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报告:IC增值分销行业销量、收入、市场份额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IC增值分销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29年称重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专项调研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2030年生物识别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智慧政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大宗商品信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1.我国IC增值分销行业概况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至今,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始终保持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增速。2012年至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从2,158.50亿元增加至8,84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9%。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0亿元,同比增长18.20%,继续保持较高增速。IC产业链由上游的原厂、中游的IC分销商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三个环节构成。IC产品的整体销售规模直接决定了IC增值分销行业的销售规模,伴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IC增值分销规模也将不断扩大。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的产品细分领域众多、产品多样、技术支持服务需求复杂,相较于境外分销商分销的IC产品线与产品品种多、多领域覆盖及全球化,并通过兼并收购持续扩大企业规模的特点,本土IC分销商可以较为全面地满足下游中小型客户对技术支持服务及供应链服务的需求,已成为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技术支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会更加倾向与具有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本土分销商进行紧密合作。长期来看,受汽车电子、工控行业、智能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等需求爆发性增长拉动,伴随着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智能照明的发展,以及宽带网络的升级,电子产品消费数量将出现持续增长的局面,IC分销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直通导致IC制造商向下游延伸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优秀分销商将通过改善运营效率、提供增值服务、并购扩张产生规模效应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而小型分销商利润水平将进一步降低。对技术型分销商而言,其通过专业的技术服务一方面可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增强下游客户的用户黏性,保证盈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技术型分销商能提供较高的技术附加值,帮助客户提高研发和量产效率来争取议价空间,从而获得比市场型分销商更强的定价能力。2.IC增值分销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IC分销商在产业链中角色有望进一步加强在IC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和上游服务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持续存在。因为资源和运营成本等原因的限制,IC设计制造商只能服务于少数全球性客户。只靠自身的渠道和销售能力,IC设计制造商难以实现类型繁杂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大部分市场开拓、产品推广和技术支持工作需要由IC分销商完成。2)上下游行业对IC分销商的技术服务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本土电子产品制造商对技术支持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会更加倾向与具有技术支持服务能力的本土分销商进行紧密合作。针对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行业情况,本土IC分销商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上游原厂的产品应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次技术支持服务。3)IC分销商信息化水平将不断优化IC行业销售规模一般较大且交易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规模较大的IC分销商销售的料号、服务客户数量、合作供应商数量一般较多,且交易频次高,交易数据量大,日常交易涉及的大批量数据处理对IC分销商的信息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IC分销行业集中度上升,头部IC分销商规模进一步扩大,IC分销商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程度,以提高询价、报价、发货、交付、验收、对账、付款、开具发票等日常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4)国家政策扶持带来新的业务机遇我国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扶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技术进步。国家的政策支持为行业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为集成电路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加速产业的转移进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有望进入长期快速增长通道。随着芯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本土IC分销商有望迎来新的快速增长契机。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5
-
2024年我国半导体检测分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机遇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半导体检测分析行业总体规模分析及主要地区产能产量分析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半导体检测分析项目商业计划书-中金企信编制》《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分析研究》《市场规模预测:至2025年智慧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522亿元-中金企信发布》《云桌面行业发展前景:“桌面即服务”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预见未来:国产操作系统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1)半导体检测分析行业概况半导体检测分析作为半导体设计、生产、封装、测试流程中的重要步骤,是指运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半导体产品的检测以区别缺陷、失效原因、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设计目标或分离好品与坏品的过程。对于半导体企业来说,良率是衡量产品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半导体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制造、封装,甚至原材料的制备、半导体设备的制造、终端产品的组装生产,均有可能引起最终产品的失效,因此良率的提升也是一个持续改进、保证与优化的过程。为保证半导体芯片、器件等产品的制造良率,在半导体产品整个生产工艺中,需要通过大量的检测对质量进行评估,保证每个环节的制造过程符合规范、质量达标,因此半导体检测分析具有明显的伴生属性,与下游客户的生产活动、研发活动紧密融合,是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分析可助力半导体企业进一步优化制程、控制良率、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可有效促进半导体产业的高效运转与技术升级。2)行业发展情况传统的半导体产业最早采用IDM的经营模式,即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测等在企业内部进行一体化整合,业务几乎覆盖半导体的全产业链环节。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和下游应用多元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成本攀升、新品研发的窗口期变短、产品的定制化比重提升,传统IDM模式在分散投资风险、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多样性等方面面临挑战,以Fabless+Foundry+OSAT为代表的半导体专业分工模式应运而生,并推动半导体产业向专业化分工的方向逐步发展。在专业分工模式中,Fabless厂商将芯片设计环节独立开来经营,并由Foundry厂商进行晶圆制造的代工服务,之后委托OSAT厂商进行封装和测试,最终将芯片产品交付给终端应用厂商。专业分工模式以其较高的研发效率和良好的产业链协同,更好地适应了集成电路产品的技术和产品趋势,已成为行业主要运营模式之一。随着半导体产业专业化分工趋势的不断发展,半导体检测这一产业链重要环节也逐步成为独立产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浪潮下,凭借更强的专业性、更高的检测效率、更中立客观的测试结果,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得到快速发展。①第三方后道检测晶圆测试、成品测试等后道检测中的独立第三方服务模式诞生于半导体产业高度发达的中国台湾地区。1987年,京元电子成立,与传统的封测一体厂商日月光等不同,京元电子主要承接芯片封测环节中的晶圆测试及成品测试,并最早开启了行业内的独立第三方测试服务模式。随着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不断成熟,矽格、欣铨等独立第三方测试厂商也纷纷占领半导体测试市场。在境内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陆地区也涌现了华岭股份、伟测科技、利扬芯片等一批主营晶圆测试、成品测试等后道检测的半导体独立第三方检测厂商。②第三方实验室检测相较于晶圆测试、成品测试等后道检测,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以及可靠性分析等实验室检测则贯穿半导体全产业链,检测对象包括产业链任一环节、量产前或量产后的样品,帮助企业加快研发进度、改进生产工艺。传统模式下,半导体企业的实验室检测需求由企业自主建立的研发实验室以及相关工程师解决。在整体半导体行业垂直化分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失效分析等需求逐渐由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承接,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的服务模式也应运而生。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宜特、闳康受益于当地繁荣的半导体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大陆地区的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最初由国有机构主导,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即“中国赛宝实验室”,也称“电子五所”)较早在上世纪末进入电子产品的失效分析领域。与此同时,国内众多实力强劲的综合性检测机构在洞察到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行业的广阔市场空间后,也通过自主投资、外延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伴随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国内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环境日益成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数据,预计到2024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2027年行业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180-200亿元。3)半导体检测分析产业链结构从半导体检测分析的产业链结构来看,行业上游主要是提供检测设备、化学试剂及其他耗材的生产制造商等;中游主要是半导体检测分析厂商;下游则是半导体产业链各类型的检测报告使用者,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原材料生产、半导体设备、模组及终端应用等。4)行业面临机遇①国家政策为行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近年来,《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提出大力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创新发展,鼓励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企业发展。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带来了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的不断提升,也为半导体第三方检测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半导体第三方检测服务从属于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检测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51,949家检验检测机构,较上年增长6.19%。2021年检验检测行业的营业收入为4,090.22亿元,较上年增长14.06%,2013年至2021年,检验检测行业的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5%。②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将为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半导体产业不断向更高的集成度、更先进的工艺制程发展,显著地提升了半导体测试的需求,为半导体第三方测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近几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晶圆代工厂商规模加速扩张,对产业链内的配套检测服务提出了大量的需求。而随着半导体行业分工水平的细化,半导体厂商内部自有实验室逐渐无法满足技术快速迭代、测试需求复杂化所要求的高额设备与研发投入,促使其转向第三方实验室。未来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将检测分析服务交给第三方实验室将成为行业趋势,Labless模式有望成为半导体行业内新的增长点。③产业链向中国内地转移,国内半导体行业逐步向高端发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在经历了低端制造承接、长期技术引进、高端人才培育等产业发展环节,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其中在IC设计领域,近年来本土集成电路设计厂商加速崛起,快速实现技术突破,产品逐步向高端推进,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从2016年起,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的市场规模占比超越封测,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最大细分市场。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市场规模达4,519.00亿元,同比增长19.60%,在国内集成电路市场的占比为43.21%。芯片设计领域的快速成长代表了国内半导体行业逐步向产业链高附加值地带拓展,同时也迅速提升了对半导体检测分析的需求,为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15
-
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分析研究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银行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银行项目商业计划书-专项调查及市场研究预测》《市场规模预测:至2025年智慧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522亿元-中金企信发布》《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我国安全应急服务市场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预测》《市场规模崛起:预计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52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基因治疗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1、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分析: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原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五大类,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及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情况如下表所示: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大型商业银行在我国的银行体系中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资产规模、资金来源和网点布局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1,706,400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41.65%;总负债1,570,20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41.78%。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注重通过实施差异化经营,着力打造特色业务,逐步形成自身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696,606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7.00%;总负债638,88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7.00%。城市商业银行是以城市信用社为基础,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而组建起来的商业银行,秉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凭借在地域及客户关系方面的天然优势,实现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3年12月31日,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551,99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47%;总负债511,25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3.60%。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是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和城市的小企业和当地居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原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546,113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33%;总负债506,571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3.48%。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595,864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4.54%;总负债531,057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的14.13%。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9
-
市场规模预测:至2025年智慧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4,522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智慧政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2024-2030年殡葬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全球与中国园林绿化前景预测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2024版)》《2024-2029年称重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专项调研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 1.智慧政务行业概况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会议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统筹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专章指出要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提升行政执行能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内部办公、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共性办公应用水平,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不断提高机关运行效能。同时指出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信通院出具的《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数字政府的实践与创新(2021年)》表明,数字政府是对电子政务的延伸与重塑,指政府应用数字技术履行职能而展现的一种政府运行模式,本质上是政府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智慧政务是我国软件行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突破点之一:在传统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上,智慧政务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协同办公等特点,有效提升效率,推动政务运行“决策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执行更有力、服务更精准、数养大提升”的落地。2.智慧政务市场空间国家政策是推动智慧政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行政效率。政府管理理念转变是推动智慧政务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因: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向“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方向升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放管服”改革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府职能亦由以行政管理为先向平衡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过渡。服务型政府实现了职能交叉部门的合并,使得信息横向、纵向的流通更加高效。根据报告,2021年智慧政务的市场规模约3,650亿元,至2025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522亿元。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智慧政务市场划分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智慧政务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块市场:硬件、软件及服务,截至2020年度,软件及服务占比约67.60%,硬件占比约32.40%,且近几年呈现软件及服务占比逐步提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已经建成的硬件系统可以搭配不同的软件使用。此外,随着政务管理能力的要求提升,下游每年也在产生新的用户需求,新功能的出现带来了软件产品持续的更新迭代需求,特别是数字基建这一概念提出后,海量的数据资产如何处理也是每年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因此,下游客户对软件开发商和运营维护商的重视度不断加强。4.智慧政务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近二十年,我国智慧政务历经“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与城市大脑”等发展路程,通过长期的技术迭代升级与海量数据积累,为各主管部门精准施策和管理决策提供全面数据支持,向数字政府蜕变打下扎实基础。根据报告分析,从国际看,我国政府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位于全球先进行列;从国内看,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显著。从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看,我国政府在大数据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正处在上升阶段。各省市政务应用领域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快速,大数据+数字政府、大数据+社会治理等应用成效凸显。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水平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还处起步阶段,局限在少数发达省份和大城市,地区间呈现较大差异。政府治理领域还是以弱人工智能应用为主,即对简单行政工作的功能性演绎,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智能客服、智能搜索、智能机器人等,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辅助决策功能应用还较少。《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政府治理的经验、挑战及应对(2022年)》具体指出,“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数字政府上升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提出要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数字技术在辅助政府决策、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运用。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服务和管理更加智能化、主动化。另一方面是更加强调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支撑。因此“十四五”将进入全面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数字技术应用进一步加速升级,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应用竞相涌现,技术融合应用更加活跃,技术应用领域全面拓展。5.智慧政务行业发展趋势1)顺应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理念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理念。近些年,政府职能由原先的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方向发展,政府定位由原先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服务型政府采用“公民本位”的行政理念,要求不同单位信息高度共享、多部门之间跨域互通、政府部门对需求敏感度高且响应迅速。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对数字政府提出了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等更高要求。未来,随着服务型政府的进一步发展,将相应推动智慧政务行业的市场前进方向。2)与新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因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促进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智慧政务行业的落地。智慧政务的“智慧”,需要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以大数据为例,政务平台在日常业务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数据是智慧政务行业的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多维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平台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业务需求,并据此形成统计分析报告,进行智慧决策。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是智慧政务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政务数据与新技术融合的趋势也将越发明显。3)平台化、模块化的快速产品部署智慧政务的理念对政务办公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协同办公、信息共享等办公需求,需要搭建更为开放、高效、灵活的信息化平台。智慧政务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度定制化开发的模式已经较难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相应的,采用平台化形式的智慧政务软件产品,可以结合丰富的场景应用组件及可定制扩展的应用引擎,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部署,顺应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趋势。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7
-
03
-
中金企信发布-预测2026年银行业IT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55%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银行业IT市场竞争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银行业IT项目商业计划书-中金企信编制》《中金企信发布-预计到2026年全球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8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危废处置利用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2024年全球及中国水上货物运输业行业概况及市场容量分析预测-中金企信发布》《市场分析:到2025年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中金企信发布》(1)我国银行业IT投资情况IT投资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几年,随着银行业平稳发展,资本充足水平基本保持稳定,风险驾驭能力提高,为银行IT投资提供了便利稳定的投资环境。加之近几年银行业务整体增速放缓,为了获得新的增长机遇,大部分银行积极转变发展思维,由被动承压转为主动求变,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比例。以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例,根据已披露2021年年报数据,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2021年度的金融科技投入约为1,074.93亿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259.87亿元的规模位居榜首,占该行营收比重2.76%;交通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87.50亿元,同比增长52.87%。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安全可控,维护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银行业IT系统长期依赖于向国际厂商采购,IT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以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EMC储存设备为代表的“IOE架构”已经被中国商业银行IT系统使用二十多年。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家信息安全被提高到战略地位的如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自主可控路径上的重点关隘,对部分关键软硬件设备进行国产替代成为银行IT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上述背景下,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速,银行IT技术不断更新换代,IT架构逐步升级,进而推动IT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金企信分析,2021年中国银行业继续加大队金融科技的投资规模,在以IT架构转型与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强劲推动下,整体银行业IT投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达到2,319.08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入将达到4,637.84亿元,2021年到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92%。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在具体投入方向上,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IT投资在各类IT产品的花费情况来看,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43.10%,与2020年相比呈现继续下降趋势;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占银行业IT投资总量的14.60%和42.30%,服务与2020年相比呈现继续上升趋势。(2)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情况根据中金企信相关数据,2021年国内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479.59亿元,2018年以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04%,预计到2026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达到1,390.11亿元,2021年到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55%。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银行业IT解决方案细分市场中,基础业务类方案占比最高,其次是管理与监管类和渠道服务类,2018-2021年各细分市场规模占比见下表所示。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技术方面,随着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银行业的实践案例日益丰富,尤其是分布式架构转型的浪潮,引领了银行业新一轮IT建设的景气周期。银行传统的IT系统采用集中式架构,在多年的升级和维护中暴露出主机扩容成本昂贵、资源弹性差、开发速度慢等缺陷,无法适应业务部门对于产品创新、渠道扩展、客户管理等创新的需求。而基于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体系的系统凭借更低的成本、更强的自主可控度以及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特性,在局部已取代传统架构。例如,农业银行于2017年起开始启动核心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2020年8月首个分布式示范应用已成功投产;中信银行成功投产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云架构信用卡核心业务系统;平安银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完成切换投产,成为业界首个将核心业务系统在服务不中断情况下无缝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未来,随着中国银行业IT基础架构的转型进程加快,新技术的普及将重构传统的IT解决方案,行业整体研发投入和技术门槛将不断提高,由此推动市场增长的同时也将提高市场竞争的技术壁垒。新兴的银行系科技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正在成为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上的一股新生力量,与传统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处于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一方面,互联网公司以其技术优势、银行系科技公司以其更了解用户的优势,与传统IT银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强强联合,为银行联合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厂商之间也在形成小范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关系,服务主体与采购主体角色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几年,随着国内金融信创建设的深入,行业内竞争与合作的态势仍将继续变化。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6
-
检验检测行业专项调研报告: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结构调整方向分析及集中化发展趋势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检验检测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全球与中国园林绿化前景预测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2024版)》《2024-2029年称重管理系统行业市场运营格局专项调研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2024-2030年废旧电子设备回收再利用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电子政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1.检验检测行业市场情况1)全球检验检测行业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和国际分工深化,全球检验检测行业增长较快,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竞争力逐步增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数据显示,2009年至2020年,全球检验检测行业的市场规模从741亿欧元提升至2,127亿欧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①检验检测行业规模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检测行业体系的不断成熟规范,我国检测行业的服务范围已全面涵盖国民经济行业的全部分类,产品涉及工业品、日用消费品、食品、建筑建材、电子电气产品、电气设备、新能源产品、药品、交通运输等细分市场。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收入分别为2,065.11亿元、2,377.47亿元、2,810.50亿元、3,225.09亿元和3,585.9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13%、18.21%、14.75%和11.19%,检验检测市场容量持续扩大。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另一方面,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数量均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8,919家,较2019年增长11.16%。2020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67亿份,较2019年增长7.64%,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155.34万份。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②检验检测市场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整体较低,但规模效应显著。从企业类型上看,2020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到96.43%,绝大多数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小微型企业;从服务半径来看,2020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73.38%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区域化特点明显;从机构规模上看,2020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中,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6,414家,营业收入为2,774.13亿元,规模以上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机构总数的比例为13.11%,但营业收入占比达到77.36%,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③检验检测市场细分领域竞争状况差异较大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涉及细分领域较多,均具备不同的专业性要求,包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中,新兴领域主要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相关的检验检测,传统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相关的检验检测。近年来,传统领域检验检测收入保持增长,由2016年的97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17亿元,但在行业总收入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20年的39.52%,而新兴领域检验检测市场则受益于新兴领域自身的高速发展,收入占比逐渐提升。不同细分检测领域检测对象、技术要求、市场环境不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定价方式均有较大差异。④检验检测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持续下降,企业制单位占比不断提升,呈现明显的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事业制检验检测机构和其他类型的机构数量分别为34,459家、11,160家和3,300家,占机构总量比例分别为70.44%、22.81%和6.74%,机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⑤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较少目前,在国际检测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以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Veritas,BV)、瑞士通标标准集团(SGS)、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ITS)等机构为代表的国际大型综合检测机构,检测范围涵盖了工业用品、能源产品、生命科学、交通运输、食品药品等在内的国民经济领域,业务地域性限制较小,服务区域遍布全球主要市场。相比于国外市场,国内检测行业起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较少,多数检测机构主要专注于各个细分检测领域。根据报告数据显示,73.38%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内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服务半径的“区域性”特点明显。检测机构规模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国内综合性的检测机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检验检测行业的特征1)检验检测机构须拥有相关业务资质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心服务为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报告,其检测结果广泛应用于投标招标、质量认证、产品研发、政府质量监督等领域,具有“证明”或“公证”作用,因此国家对检验检测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制度。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进行评审,具备适格的主体、人员、场地、设备、管理体系等条件,方可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认定资质(CMA)。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评审和复评审,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持续符合相关要求。因此只有保持客观、独立、公正,检验检测机构才具有社会公信力,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才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公信力是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立身之本,构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检验检测机构需具备全面专业的检测能力检验检测机构是提供检验检测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其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检验检测报告所具有的公信力,内在发展动力则是检验检测机构全面专业的技术实力。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实力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检验检测方法的先进性、新检验检测方法的研发实力、检验检测项目覆盖领域的广泛性、检验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专业运营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等方面。不仅需要掌握所检测对象的全部技术特征,还需要掌握检测技术本身,包括标准要求、测试方法、检测系统、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等诸多方面。因此,检测机构只有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产品检测手段,才能满足客户多样的产品检测需求,为客户群提供快捷、高效的检测服务。3)检验检测机构需构建社会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具有鉴证作用,只有保持客观、独立、公正,检验检测机构才具有社会公信力,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才能被客户广泛认可,检验检测机构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是检验检测机构的立身之本,构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较高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需要建立在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精密的检验检测仪器、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高效的服务体系之上,这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因此也构成了本行业的进入壁垒。4)持续的资金投入是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的物质保障检测项目的相对齐备性是检测机构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开展检验检测业务前,检验检测机构需通过资金投入建立专业的实验室、购置专用的设备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具备检验检测能力并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评审。此外,为保证服务质量,检验检测机构需注重检验检测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维持自身的检验检测能力并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因此检验检测机构的后续运营和维护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因此,检验检测行业通常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5
-
中金企信发布-2024年我国安全应急服务市场特点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安全应急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年我国工程咨询行业市场供求状况、竞争格局及发展有利因素分析》《中金企信发布-国内基因治疗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78.9亿元》《中金企信发布-市场规模预测:预计到2027年中国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7.4亿元》《市场规模崛起:预计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52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市场规模持续上涨:2013年IT运维服务市场规模为958.7亿元》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产业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应急产业产出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围绕应对突发事件而展开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防、监测、预警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传达、处置等,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救援、善后等。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改革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设立,其主要职责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等。同年6月,工信部、应急部、财政部、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的安全应急行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2018年,国内应急产业市场销售产品总值已达到7,532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0.86%。2019年应急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55万亿元,2025年将达1.82万亿元。2021年12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为社会应急体系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该项文件要求:A、引导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发展。制定出台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的意见,对队伍建设、登记管理、参与方式、保障手段、激励机制、征用补偿等作出制度性安排,对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进行规范引导。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应急理论和救援技能培训,加强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等联合演练,定期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组织实施分级分类测评。鼓励社会应急力量深入基层社区排查风险隐患、普及应急知识、就近就便参与应急处置等。推动将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和保险范围,在道路通行、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B、壮大安全应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深化应急管理科教产教双融合,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采用推荐目录、鼓励清单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安全应急服务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护等社区惠民服务,鼓励企业提供安全应急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C、推动产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保障能力,形成区域性安全应急产业链,引领国家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安全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安全应急服务发展。D、支持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应急能力建设投入,支持安全应急领域有实力的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特色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速发展。政府预算支出方面,2021年中央和地方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426.99亿元、1,583.80亿元,分别占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22%、0.75%。其中,2021年浙江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中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为69.48亿元。从应急管理部公开的部门财务信息可以看出,在2022年部门支出预算中,应急救援、应急管理的支出与2021年基本持平,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6,498百万元,同比增加94.03%,显示出国家对安全应急的愈发重视以及应急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安全应急的参与主体来看,目前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其中,社会应急队伍有1,200余支,依据人员构成及专业特长开展水域、山岳、城市、空中等应急救援工作。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扶持下,应急管理(救援)社会化将成为应急管理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预计将有更多社会力量涉猎应急管理领域。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25
-
市场规模崛起:预计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52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电子政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智慧停车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2024-2030年智慧水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人才招聘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2024版)》《2024-2029年数据安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2024-2030年智慧井盖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 1)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历程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了40年的发展,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计算机化阶段、互联网化阶段和“互联网+”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划分都与技术的进步和政务业务需求的发展密切相关。计算机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和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开展办公自动化工程。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启动了“三金工程”。该阶段电子政务最大特点是通过计算机代替部分人工进行数据和文档处理,政务办公逐步实现电算化。互联网化阶段:1999年1月,国务院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以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交流为目标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由此起步。这一时期,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运用,政府把互联网网站作为政务公开和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更加注重政务业务和数据的联网。“互联网+”阶段:2015年7月,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首次提出“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2016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以来,我国全面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战略,“互联网+政务服务”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子政务行业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子领域。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202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十七章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中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子政务进入“互联网+”阶段,并开始向推动公共服务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社会治理改革和行政效能提升的“数字政府”方向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电子政务行业的发展现状①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7月10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世界排名不断靠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DGI)从2018年的0.6811提高到2020年的0.7948,2020年排名比2018年提升了20位,位列全球第45位,达到全球电子政务发展“非常高”的水平。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得分为0.9059,位列全球第9位,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②我国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区域发展情况根据2021年5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省级政府方面,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贵州8个省级政府的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占比为25.00%。区域角度方面,华东地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相对较高,平均值为90.54,保持领先地位;华南地区紧随期后,平均值为88.01;华中、西南和华北三个区域总体指数得分差距较小,均值分别为86.75、86.34和85.24;东北地区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的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值为82.80;西北地区的总体指数相对较低,平均值为77.04。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均得到快速提升,但受区位环境、发展基础、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间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3)我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整体规模情况2014年-2020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21%。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接近3,375亿元,较2018年增长10.29%。2020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约为3,682亿元,较2019年增长9.10%。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随着我国政府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和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平稳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6年每年增长率约为10%,2026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523亿元。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14
-
未来大数据分析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预计今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465.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大数据分析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检验检测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2024-2030年安全应急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2024-2030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手机地图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2024-2030年殡葬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1.大数据分析行业发展概况1)大数据分析行业伴随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大数据分析行业作为直接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的大数据细分行业,是大数据行业的重要构成。借助大数据分析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数据价值化、数字化运营,从而最终实现降本增效、流程优化、低碳经营、产品创新、服务提升、风险管控、战略决策等目的。近年来,伴随下游行业对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运营需求的持续广泛和深入,大数据分析市场取得了良好发展,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根据中金企信数据统计,中国大数据分析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54.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3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2.2%;未来大数据分析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预计2024年中国大数据分析市场规模将达到465.3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年增长率26.3%。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电力行业具备良好的大数据分析发展基础和应用前景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行业整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达到83,128亿千瓦时,过去十年复合年增长率5.9%;2021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设备容量493,921万千伏安,同比增长5.0%;2021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843,390千米,同比增长3.8%。电力行业在稳步发展进程中,同时伴随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在电网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设备端和用户端产生了大量数据资源,为大数据分析技术、产品和服务创造了良好发展基础和应用前景。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3)电网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有效驱动大数据分析市场发展近几年,电网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其中,国家电网完成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国网云、数据中台及业务中台,在智能运检、设备管理和用电环节等推进相关智能分析、管理类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应用,加强用电数据监测和大数据分析,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借助电力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南方电网实施“4321”工程,加快推进数字电网建设,全力打造数字南网、智慧南网,输变电方面不断提高巡视、操作、安全等业务智能化、数字化水平,配电方面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以实现配电网设备资产管理智能化、现场作业数字化、电网运行智慧化,并将数字技术融入电网企业管理经营全过程,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优化。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推进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以推动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此发展背景下,电力领域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将持续加大投入以推进整体电网数字化转型。南方电网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企业将向数字电网运营商转型,“十四五”期间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电网现代化,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以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促服务智慧化,全力提升用户获得感;到2025年,全面建成数字电网,充分发挥能源电力大数据“生产要素”和“算力+算法”叠加倍增效应,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网披露,“十四五”期间其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约2.90万亿元,超过“十三五”实际电网投入2.82万亿元。伴随国家电网和南网电网对电网投资额的提升,电网数字化投入将不断增长、电网数字化建设持续加快。国家电网方面,2020年国家电网在涵盖了数字化平台、能源大数据中心、电力大数据应用、5G应用等十大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上建设投资约247亿元;南方电网方面,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其“十四五”期间对数字化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达190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投资额合计值将达到1,0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0%,其中国家电网占比约82.6%、投资额约900亿元,南方电网占比约17.4%、投资额约190亿元。现阶段,电网企业在数据中台等数字化底层部署已较为完善,国家电网为例,2020年国家电网已经完成总部及27家省公司内网云和数据中台部署,可以预见未来电网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投入重心在于电力大数据价值挖掘,将数据资源作为核心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赋能电力行业科学规划、智能运行及商业模式创新。未来持续增长的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将有效驱动电网领域大数据分析市场的快速发展。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6
-
11
-
中金企信发布-市场规模预测:预计到2027年中国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7.4亿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基因治疗CDMO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全球与中国园林绿化前景预测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2024版)》《2024-2030年智慧治理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2024-2030年石化装备工程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中金企信发布》《2024-2030年工程咨询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2024-2030年云桌面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 1.基因治疗CDMO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全球基因治疗CDMO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2020年,市场规模从7.7亿美元增长到17.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4%;预计到2025年,全球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将达到78.6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上升至35.5%。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中国基因治疗CDMO市场规模及预测国内基因治疗CDMO行业经过近年的稳定增长,将迈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至2022年,CDMO市场规模从8.7亿元增长到预计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9.3%;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97.4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预期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3%。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基因治疗CDMO的优势相较于新药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基因治疗产品,外包至专业化且具有丰富的工艺开发和GMP生产经验的CDMO企业具有诸多优势,具体如下:1)降低研发成本,加快研发进程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和生产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其中,药物发现和临床前阶段的研发投入约为9-11亿美元,临床阶段的研发投入约为8-12亿美元,新药企业自行独立研发药物将面临极高的技术、工艺壁垒和较高的资金壁垒。随着医药行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领先的CDMO公司基于大量的工艺开发和GMP生产经验,能够显著降低新药研发企业的成本。此外,基因治疗针对罕见病和恶性肿瘤,对于药物研发速度和成功率有较高要求。基因治疗CDMO通过提供药物工艺开发、放大、验证、IND申报、临床样品生产和商业化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够深入介入生产过程,大幅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助力新药企业实现药物上市及商业化。2)CDMO提供多样化的工艺选择及优化服务相比传统药物,基因治疗技术新、门槛高,药物工艺的开发更加复杂和个性化,同时对于技术平台、GMP生产平台要求标准较高。基因治疗新药企业普遍较为初创,在药物工艺的探索和优化上缺乏足够经验。CDMO企业基于工艺开发的专长,能够为新药企业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选择。3.基因治疗CDMO产业链基因治疗CDMO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设备、仪器、试剂耗材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基因治疗新药研发公司,产业链图示如下:基因治疗CDMO提供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商业化生产阶段的相关工艺开发和生产服务。其中,临床前研究阶段主要包括生产用材料研究、制备工艺开发与过程控制、稳定性研究、质量研究与控制等服务;临床研究阶段主要包括临床级样品的GMP生产服务;商业化生产阶段主要包括大规模GMP生产服务。此外,CDMO还提供CMC材料撰写服务。生产用材料包括生产用原材料和辅料(如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起始物料(生产用细胞、菌毒种等)。生产用材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因此应规范建立生产用材料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备工艺一般是指从细胞或微生物培养发酵到最终产品密封保存的过程,或是无细胞的体外合成或转录体系。根据目标产品的质量属性,经充分的工艺开发后,逐步建立从实验室规模到生产规模的生产工艺。固化的生产工艺应具有合理的工艺步骤、明确的工艺参数,以及全面的过程控制信息。稳定性研究一般包括长期稳定性、加速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运输稳定性、使用稳定性等。质量研究选用代表性工艺批次和适当生产阶段的样品,研究内容应覆盖与产品安全性、有效性相关的特性。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批间一致性,具体应根据工艺和控制的需要,对不同阶段的样品制定质量标准,一般包括原液、半成品(如有)和制剂的质量标准。4.基因治疗CDMO竞争格局全球范围内,欧美发达地区的基因治疗CDMO行业发展相对更为成熟,市场规模更大,行业格局更为成型;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Lonza、Catalent、OxfordBioMedica、药明康德等巨头占据。与欧美市场相比,国内基因治疗CDMO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但近年来加快成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增长态势良好。国内主要从事基因治疗CDMO业务的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股份子公司博腾生物等。
会员价:
¥
0
RMB
市场价:
¥
13800
RMB
发布时间:
2024
-
05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