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方物流行业市场发展格局分析预测及投资建议规划可行性研究
(1)第三方物流基本概述:第三方物流(3PL)首先由欧美的学者提出,是指在物流渠道中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由专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物流形态。在竞争日趋激烈及专业化分工趋势下,企业必须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中,而将运输、仓储等物流的部分或全部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确保企业竞争优势。由此,第三方物流便出现且迅速发展起来。第三方物流企业常以合同或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对运输、仓储、关务等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向客户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被称为合同物流。相较于基础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专业性更强,物流服务商与货主之间的权责关系更为明确。此外,第三方物流通过集成服务和资源整合,在物流链条上将可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
随着制造业企业不断拓展全球化供应链和柔性制造的需求,现代物流企业进一步向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升级。供应链管理服务中,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深入到货主企业“上游采购-生产制造-下游流通-后续配套”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对物流、商流、信息流的整体设计规划、把控和优化,加强各环节的有效对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促进供需精确匹配。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2)物流行业景气度分析:物流业景气指数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于2019年全年始终保持较高位置,2020年1-2月、2022年3-4月及2022年下半年LPI指数相对较低,其他时间内物流业基本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的发展周期。
(3)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分析:在行业高景气发展、物流总额持续扩大的基础上,我国物流行业在结构上也在同步发生转变,第三方物流市场增速较快、前景广阔。虽然第三方物流发展时间不长,但崛起速度迅猛。从市场规模来看,2012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为7,499亿元,到202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已增长至17,287亿元,同比增长7.2%。
2012-202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规模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4)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物流业属于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加快实施,并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板块”协同推进,带动区域间生产要素快速流动、产业间资源配置频繁交互,这些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为物流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产业政策大力鼓励现代物流业向专业化服务和综合化服务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国家对于行业的支持和补助等政策有利于提升物流行业发展水平,提升物流企业盈利能力。
2、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为物流及贸易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
2011-2021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7.40万公里增长至16.10万公里;物流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较好的物流基础设施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增厚业绩创造基础。
3、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供应链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在物流领域日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现代物流业注入新活力。互联网时代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与用户之间实现最便捷的互联互通,有力推动物流管理、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物流服务向提高效率、多样化和精益化发展。
未来随着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建设、运行、服务、监管等全链条各环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网络化、运营运行智能化的全面实施。行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从而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品质。物流行业智能化程度提升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制造业客户,扩大行业收入规模,另一方面有利于物流企业高效管理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支出。
4、制造企业物流外包趋势明显: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其核心业务为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新产品研发等,物流业务属于非核心业务。为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避免因设备、仓库、人员等物流要素的投入而降低管理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扩大收入来源。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业编制《第三方物流项目商业计划书》为企业投融资、项目立项、银行贷款申请、批地申请等提供专业化优质服务。
(5)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物流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将面临从追求规模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目前,物流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与现代化基础,但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未来提升与发展的空间较大。未来,做优存量、推动行业提质增效的要求使得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化、一体化、自动化成为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物流企业如想在未来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利润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不仅要保证基本的物流运输能力,更要提高服务质量,未来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将从运输能力转向更高质的服务。
2、第三方物流市场空间持续释放:在需求端,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其核心业务为产品的生产加工及新产品研发等,物流业务属于非核心业务。为将更多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避免因设备、仓库、人员等物流要素的投入而降低管理运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之际,我国主要物流基础设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公路、铁路和民用航空交通网络呈逐渐延展之势,物流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出台后,对于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流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减,《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于推动物流组织模式创新、规范网络货运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动力。
3、物流服务向供应链两端延伸成为趋势:随着物流行业发展,物流服务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逐渐与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物流企业从最初只承担单一的第三方物流,到承担客户物流供应链的整体组织,进一步逐步拓展到全面介入企业的生产、销售阶段,并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优化企业各阶段的产销决策,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更多物流企业向提供供应链服务的方向延伸发展。
4、物流企业间的资源整合和战略合作需求凸显:同时,近年来受到日益上升的劳动力、土地租金等方面压力的影响,以制造业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纷纷向西部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转移,企业布局更加分散。这种趋势导致企业生产环节物流供应链加长,销售环节中物流配送复杂度增加。
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分散将使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多点对多点”式运输返程空车行驶情况更加严重,造成极大的效率损失,未来大范围物流资源整合成为必然趋势。
目前部分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建设枢纽性基地,逐渐向“干线运输,支线分拨”的模式转型,即通过建设区域物流运营中心,扩展业务规模和服务范围,加强区域间的联动,构建与地区区域经济、产业体系、物流需求以及区位交通优势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基地之间配合生产厂商的需求,通过干线运输集中转移,区域内再分别配送,显著提高物流效率。
5、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继续提升:随着通信、计算机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物联网、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信息化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力量。通过信息化,企业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在决策过程中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物流信息化将极大推动物流业的跨越性发展。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行业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特别是近年来,物流服务行业产业链上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这对物流服务行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实现物流服务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从事物流服务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点。
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层次较低、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较落后,将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作业,削弱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现代物流业必须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业务经营模式的优化创新以及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因此,通过搭建功能层次分明与高效协同的信息技术系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