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第一章 新能源相关概述1.1 能源概述1.1.1 能源的定义1.1.2 能源的特性1.1.3 能源的分类1.1.4 能源的转换1.2 新能源的概念1.2.1 新能源定义1.2.2 新能源的分类1.2.3 常见的新能源形式1.3 广义新能源的范围及特征1.3.1 高效利用能源1.3.2 资源综合利用1.3.3 可再生能源1.3.4 替代能源第二章 2016-2018年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2.1 2016-2018年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2.1.1 全球新能源使用结构2.1.2 全球新能源发展规模2.1.3 全球能源战略制定动态2.1.4 全球能源结构未来展望2.2 欧洲2.2.1 欧洲新能源产业发展综述2.2.2 欧盟推动新能源研发创新2.2.3 欧洲新能源产业开发规模2.2.4 英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2.2.5 法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2.2.6 德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分析2.2.7 西班牙新能源发电现状2.3 美国2.3.1 美国新能源资源分布2.3.2 美国新能源产业规模2.3.3 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2.3.4 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2.4 日本2.4.1 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概述2.4.2 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经验2.4.3 日本新能源战略目标解析2.4.4 日本新能源未来发展重点2.5 其它国家或地区2.5.1 拉丁美洲布局新能源产业2.5.2 澳大利亚新能源建设动向2.5.3 加拿大新能源投资规模2.5.4 巴西新能源投资状况2.5.5 韩国新能源政策转变2.5.6 印度新能源产业提速2.5.7 印尼新能源产业机遇2.5.8 南非推进新能源发展第三章 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3.1 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3.1.1 产业发展的必要性3.1.2 经济转型升级需求3.1.3 新能源领域政策利好3.1.4 能源行业发展环境3.1.5 能源消费结构转变3.2 中国新能源产业综述3.2.1 新能源产业发展特点3.2.2 新能源产业SWOT分析3.2.3 新能源产业化进展分析3.2.4 新能源发电成本现状3.2.5 新能源向优势区域集聚3.3 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3.3.1 新能源行业发展形势3.3.2 新能源产业特点分析3.3.3 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3.3.4 政策扶持新能源开发3.4 2016-2018年新能源行业区域发展分析3.4.1 内蒙古3.4.2 新疆3.4.3 宁夏3.4.4 山东3.4.5 安徽3.4.6 浙江3.4.7 贵州3.4.8 湖北3.5 新能源行业技术发展分析3.5.1 新能源技术概述3.5.2 新能源技术发展特点3.5.3 新能源发电技术解析3.5.4 新能源并网技术进展3.5.5 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3.6 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6.1 新能源发展存在的差距3.6.2 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3.6.3 新能源产业化制约因素3.6.4 新能源推广应用不足3.6.5 配套设施建设亟待推进3.7 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策略建议3.7.1 发展新能源行业的基本对策3.7.2 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3.7.3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措施3.7.4 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3.7.5 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措施3.7.6 保障新能源有序发展的策略第四章 2016-2018年太阳能行业发展分析4.1 太阳能资源概述4.1.1 太阳能定义4.1.2 太阳能资源优缺点4.1.3 太阳能利用形式4.1.4 太阳能资源分布4.2 2016-2018年国际太阳能产业总体状况4.2.1 2016年光伏装机容量4.2.2 2017年光伏装机容量4.2.3 2018年光伏装机容量4.3 2016-2018年中国太阳能行业总体状况4.3.1 行业发展机遇分析4.3.2 技术利用路径分析4.3.3 行业发展规划目标4.4 2016-2018年太阳能产业区域市场分析4.4.1 黑龙江4.4.2 河北4.4.3 内蒙古4.4.4 甘肃4.4.5 山东4.4.6 青海4.4.7 江苏4.5 2016-2018年太阳能光热发电发展分析4.5.1 行业发展优势4.5.2 行业发展阶段4.5.3 行业运行现状4.5.4 行业发展困境4.6 2016-2018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分析4.6.1 行业发展现状4.6.2 行业发展规模4.6.3 区域分布形势4.6.4 商业模式分析4.6.5 分布式发展情况4.7 2016-2018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4.7.1 行业发展介绍4.7.2 产业集群发展4.7.3 行业生产规模4.7.4 对外贸易规模4.7.5 技术研发进展4.7.6 行业发展热点4.7.7 行业发展困境4.8 2016-2018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分析4.8.1 市场发展形势4.8.2 行业发展规模4.8.3 对外贸易规模4.8.4 市场竞争格局4.8.5 产业布局分析4.9 中国太阳能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9.1 产业发展瓶颈4.9.2 发展制约因素4.9.3 产业发展对策4.9.4 行业发展措施第五章 2016-2018年风能行业发展分析5.1 2016-2018年国际风能产业规模5.1.1 全球风能产业发展综述5.1.2 全球风电运行情况回顾5.1.3 全球风电运行现状分析5.1.4 全球风电发展规模预测5.2 2016-2018年中国风能利用发展分析5.2.1 资源地域分布5.2.2 资源储量规模5.2.3 风能开发利用5.2.4 政策机遇分析5.2.5 开发机遇及问题5.3 2016-2018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规模5.3.1 风电装机规模5.3.2 风电利用规模5.3.3 区域发展情况5.3.4 行业营收规模5.4 2016-2018年风力发电区域市场分析5.4.1 山东5.4.2 宁夏5.4.3 甘肃5.4.4 新疆5.4.5 内蒙古5.4.6 江苏5.5 2016-2018年海上风力发电行业分析5.5.1 海上风电发展综述5.5.2 海上风电开发优势5.5.3 近海风能资源储量5.5.4 海上风电政策环境5.5.5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5.5.6 从特许权招标到标杆电价5.5.7 海上风电发展规划5.5.8 海上风电问题及对策5.6 2016-2018年小型风电行业发展分析5.6.1 行业发展阶段5.6.2 小型风电概况5.6.3 行业运行状况5.6.4 设备出口贸易5.6.5 产品研发进展5.6.6 行业机遇分析5.6.7 行业发展潜力5.7 2016-2018年风电设备行业发展分析5.7.1 产品发展回顾5.7.2 企业生产状况5.7.3 风电机组出口5.7.4 企业竞争格局5.7.5 进出口关税调整5.7.6 相关零部件介绍5.7.7 产业链配套状况5.8 中国风能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5.8.1 行业发展问题5.8.2 发展制约因素5.8.3 产业面临的挑战5.8.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8.5 加快风能开发的对策5.8.6 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第六章 2016-2018年生物质能行业发展分析6.1 生物质能概述6.1.1 生物质能相关定义6.1.2 产品的种类与形态6.1.3 可再生性及洁净性6.1.4 与常规能源的相似性6.2 2016-2018年中国生物质能产业运行状况6.2.1 生物质能产业链6.2.2 产业相关政策分析6.2.3 生物质发电规模6.2.4 产业化发展模式6.2.5 典型商业模式分析6.2.6 产业发展前景展望6.3 2016-2018年生物质能区域市场分析6.3.1 黑龙江6.3.2 山东6.3.3 吉林6.3.4 河北6.3.5 安徽6.3.6 湖南6.4 2016-2018年生物柴油行业发展分析6.4.1 行业发展概况6.4.2 全球市场现状6.4.3 国内市场规模6.4.4 原料供应情况6.4.5 技术路线进展6.4.6 行业发展机遇6.5 2016-2018年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分析6.5.1 行业发展概述6.5.2 行业发展现状6.5.3 市场发展规模6.5.4 产业链分析6.5.5 行业发展瓶颈6.5.6 投资机会分析6.5.7 行业发展趋势6.6 2016-2018年沼气行业发展分析6.6.1 行业发展概况6.6.2 市场发展规模6.6.3 项目运营情况6.6.4 技术路线进程6.6.5 综合效益分析6.6.6 行业发展趋势6.7 2016-2018年垃圾发电行业发展分析6.7.1 行业发展综述6.7.2 行业发展规模6.7.3 市场竞争状况6.7.4 项目发展动态6.7.5 产业投资分析6.7.6 产业发展策略6.8 生物质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6.8.1 产业发展障碍6.8.2 发展制约因素6.8.3 市场开发阻力6.8.4 发展对策措施6.8.5 开发利用策略6.8.6 产业政策建议第七章 2016-2018年核能行业发展分析7.1 核能的概念界定7.1.1 核能相关概述7.1.2 核能释放形式7.1.3 优越性与缺陷7.1.4 开发与利用方式7.2 2016-2018年国际核能开发利用规模7.2.1 世界铀资源分布7.2.2 全球核电装机规模7.2.3 全球核电市场格局7.2.4 全球核电技术路径7.2.5 产业全球化提速7.2.6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7.3 2016-2018年中国核能行业发展现状7.3.1 2016年运行情况7.3.2 2017年运行情况7.3.3 2018年运行情况7.3.4 产业竞争结构7.3.5 价格调整机制7.4 2016-2018年核能产业区域市场分析7.4.1 辽宁7.4.2 浙江7.4.3 福建7.4.4 广东7.4.5 广西7.4.6 海南7.5 2016-2018年中国核能技术发展分析7.5.1 华龙一号技术分析7.5.2 低温供热堆技术分析7.5.3 海上小型堆技术分析7.5.4 核反应堆技术发展趋势7.6 2016-2018年核电设备行业发展分析7.6.1 行业发展概述7.6.2 行业发展状况7.6.3 国产化进程7.6.4 市场投资空间7.6.5 行业前景展望7.7 中国核能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7.7.1 发展面临问题7.7.2 发展制约瓶颈7.7.3 核电经验借鉴7.7.4 产业发展对策7.7.5 产业发展战略7.7.6 健康发展措施第八章 2016-2018年地热能行业发展分析8.1 地热能概述8.1.1 地热能定义8.1.2 地热能的分类8.1.3 中国的分布与成因8.1.4 地热资源发电优势8.1.5 地热能的利用形式8.2 2016-2018国际地热能开发利用状况8.2.1 地热资源分布情况8.2.2 地热能发电规模8.2.3 美国地热行业形势8.2.4 印尼地热行业现状8.2.5 意大利地热行业分析8.3 2016-2018年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分析8.3.1 地热资源分布8.3.2 产业发展政策8.3.3 产业发展形势8.3.4 行业发展机遇8.3.5 产业发展前景8.4 2016-2018年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分析8.4.1 浅层地热能概念8.4.2 资源利用特点8.4.3 开发利用情况8.4.4 开发面临挑战8.4.5 市场发展潜力8.4.6 开发利用趋势8.5 地热发电与地热供暖发展情况8.5.1 地热发电发展概况8.5.2 地热发电典型案例分析8.5.3 地热发电的障碍及突破口8.5.4 地热供暖系统介绍8.5.5 地热供暖的优势及建议8.6 地热能利用相关技术分析8.6.1 地热开采技术8.6.2 技术研发成果8.6.3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8.6.4 地热利用与节能技术8.7 地热能行业发展问题及策略8.7.1 行业发展瓶颈8.7.2 发展制约因素8.7.3 开发利用对策第九章 2016-2018年氢能行业发展分析9.1 氢能相关概述9.1.1 氢能资源综述9.1.2 氢能使用方式9.1.3 氢能应用领域9.1.4 氢能的制备及储运9.2 2016-2018年国际氢能行业发展综述9.2.1 全球产业发展规模9.2.2 各国氢能政策分析9.2.3 德国氢能产业状况9.2.4 美国氢能发展状况9.2.5 日本氢能发展战略9.2.6 韩国氢能产业目标9.3 2016-2018年中国氢能开发利用分析9.3.1 氢能经济发展优势9.3.2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9.3.3 氢能产业发展状况9.3.4 加氢站项目建设状况9.3.5 氢能产业发展展望9.4 氢能利用技术进展分析9.4.1 技术发展历程9.4.2 利用技术研究9.4.3 制氢工艺技术路线9.4.4 利用微生物制氢9.5 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9.5.1 行业面临挑战9.5.2 氢能开发误区9.5.3 氢能发展战略9.5.4 氢能技术对策9.5.5 加强国际协作9.5.6 制定氢能路线第十章 2016-2018年可燃冰行业发展分析10.1 可燃冰相关概述10.1.1 可燃冰资源概念10.1.2 可燃冰形成过程10.1.3 可燃冰开采利用10.2 全球可燃冰开发利用状况10.2.1 资源探索历程10.2.2 资源开发意义10.2.3 开采应用状况10.2.4 资源研究进展10.2.5 全球勘探动态10.3 2016-2018年中国可燃冰开发利用状况10.3.1 资源探索历程10.3.2 开发战略意义10.3.3 国内资源储量10.3.4 开发总体分析10.3.5 应用领域分析10.3.6 产业发展前景10.4 中国可燃冰开发动态10.4.1 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10.4.2 南海可燃冰资源勘查10.4.3 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第十一章 2016-2018年海洋能产业发展分析11.1 海洋能概述11.1.1 海洋能资源定义11.1.2 海洋能资源分类11.1.3 海洋能资源特点11.1.4 海洋能的优缺点11.1.5 海洋能发电方式11.2 2016-2018年全球海洋能开发利用状况11.2.1 全球海洋能开发状况11.2.2 全球海洋能发展前景11.2.3 美国海洋能开发规划11.2.4 英国海洋能技术进展11.2.5 法国海洋能发展状况11.2.6 澳大利亚海洋能计划11.3 2016-2018年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分析11.3.1 资源储量与分布11.3.2 海洋能发电技术11.3.3 海洋能海上试验11.3.4 海洋能开发挑战11.3.5 海洋能发展展望11.4 海洋能利用的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11.4.1 潮汐能发电11.4.2 海流能利用11.4.3 波浪能转换11.4.4 温差能转换11.4.5 盐差能转换第十二章 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12.1.1 新能源汽车定义12.1.2 混合动力车定义及分类12.1.3 纯电动汽车定义及结构12.1.4 燃料电池汽车12.2 2016-2018年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分析12.2.1 部分国家政策解析12.2.2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12.2.3 全球市场分化趋势12.2.4 全球车企布局动态12.3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综况12.3.1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意义12.3.2 新能源汽车消费人群分析12.3.3 新能源汽车消费意愿分析12.3.4 新能源汽车车型推广目录12.3.5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力指数12.3.6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12.4 2016-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12.4.1 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12.4.2 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分析12.4.3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12.4.4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12.4.5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状况12.5 2016-2018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发展分析12.5.1 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黄金期12.5.2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发展12.5.3 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规模12.5.4 车企加快插混车型布局12.5.5 插电式混和动力市场空间12.5.6 混合动力汽车前景展望12.6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2.6.1 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12.6.2 新能源汽车推广障碍12.6.3 产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12.6.4 技术瓶颈与专利困局12.7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策及战略12.7.1 新能源汽车业发展思路12.7.2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12.7.3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12.7.4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建议第十三章 2015-2018年新能源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13.1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3.1.1 企业发展概况13.1.2 经营效益分析13.1.3 新能源业务13.1.4 未来发展规划13.2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3.2.1 企业发展概况13.2.2 经营效益分析13.2.3 新能源业务13.2.4 核心竞争力13.2.5 未来前景展望13.3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3.3.1 企业发展概况13.3.2 经营效益分析13.3.3 新能源业务13.3.4 核心竞争力13.3.5 未来前景展望13.4 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13.4.1 企业发展概况13.4.2 经营状况分析13.4.3 新能源业务13.4.4 核心竞争力13.4.5 未来前景展望13.5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5.1 企业发展概况13.5.2 经营效益分析13.5.3 业务经营分析13.5.4 财务状况分析13.5.5 核心竞争力分析13.5.6 公司发展战略13.5.7 未来前景展望13.6 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武汉凯迪电力)13.6.1 企业发展概况13.6.2 经营效益分析13.6.3 业务经营分析13.6.4 财务状况分析13.6.5 核心竞争力分析13.6.6 公司发展战略13.6.7 未来前景展望第十四章 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潜力分析14.1 投资现状分析14.1.1 全球新能源投资格局14.1.2 中国投资规模状况14.1.3 中国投资并购状况14.1.4 企业上市状况分布14.1.5 中国融资方式分析14.2 投资机遇14.2.1 能源革命拉动新能源需求14.2.2 鼓励社会资本开发新能源14.2.3 碳交易促进新能源发展14.2.4 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提速14.2.5 能源互联网凸显投资机会14.3 投资热点14.3.1 海上风电14.3.2 核力发电14.3.3 分布式发电14.3.4 新能源设备14.3.5 生物质成型燃料14.3.6 非晶硅薄膜电池14.4 投资风险14.4.1 新能源对外投资的法律风险14.4.2 新能源投资面临高风险挑战14.4.3 新能源投资的政策风险14.4.4 新能源行业的技术风险14.5 投资建议14.5.1 新能源行业总体投资原则14.5.2 新能源投资不可盲目14.5.3 新能源开发须理性规划14.5.4 应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14.5.5 新能源领域投资策略第十五章 中金企信对2019-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预测15.1 全球新能源市场前景展望15.1.1 新能源领域未来发展趋势15.1.2 新能源电力市场规模预测15.1.3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15.2 中国新能源产业前景展望15.2.1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15.2.2 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15.2.3 新能源消费比重增长15.2.4 新能源将成主力能源之一15.3 中金企信对2019-202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行业预测分析15.3.1 影响因素分析15.3.2 2019-2025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15.3.3 2019-202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测15.4 中金企信对2019-2025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15.4.1 影响因素分析15.4.2 2019-2025年中国风力发电量预测15.5 中金企信对2019-2025年中国核力发电行业预测分析15.5.1 影响因素分析15.5.2 2019-2025年中国核能发电量预测15.6 中金企信对其他新能源细分市场前景预测15.6.1 生物质能发电前景预测15.6.2 地热能发展前景预测15.6.3 海洋能发展前景预测第十六章 新能源行业政策法规分析16.1 国外新能源政策解析16.1.1 发展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的重要性16.1.2 世界各国清洁能源发展调整政策16.1.3 世界新能源和节能政策特点浅析16.1.4 全球可再生能源政策调整趋势16.2 2015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16.2.1 简政放权扶持新能源发展16.2.2 改善电力调节促进新能源消纳16.2.3 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解读16.2.4 继续深入推进风电并网消纳16.2.5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16.3 2016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16.3.1 可再生能源开发目标16.3.2 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16.3.3 光伏发电补贴标准新规16.3.4 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政策16.4 2017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16.4.1 绿色电力证书认购16.4.2 能源工作指导意见16.4.3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16.4.4 光伏发电项目价格调整16.4.5 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16.5 2018年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动态及解读16.5.1 2018年能源工作重点布局16.5.2 可再生能源企业减负通知16.5.3 发电权交易工作促进通知16.5.4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考核办法16.6 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规划导向分析16.6.1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16.6.2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目标16.6.3 太阳能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6.6.4 风电产业“十三五”发展趋势16.6.5 核电产业“十三五”重点内容16.6.6 海洋能“十三五”规划目标16.6.7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目标16.7 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法规及解读16.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16.7.2 《可再生能源法》的作用与影响16.7.3 可再生能源法修正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16.7.4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6.8 其他相关能源法规及政策16.8.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16.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6.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图表目录 图表1 几种主要能源的特点比较图表2 我国主要能源的分布情况图表3 各国新能源使用结构图表4 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图表5 能源发展四大战略图表6 各类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图表7 我国各类发电能源主要指标对比图表8 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表9 中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聚区图表10 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发展要素图表11 新能源产业建设的发展要素图表12 地球上的能流图图表13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图表14 中国日照率和年平均日照小时数图表15 中国太阳能辐射资源带分布图图表16 2016-2050年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路径图表17 “十三五”太阳能利用主要指标图表18 重点地区2020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图表19 全国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表图表20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分布图图表21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太阳能发电小时数图表22 江苏省太阳能分布图图表23 分布式光伏电站构成图表24 分布式光伏政策调整细则图表25 政策调整前后分布式项目资本金IRR图表26 分布式项目开发商业模式图表27 围绕太阳能电池的保护主义举措图表28 2018年太阳能热水器销售情况..................................
会员价:
¥
9500
RMB
市场价:
¥
18800
RMB
发布时间:
2018
-
12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