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
02
-
08
2023年全球及中国超声造影剂市场发展机遇分析及重点企业竞争规模格局研究预测 (1)影像诊断学及超声造影技术概览:1)影像诊断学概览:影像诊断是目前临床诊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通过显示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状况,以用于诊断。主要影像诊断技术包括X线成像、超声成像(US)、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对于常规成像技术难以清晰显影的情况,一般通过将造影剂(或对比剂)引入相关患者人体,提高对比度,增强成像效果,提高病变检出率,如常见的增强CT。 超声成像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获得体内器官图像,相较于其他手段,性价比高、简便、迅速、无创、无辐射性、准确、可连续动态及重复扫描,可清晰显示脏器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在临床被广泛作为实质脏器及含液器官的首选诊断方法。在MRI、CT作为精准医疗诊断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超声成像仍然是基础性、广泛性的图像诊断手段;在通过造影剂大幅提高诊断效果后,超声造影将能够有效抗衡MRI、CT的竞争,且性价比更高。相较于其他造影剂,超声造影增强剂产品还较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原理概览:超声造影或称对比增强超声,是指在传统医学超声检查中使用超声造影增强剂,以增强成像效果。超声造影增强剂是充满气体的微泡,具有高度的回声性(物体反射超声波的能力)且泡内气体回声性与身体周围的组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可用来...
浏览次数:7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8
2023年全球及中国醋酸乙烯行业产量、供需格局分析、市场发展规模前景预测及下游细分应用市场发展战略咨询预测 醋酸乙烯行业基本情况:醋酸乙烯(VA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分子式为C4H6O2,又称醋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醋酸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树脂)、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氯醋树脂)、白乳胶、腈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合成纤维、涂料、浆料、薄膜、皮革加工、土壤改良等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醋酸乙烯的工艺路线包括电石乙炔法、天然气乙炔法和石油乙烯法,我国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2020年电石乙炔法产能占比达到62%。醋酸乙烯市场供需及变动情况:近年来,我国醋酸乙烯市场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全国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194万吨,2019年增加到233万吨,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游行业开工率较低,导致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小幅下降至216万吨;随着下半年疫情企稳,经济生产快速复苏,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醋酸乙烯需求快速恢复,市场价格明显上涨,行业重回景气。我国醋酸乙烯的需求结构较为稳定,整体以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EVA树脂为主。根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醋酸乙烯消费结构中聚乙烯醇占比达到65%,聚醋酸乙烯酯、VAE乳液和EAV树脂合计占比为31...
浏览次数:26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8
2023年全球及中国覆铜板(CCL)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分析、下游需求前景预测及重点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覆铜板(CCL)是下游PCB的核心原材料,在材料成本中占比在40%以上,且在高端PCB中成本占比更高。覆铜板终端应用发展趋势明显,高端市场增长迅速且附加值更高,国外垄断明显。除应用于家电、汽车等终端设备的普通覆铜板外,根据终端应用对性能需求的不同,高端覆铜板可以分为高频、高速覆铜板和高密互联(HDI)用基板。为适应电子技术高精高密、小型化和轻薄化的特点,IC载板基于HDI相关技术逐渐演进而来,是对传统集成电路封装引线框架的升级,用于各类芯片封装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前PCB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各板材类别、关键特性和应用领域如下: 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刚性覆铜板销售额达到188.07亿美元,比2020年的销售额128.96亿美元增长45.84%。其中,具有稳定性、环保优势,主要在高频、高速及移动设备等领域应用的无卤覆铜板刚性覆铜板总销售额由2020年的30.94亿美元增长至44.53亿美元,增长43.92%。排名前13家企业的无卤型刚性CCL销售额占全球无卤型刚性CCL总销售额的96%。具体情况如下:2021年全球主要CCL企业无卤型刚性覆铜板销售额占比分析 数据统计: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以上13家主要无卤刚性覆铜板企业中,有四家...
浏览次数:91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8
2023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生物技术行业下游细分应用市场发展规模研究预测及未来市场投资潜力可行性研究 1、工业生物技术高效、绿色、可持续,是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传统石化、化工生产活动对化石资源持续消耗,人类活动对于化石资源依赖问题与日俱增,同时环境污染、安全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问题。在此背景下,工业生物技术应运而生,被认为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工业生物技术是为工业目标而实施的生物技术,该技术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来大规模生产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人类所需品,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工业生物技术被称为“白色生物技术”,为医药生物技术(“红色生物技术”)提供下游支撑,为农业生物技术(“绿色生物技术”)提供后加工手段。工业生物技术相关产品导向的价值链分析 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催化法是工业生物技术的两种主要生产制造工艺,基于微生物细胞工厂和工程菌种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资源向高分子化合物、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的定向、高效转化,原材料获得便利,生产过程绿色,反应条件温和,节约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6个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能耗的15-80%、原料消耗的35-75%、空气污染的50-90%、水污染的33-80%,以及生产成本的9-90%。...
浏览次数:7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6
2023年全球及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销售规模分析、进出口分析、竞争格局分析及下游市场需求潜力研究预测 1.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随着我国国防科学事业的不断进步,高端装备等应用需求逐步扩大,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迅速,相关工艺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部分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拉动国内复合材料市场迅猛发展。此外,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发展也为中国复合材料产业注入了活力。(1)行业产量现状分析: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国内碳纤维行业新增产能约19000吨,截止 6月底国内总产能约74700吨,其中1K/3K/6K专用实际产能约1900吨,12K/24K产能约29800吨,25K及以上大丝束产能约43000吨。下半年,国内相关企业宣布计划投产的产能仍约有40000吨,其中25K及以上大丝束碳纤维约11500吨,12K/24K约28500吨(部分产能还可转成25K以上大丝束),预计我国碳纤维产能或将达到11万吨,将超过日本在全球的产能(包括东丽收购的卓尔泰克的产能)。(2)产品进口数据分析: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1-6月,我国进口碳纤维产品合计14739吨,较2021年同比下降16%,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波音、空客等欧美主要企业对碳纤维需求逐渐恢复,出口到国内总量减少,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产碳纤维供给逐步增加,市场份额逐渐提高。从产品种类看...
浏览次数:4
发布时间:
2023
-
02
-
06
2023年热量表行业产量分析、销售规模分析、需求前景预测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评估咨询 (1)行业发展概述:热量表是用于测量、计算及显示水流经过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值的仪表。按流量传感器测量原理主要分为机械式、电磁式和超声波式三类,其中电磁式和超声波式热量表属于智能热量表范畴。与机械式、电磁式相比,超声波式具有以下优势: 热量表产品起源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燃料价格迅速上升,过去的福利供暖体制使得欧洲传统供暖地区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各国陆续开始实施“分户控制、分户计量”的供暖收费方式,热量表产品由此面世并发展至今。经过多年应用实践积累和技术升级换代,热量表已由早期机械式测量发展为电子测量方式。相比于电磁式热量表,超声热量表因其在测量量程、计量精度、压力损耗和环境适应性上的优异特性,受到越来越多供暖国家或地区的青睐,成为国际市场上主流的智能热量表产品类型。而长期以来,我国冬季取暖一直推行按照供热面积结算的方法,这种“包费制”的供暖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由于按照面积收取取暖费,房屋即使无人居住,暖气也不关停。暖气过热时即使开窗也不将阀门调小。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物的持续排放;另一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影响居住体验。该等因素促使了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推进。热量表作为推动供热计量改革、供热节能管理的核心设备,在我国供热计量改...
浏览次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