甚至亏损。2020年二季度以后,国内经济稳步恢复叠加三季度海外主要下游汽车、轮胎企业的开工恢复,炭黑需求呈现反弹性恢复,炭黑价格多次拉涨后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扩大,2020年第三季度盈利较为可观。2020年第四季度以后,炭黑价格位于历史高位,国内大型炭黑企业盈利水平达1,000元/吨以上,高端系列产品盈利空间更高。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汽车产销量同比上升,下游需求回升,炭黑价格高位运行。2022年上半年炭黑市场整体波动较大,价格经历“先涨后跌”的走势。5月之前,成本端的蒽油、乙烯焦油等炭黑原料价格走高,高温煤焦油供应持续紧张,给予炭黑生产企业压力,加之欧洲市场炭黑供应中断,部分国内炭黑头部企业出口订单量剧增,利好国内炭黑市场,价格持续上行至历史新高。5月份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轮胎行业需求低迷,且高温煤焦油价格上冲至历史高点后出现回落,造成炭黑产品供需两弱,整体价格有所回落。国内炭黑行业的利润水平还与石油价格有一定关系。国内炭黑生产的主要原料为煤焦油,而国外主要为催化裂化澄清油。石油价格下降会使国内外炭黑生产成本差距缩小,进而影响国内炭黑出口的竞争力。2015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同时,美国对我国轮胎实行“双反”,在此情况下,我国炭黑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我国出口炭黑73万吨,同比下降12.9%,出口金额为6亿美元,同比下降31.9%。自2016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止跌回升,我国炭黑出口维持稳定并正在逐步恢复。2018年我国炭黑出口为89.7万吨,同比增长了22.7%,出口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7%,出口金额为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4%,出现了炭黑出口量价齐升的态势。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及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影响,我国炭黑行业出口情况有所波动。2020年上半年,石油现货价格持续走低,我国炭黑出口金额有所下降。2020年三季度以来,随着石油现货价格回升并持续走高,我国炭黑产品的成本优势增加,出口情况及盈利水平逐渐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一季度以来,在俄乌紧张局势下,欧洲地区炭黑供应出现缺口,欧洲地区相关下游橡胶制品企业对海外需求明显增多,我国炭黑出口量迅速上升。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同时,中国炭黑行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在低端炭黑产品市场,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调整难度较大,行业利润空间有限,而在中高端产品市场,如绿色轮胎需要的低滚动阻力炭黑、高性能炭黑等产品,仍有很大的需求缺口,因此保持着较高的利润水平。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1
  • 2024年焦化行业市场供求现状、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焦化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市场趋势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及中国焦化重点企业市场排名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煤层气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2024版)》《2024-2030年煤炭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甘油三乙酯市场上下游分析预测及竞争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2024-2030年船用锅炉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1.焦化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按照熄焦方式的不同,焦炭生产可以分为湿法熄焦和干法熄焦。国内焦化厂普遍使用湿熄工艺,该工艺成本低,但污染较大且影响焦炭质量。相比之下,干熄工艺环保优势明显,但成本较高。目前在焦化行业环保要求逐步提升的情况下,湿法熄焦向干法熄焦的改造将成为国内焦化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炭化室高度,焦炉分4.3米焦炉、5.5米焦炉、6米焦炉、7米焦炉等。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其中明确规定顶装焦炉炭化室高度2020年6月,工信部颁布了《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公告〔2020〕年第28号),明确进一步加快焦化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焦化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节能环保水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焦化生产企业,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根据《焦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4.3米以下炭化室被定义为落后产能。焦炉大型化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焦化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焦化行业“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转型升级、做精做强。例如,优质炼焦煤配比降低4%(保持焦炭质量不降低),钢铁企业干熄焦装置配置率达到90%以上,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8%以上、水循环率达到98%以上、吨焦耗新水降至1.5吨以下,准入企业污染物排放基本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对行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有效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重点是提高余热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利用效率,注重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末端治理的有机结合,适应高炉大型化,加强高炉用焦特质研究、炼焦用煤研究,尤其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焦炭质量提高对炼焦煤资源的需求等问题,对焦化行业技术、工艺和研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焦化行业主要壁垒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2018年9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18个单位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河北、山西省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焦炉淘汰工作”。2019年10月11日生态环境部等16个单位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指出要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各地要按照本地已出台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压减产能。2020年10月30日,生态环境部等17个单位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各地要按照已出台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等方案要求,全面完成压减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既定任务目标。2020年6月11日,工信部印发了《焦化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公告〔2020〕年第28号),对焦化企业适用范围、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产品质量、社会责任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进入焦化行业主要壁垒是产能指标获取的政策壁垒。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背景下,焦化行业更加注重环保及能耗达标,焦化企业将逐步推行超低排放,企业的环保成本、准入门槛将大幅提高。2021年1月6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产业升级,焦化生产企业全部达到《焦化行业规范条件》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根据各地区产业布局优化调整规划,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工艺流程和技术装备水平,通过产能置换、股权置换、产权流转和合资合作等方式实施并购重组,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强强联合高效集约化发展。我国对于焦化行业的准入条件、环保要求都逐步提高,加速了焦化行业的落后产能出清,因此一些规模小、环保标准不严格的独立焦化厂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但自身环保要求严格、有煤炭或钢铁产业链资源的区域龙头焦企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还可受益于供需格局的改善和焦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3.焦化行业发展态势煤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具体指以煤为原料,在炭化室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高温干馏,焦饼温度达到950℃—1050℃即形成焦炭,同时获得焦炉煤气、煤焦油以及其他化学产品的过程。1)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多年来我国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焦炭总产量的67%以上,炼焦技术装备出口到10多个国家,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目前,我国焦化行业已形成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检化验手段”等功能一体,拥有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装备的炼焦工业体系。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印发的《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全国焦化生产企业500余家,焦炭总产能约6.3亿吨,其中常规焦炉产能5.5亿吨,半焦(兰炭)产能7,000万吨(部分电石、铁合金企业自用半焦(兰炭)生产能力未统计在全国焦炭产能中),热回收焦炉产能1,000万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数据,目前山西省产能超过1亿吨,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产能超过5,000万吨。半焦(兰炭)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内蒙、宁夏、及新疆等地区,热回收焦炉主要在山西、河北等地区。与此同时,焦化行业焦炉煤气制甲醇总能力达到1,400万吨/年左右,焦炉煤气制天然气能力达60多亿立方米/年;煤焦油加工总能力达到2,400万吨/年左右;苯加氢精制总能力达到600万吨/年左右,干熄焦处理能力4.41万吨/小时。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7月1日,2022年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730万吨,新增2,051万吨,净新增1,321万吨。碳中和背景下,2022-2025年仍将持续实施减量置换,产能审批将趋严,产能释放变缓,减量置换背景下,表观产能也可能有下降;另外受到焦煤资源紧张的限制,预计在2025年焦炭产量下降至4.5亿吨左右,焦炭产业供需结构未来将呈现“紧平衡”状态。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我国焦炭产品约85%由钢铁行业消耗,钢铁行业在淘汰了数千万吨“地条钢”及落后产能后,高炉开工利用率上升,从而带动了焦炭消费量恢复性增长。2020年由于4.3米焦炉的退出导致焦炭供应明显偏紧,2020年12月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节点,工信部要求“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并在多个场合强调2021年钢铁行业要落实产量的同比压缩。一般而言,钢企按订单生产,产量由需求驱动。2000年以来,除2015年外,其他年份粗钢产量保持同比增长态势。2016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政府更多是从产能端入手,清除了大量不合规的地条钢企业,而随后的几年钢铁产量同比依然实现正增长。需求端看,地产、基建用钢需求增速可能有所下滑,而制造业景气周期持续时间较长,带动板材需求,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粗钢总需求将保持在高位平台期。钢铁行业也处于产能置换扩张期,高炉技术提升较快,对高质量的焦炭需求呈上升态势。2)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焦炭利润水平与宏观经济形势、钢铁行业景气度及焦煤资源供应能力联动,行业利润水平变动的周期性较强。焦炭行业近几年的运行规律显著,上下游之间的价格传导通常按照钢-焦-煤的先后顺序。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18年至2021年,受焦钢企业限产政策变化、焦化行业落后产能持续淘汰、焦炭库存量波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焦炭价格有所波动。价格传导方面,钢-焦的价格传导主要体现在焦炭价格端,而焦-煤的价格传导主要体现在焦炭成本端。由于过去三年煤炭供需较为平衡且市场行情较为稳定,焦煤价格平稳运行,行业盈利情况主要受焦炭价格影响。2018年,钢铁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蓝天保卫战”等专项项目的持续开展更好地维护和巩固了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国内钢铁市场价格高位运行,钢铁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带动焦炭价格上涨。2019年,在经历三年“化解过剩产能”后,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叠加钢铁行业高供给情况,市场小幅下行,带动焦炭价格低位运行,焦炭行业盈利水平有所收窄。2020年,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量有所波动,但随着复产复工,经济振兴政策落地等积极因素影响,钢铁需求量恢复。同时,2020年以来,山东省实施“以煤定焦”,江淮地区、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落实去产能及环保治理等影响,产能释放受限,焦炭产量有所下降,但同期生铁产量有所增长,市场供需总体偏紧,使得焦炭价格总体上涨。2021年,在碳中和背景下,由于焦化行业和钢铁行业在限产政策方面的差异,焦炭供需出现错配的情况。同时,叠加焦煤价格不稳定的因素,造成2021年焦炭价格有所波动。2021年一季度,由于焦炭供应上升,叠加一季度钢材需求偏低的影响,焦炭价格震荡下行;2021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钢材需求上升,带动焦炭价格快速上行;2021年四季度,焦炭市场供需两弱,同时焦煤供应紧张的情况得到了缓解,焦炭价格有所下行。2022年上半年,焦炭市场在外部因素影响下,市场波动频繁。前期在低库存和高成本推动下,焦炭价格整体走高,后期由于疫情后物流条件改善与成材端库存无法消化等因素,焦炭价格高位回落。近几年焦炭价格基本呈现随煤炭、钢铁企业效益的增减和供需平衡状态而波动的情势,焦化企业自身成本控制水平是盈利优劣的关键。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1
  • 预计未来市场仍将维持稳健增长: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行业2026年总产量将达到30.8万吨-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及中国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竞争份额占比研究预测报告(2024)-中金企信发布》《2024-2029年储能液冷系统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特种气体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2024版)》《2024-2029年电解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2024-2029年脱模剂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1)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发展概况20世纪中期,国外对环氧活性稀释剂的研究十分活跃,从反应机理、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过许多探讨,相继开发出系列产品,主要品种有丁基、辛基、烯丙基、C12~C14烷基等单缩水甘油醚,以及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等多缩水甘油醚,品种数量有几十种之多。自产业化以来,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产品品类不断丰富,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行业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7-2021年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总产量由18.7万吨增长至22.8万吨,保持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总产值约8.3亿美元。当前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新远科技、Westlake、Olin公司、绿色家园和亨斯迈等,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美国和欧洲。预计未来全球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仍将维持稳健增长,2026年总产量达到30.8万吨,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6.19%。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中国环氧活性稀释剂市场发展概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环氧活性稀释剂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相比国外起步较晚,虽陆续有多个品种面市,但品种不全,与国外相比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新远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立足自主创新,先后开发环氧活性稀释剂系列产品达数十种,改变了国内活性稀释剂品种单一、产品档次及技术水平低、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环氧活性稀释剂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对环氧树脂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我国环氧活性稀释剂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受环保压力及供给侧改革的影响,环氧树脂行业发展有所放缓,但得益于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及其他创新应用的不断拓展,我国环氧活性稀释剂行业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7-2021年我国环氧活性稀释剂总产量由5.0万吨增至7.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79%。随着国内环氧活性稀释剂厂商逐步主导全球市场,预计到2026年我国环氧活性稀释剂总产量将达到12.3万吨,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9.32%。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环氧活性稀释剂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工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环氧活性稀释剂作为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其发展趋势将紧密围绕下游需求展开,呈现出多样化、定制化、复合化和环保化趋势。①多样化:环氧活性稀释剂对于下游材料加工以及应用性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下游产业持续转型升级以及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促使下游材料制造商在产品制备工艺和性能改进方面不断创新,进而对环氧活性稀释剂的功能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环氧活性稀释剂行业新型化、多功能化发展趋势显现。同时,随着环氧活性稀释剂行业自身技术革新,其发挥主要作用的官能团结构不断完善和改进,产品发挥作用的途径变得丰富,由此可衍生出新的环氧活性稀释剂品种,打造多样化的产品体系。②定制化:随着化工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提升,高性能、专业化新材料层出不穷,为匹配新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性、新颖性和性能综合性等特点,环氧活性稀释剂个性化定制渐成趋势;同时,下游材料制造商出于差异化竞争需求,逐步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个性化产品线,对配套环氧活性稀释剂也提出了差异化的需求。环氧活性稀释剂制造企业可以深度挖掘产品的功能用途,了解下游市场与客户的需求,通过不断研发新产品以及对现有产品进一步加工或根据客户的特别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不断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③复合化:不同品种环氧活性稀释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使用复配机理综合使用能达到更好和更多的性能改善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环氧活性稀释剂产品通过搭配使用的方式产生协同效应。在此背景下,拥有复配型环氧活性稀释剂配方中多品种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具备一定的产品组合优势,提升客户采购的便利度,巩固与客户的稳定合作关系。④环保化:随着国内外针对绿色环保化工新材料的鼓励政策以及对于毒性和污染较重的传统材料的限制措施陆续出台,安全环保与绿色低碳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无毒无害和环境友好是精细化工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低VOCs含量的环保型涂料和胶粘剂,无毒、环保、多功能的日化品防腐保湿剂和塑料加工助剂等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学品及其上下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未来,随着环氧活性稀释剂产业朝着多样化、定制化、复合化和环保化的方向不断演进和升级,其下游应用有望迎来突破性革新,进而带动环氧活性稀释剂消费需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6
  • 2024年我国丙烯酸及酯行业市场规模体量分析及趋势前景预判-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丙烯酸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证明:丙烯酸行业市场调研及占有率分析专项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酯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占有率-酯行业市场占有率专项调研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特种气体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2024版)》《2024-2029年电解液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 1.丙烯酸及酯行业发展现状丙烯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液体,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主要用于合成丙烯酸酯和聚丙烯酸,聚丙烯酸可用于卫生材料、洗涤剂、分散剂、絮凝剂和增稠剂等。丙烯酸酯是丙烯酸丁酯及其同系物酯类的总称,能自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是制造胶粘剂、合成树脂、特种橡胶和塑料的单体。20世纪80年代中国自日本引进丙烯酸及酯技术后,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起步、探索期,自巴斯夫开始在中国市场布局后,发展速度加快,近十年发展进一步提速,中国已成为丙烯酸供需增长最快的地区,目前是世界最重要的市场,同时也是亚洲市场主要的出口国家之一。2017-2021年全球丙烯酸产能复合增长率0.6%。2021年全球丙烯酸总产能914万吨,同比增长2.8%,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排名前五的国家及地区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其中中国总产能占比全球37%,美国次之,占比全球总产能14%。2021年全球丙烯酸酯总产能717万吨。排名前五的国家及地区依次是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其中中国总产能占比全球约48%。2.丙烯酸及酯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游丙烯来源于石油炼化或裂解行业,这些原料的价格与石油天然气市场和煤炭市场的形势息息相关,是影响产业链成本的最主要因素,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作为各种工业的基础原料,必然同样受到宏观经济周期和供需关系的影响。丙烯酸下游产品主要包括丙烯酸酯、高吸水性树脂(SAP)、助洗剂、特种丙烯酸酯、水处理剂。其中,丙烯酸酯的需求占比最高,达到了60%;其次为高吸水树脂SAP,其需求占比为20%。从高吸水性树脂(SAP)下游领域来看,国内有约70%左右的SAP用于卫生用品,主要包括卫生巾、纸尿裤等,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后,成人纸尿片需求的增长,以及放开三胎后,婴儿纸尿布需求的增长。丙烯酸可以与多种醇类反应生成丙烯酸酯,包括甲酯、乙酯、丁酯及异辛酯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丁酯),再通过聚合后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纺织等行业中。丙烯酸酯用于生产涂料产品的比重为36%,用于胶粘剂产品的比重为31%,两者是丙烯酸酯最主要的下游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5%。2020年中国丙烯酸(左图)及丙烯酸酯(右图)下游需求结构如下: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丙烯酸及酯主要行业壁垒①原材料采购壁垒丙烯为丙烯酸及酯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炼厂、裂解厂生产汽油、乙烯等产品的主要副产品之一,近几年PDH也成为重要的丙烯生产技术。丙烯生产企业一般在装置建设之初即规划好丙烯的处理方式,如自建丙烯衍生物生产装置进行深加工,或者与下游用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于丙烯也是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国内供应一直相对紧张。此外,作为丙烯酸酯主要原料的丁辛醇也是国内长期供应紧张的产品。现有丙烯酸及酯行业企业已经与主要原料供应商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何保证主要原材料的来源和供应的稳定性是行业新进投资者的首要挑战。②研发壁垒丙烯酸及酯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维持日常生产运营的同时,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攻关,不断提高催化剂的转化率和收率、提高分离效率、优化工艺流程、完善技术参数、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对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研发壁垒。③资金壁垒丙烯酸及酯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需求两方面。目前新增装置单体产能都在8万吨以上,规模化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目前建设一套年产能为8万吨的丙烯酸装置及配套丙烯酸酯装置,需投资8-10亿元。另外,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丙烯、丁辛醇、甲醇属大宗交易商品,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用于原料采购和经营周转,同时还需投入资金用于设备维护和催化剂更新、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持续发展。新进投资者与行业内企业在设备、技术、成本、人才等方面展开竞争,必须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这些都对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资金壁垒。④人才壁垒丙烯酸及酯是连续化生产的化工生产装置,专业性强,需要大量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技术专业人才和较长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及较高管理水平的化工工业生产管理人才,企业必须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确保没有人才短板,才能实现本质安全、稳定运行、效益提升。这些都对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⑤生产技术壁垒丙烯酸及酯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现有行业企业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研发积累,目前在安全稳定生产、优化工艺流程、完善技术参数、改造生产装置、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三废处理、能源综合利用等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在提高丙烯酸氧化催化剂效率、降低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等技术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生产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是个长期过程,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都对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⑥环保和政策壁垒丙烯酸及酯生产过程产生的三废经处理后可回收利用或直接排放,但对环保投入要求比较高。环境保护部门出于排放容量的考虑对新建项目的审批会比较谨慎。各工业园区对环保问题也日益重视,对入园企业的投资总额和环保投入比例制定越来越高的准入标准,尤其是化工企业。环保和政策方面的审慎既有助于防止行业内的盲目投资,同时也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壁垒。4.丙烯酸及酯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丙烯酸及酯属于基本有机化工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专用化学品、涂料、丙烯酸树脂、SAP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是产业链下游各行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未来在沙漠治理、节水型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将带动农用SAP的生产和应用开发,由此带来的行业需求将更为可观。随着国家计划生育的优化,三孩政策的影响以及老龄化趋势正在逐步显现,将极大刺激我国纸尿裤、卫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用量,从而拉动SAP、丙烯酸需求量大增。2)市场空间巨大丙烯酸及酯是产业链的中间产品,我国约80%的丙烯酸最终以丙烯酸酯的形式应用到下游各行业。丙烯酸酯的应用领域广泛、市场潜力巨大,虽然我国已成长为全球丙烯酸及酯产能最大的国家,但由于下游的应用空间巨大,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还有一定发展空间。我国纺织服装、房地产、食品、卫生用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迅速,导致纺织用高分子乳液、建筑涂料、食品包装材料、SAP等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并带动丙烯酸及酯行业需求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5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柴油抗磨剂市场调查与行业发展分析研究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1)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行业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产品认证&证明、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专业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2)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已累计完成各类咨询项目15万余例(其中完成:定制/专项调查项目数量25000+例。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42000+例。行业研究报告83000+例。),各类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三方认证服务。3)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市场排名认证服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4)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5)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定制服务-依托自建数据库、专业自建调研团队及官方&各领域专家顾问、国内外官方及三方数据渠道资源等为各领域客户提供专属定制类全套解决方案。 第1章 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概述 1.1 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动态研究 1.2 柴油抗磨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1.3 柴油抗磨剂市场特点分析 1.4 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周期特征分析 第2章 2024-2030年中国柴油抗磨剂企业投资规划建议分析2.1 柴油抗磨剂企业投资前景规划背景意义 2.2 柴油抗磨剂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依据 2.3 柴油抗磨剂企业发展策略分析第3章 全球和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发展预测分析3.1 柴油抗磨剂行业所处阶段3.1.1 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周期分析3.1.2 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成熟度分析3.2 2019-2030年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3.2.1 2019-2030年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3.2.2 2019-2030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3.3 市场环境对柴油抗磨剂行业影响分析第4章 全球主要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分析4.1 全球主要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销量、销售额分析4.2 全球主要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销售额份额分析4.3 北美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分析4.3.1 北美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4.3.2 北美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地位4.3.3 北美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SWOT分析4.3.4 北美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潜力分析4.3.5 北美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4.3.6 北美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4.3.6.1 美国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4.4 欧洲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分析4.4.1 欧洲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4.4.2 欧洲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地位4.4.3 欧洲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SWOT分析4.4.4 欧洲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潜力分析4.4.5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4.4.6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4.4.6.1 德国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4.4.6.2 英国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4.5 亚太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分析4.5.1 亚太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销量、销售额分析4.5.2 亚太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地位4.5.3 亚太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SWOT分析4.5.4 亚太地区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潜力分析4.5.5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竞争分析4.5.6 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市场分析4.5.6.1 中国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4.5.6.2 日本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4.5.6.3 韩国柴油抗磨剂市场销量、销售额和增长率第5章 全球和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分析5.1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进口国分析5.2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出口国分析5.3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进出口分析5.3.1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进口分析5.3.1.1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整体进口情况5.3.1.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进口产品结构5.3.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出口分析5.3.2.1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整体出口情况5.3.2.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出口产品结构5.3.3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进出口对比第6章 全球和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6.1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6.1.1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分析6.1.2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分析6.1.2.1 2019-2023年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销售额统计6.1.2.2 2019-2023年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售额份额占比分析6.1.3 2019-2023年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价格走势6.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6.2.1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量、市场份额分析6.2.1.1 2019-2023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销量统计6.2.1.2 2019-2023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量份额占比分析6.2.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售额、市场份额分析6.2.2.1 2019-2023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销售额统计6.2.2.2 2019-2023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销售额份额占比分析6.2.2.3 中国柴油抗磨剂产品价格走势分析6.2.3 2019-2023年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各产品价格走势第7章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运营形势分析7.1 全球柴油抗磨剂价格走势分析7.2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经济水平分析7.2.1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7.2.2 行业发展潜力分析7.3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痛点及发展重点第八章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8.1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8.1.1 柴油抗磨剂行业集中度分析 8.1.2 柴油抗磨剂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8.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竞争分析 8.2.1 柴油抗磨剂行业竞争概况 8.2.2 中国柴油抗磨剂产业集群分析 8.2.3 中外柴油抗磨剂企业竞争力比较 8.2.4 柴油抗磨剂行业品牌竞争分析 8.3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8.3.1 2019-2023年国内外柴油抗磨剂竞争分析 8.3.2 2019-2023年我国柴油抗磨剂市场竞争分析8.3.3 2019-2023年品牌竞争情况分析 第9章 柴油抗磨剂行业产业链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9.1 柴油抗磨剂行业产业链简介 9.1.1柴油抗磨剂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9.1.2柴油抗磨剂行业产业链分布情况 9.2 柴油抗磨剂行业上游分析 9.2.1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2.2上游行业供给现状分析 9.2.3上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9.2.4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3 柴油抗磨剂行业下游分析 9.3.1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3.2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9.3.3下游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9.3.4下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10章 全球和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0.1 全球和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10.1.1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10.1.2 中国柴油抗磨剂行业市场规模发展趋势10.2 柴油抗磨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0.2.1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10.2.2 技术发展趋势10.2.3 细分类型市场发展趋势10.2.4 应用发展趋势10.2.5 全球柴油抗磨剂行业区域发展趋势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4
  • 市场深度调研:聚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供给情况、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聚氯乙烯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证明:聚氯乙烯行业市场调研及占有率分析专项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30年多晶硅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2030年橡胶制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化学品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版)》 1)聚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增加,全球聚氯乙烯行业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聚氯乙烯产能约为6,000万吨,全球前5大生产商分别为信越化学、西湖化学、台塑股份、Inovyn以及中泰化学,产能合计超过1,500万吨,占比超过20%。从全球产能分布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重要的聚氯乙烯生产地区,2020年,上述三个国家的聚氯乙烯产能占比分别为42%、12%和4%,且中国的市场份额在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45%,相关增长趋势有望进一步持续。2021年,中国聚氯乙烯总产能为2,713万吨,主要企业包括中泰化学(产能205万吨)、北元集团(产能110万吨)、新疆天业(产能89万吨)、君正集团(产能80万吨)、天津大沽(产能80万吨)以及海湾化学(产能70万吨)等。整体而言,在全球聚氯乙烯产能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下,国内聚氯乙烯的CR5仅在20%左右,产业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由2012年到2021年,中国聚氯乙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系因政府和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保持从严趋势,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由于排放不达标、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受到了责令停产、限产等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能耗的控制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因经营能力不足而难以获得合理利润,被迫退出。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了聚氯乙烯产业进一步向头部集中。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聚氯乙烯产能主要集中于西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西北地区的原材料与能源优势均较为明显,煤炭、电力资源储备充足,且靠近国内原盐产地,具备上游资源配置一体化生产的规模优势,新建和扩建的大型项目较多,是我国聚氯乙烯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2021年西北地区产能达到1,386.5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51.1%;华北和华东地区贴近终端消费市场,具备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链下游的供应渠道优势,其2021年的产能分别达到了678万吨和283万吨,占比为25.0%和10.4%。除上述地区外,我国剩余13.5%的聚氯乙烯产能则零星分布于东北、西南等区域,大型项目相对较少。图:国内聚氯乙烯行业产能地域分布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聚氯乙烯的供给情况近十余年,国内聚氯乙烯的产能扩张呈现波动上升的势态。2007-2012年,国内聚氯乙烯产能持续增加,但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行业开工率由2007年的64%下降至56%,并在2009年创下51%的历史新低,导致产量略有降低。2012-2016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因缺少约束的扩能而致使供给过剩,盈利水平下降,行业内部分新建项目开始延期,落后产能的退出速度加快。2017年起,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引导下,聚氯乙烯产能无序扩张开始得到控制,行业发展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部分缺乏竞争力和资源掌控力的中小企业被迫退出,产业结构调整及消化过剩产能的举措逐步显现成效,聚氯乙烯市场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开工率在需求逐步提升的作用下稳步提升。2020年,国内聚氯乙烯开工率受疫情影响而略有下滑,但仍处于78%的历史相对高位,2021年则受益于需求复苏,聚氯乙烯开工率回升至79%。图:2007-2021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产量及开工率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目前,我国制备聚氯乙烯较为成熟的工艺包括电石法(乙炔法)以及乙烯法,其中电石法工艺流程相对较短,且我国中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亦为电石法带来了较强的成本优势,因此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聚氯乙烯的生产装置均采用电石法工艺,该类产能占我国整体PVC产能的比例约为80%。世界PVC产业在发展的初期曾经普遍采用电石法工艺,而后因乙烯法PVC产品在产品质量、污染控制等方面均优于电石法PVC生产工艺,因此乙烯法PVC逐渐成为了全球主流的生产工艺。但中国特有的“富煤贫油”的资源、能源结构为电石法PVC的发展带来了充分的便利性与经济性,因此目前全球大部分的电石法PVC生产装置都位于我国。2017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委联合发布《生效公告》,明确将禁止新建的氯乙烯单体使用汞、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或使用含汞催化剂,并禁止开采新的原生汞矿;到2032年将全面禁止原生汞矿开采。2019年10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电石法(乙炔法)聚氯乙烯列为限制类产能。目前我国的主流电石法PVC生产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无汞触媒,但因研发成本、设备改造、贵金属触媒成本等都将相应地增加生产成本,未来产品经济效益存在不确定性,无汞工艺在电石法PVC中全面落地实施具有一定难度。随着能耗双控和环保政策趋紧的背景下,电石法PVC的核心原材料电石的扩产以及开工等皆受到限制;此外,随着我国乙烯供应渠道的愈发丰富与稳定,以及乙烯法PVC的环保优势、能耗优势以及性能优势的凸显,国内近年来新增的PVC产能以乙烯法为主,乙烯法PVC开始逐步取代电石法PVC。3)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作为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基础化工品,聚氯乙烯的行业利润水平与产品价格走势方向基本一致。2012-2016年,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因产能扩张过快且缺少约束,使得供给过剩,盈利水平下降,行业内部分新建项目开始延期。2016-2018年期间在需求走强以及供给侧改革作用下,落后产能的退出速度加快,聚氯乙烯价格出现两次拉升,行业利润水平有所改善。2021年,在能耗双控政策下,部分能耗较大的企业受到限电影响,聚氯乙烯生产相应受限,开工率下降,价格进一步提升,行业利润率水平达到历史高点,随后待供需关系平稳后价格回落。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大方向下,聚氯乙烯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趋严,新建产能的批复周期亦将相应延长,该等因素将引导行业未来的产能扩张朝着有序化、合理化发展;与此同时,聚氯乙烯作为现今最为广泛使用的合成塑胶聚合物之一,其下游应用非常广泛,相关需求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因此,从中长期来看,聚氯乙烯行业的行业利润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13
  • 市场崛起:预计到2026年我国BOPET薄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6.34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球及中国BOPET薄膜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专精特新“小巨人”:BOPET薄膜全球及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证明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塑料制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2030年体育塑胶跑道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2030年改性塑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全球及中国塑料加工市场竞争战略研究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1)BOPET薄膜产业链BOPET薄膜是一种绿色、环保、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绝缘性、耐化学腐蚀性及可回收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光学、包装、建筑、汽车、光伏及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空间。因其优异的物化性能且绿色环保,BOPET薄膜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材料之一。BOPET薄膜产业链2)主要应用领域BOPET薄膜应用领域广泛,目前国内厂商生产的BOPET薄膜最大的应用领域是包装业,2020年占总消费量比例达51.8%,较2015年占比64.9%呈现下降趋势。受益于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电子/电气用膜消费占比大幅提升,从2015年的10.3%增长至2020年的22.0%。其他工业和胶片应用消费占比变化不大,2020年分别占总消费量的24.7%和1.6%。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BOPET薄膜在光伏领域的应用和消费占比逐步提升。目前,我国BOPET薄膜维持稳定增长趋势,年需求增速维持在15%左右,其中具有特种功能的BOPET薄膜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快速发展。2020年BOPET薄膜应用领域分布3)BOPET薄膜行业市场规模东亚和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BOPET薄膜消费地区,约占世界总需求的50%,我国BOPET薄膜需求量占全球需求总量约33%。从2010年开始,我国BOPET薄膜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产量从2009年的73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278万吨,十年间翻了接近三倍。2009-2020年我国BOPET薄膜产量及增速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同期的BOPET薄膜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从2009年的17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5.35亿元,增长率超过200%。预计到2026年,我国BOPET薄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86.34亿元。2019-2026年我国BOPET薄膜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会员价: 0 RMB
    市场价: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12
20264页次1/2027<<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