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岩土工程行业主要企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机遇研究预测
1、岩土工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我国拥有岩土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众多,目前参与岩土工程行业市场竞争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大型工程施工企业,此类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拥有较好的施工资质和管理水平、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及客户关系,有实力竞争国家重点及其他大中型岩土工程项目;另一类是小型岩土工程施工企业,该类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一般只能提供单一的施工服务,差异化不足,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层地质情况差别较大,对岩土技术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这导致岩土工程企业呈现区域性发展的特点,跨区域经营企业数量较少导致行业整体集中度相对较低。近年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以及政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给予了岩土工程企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业务机会,但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标准的规范化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加上建筑环保要求的持续提升,使得部分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稳定、客户体系优质、拥有新型施工工法、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机会。上述局面表明岩土工程行业已逐步进入行业整合的转型期,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集中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客户资源与业务机会也将向部分技术优、口碑好、研发强、服务佳的企业倾斜,使岩土工程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与技术创新的道路,最终形成技术竞争、服务竞争而非单纯价格竞争的良性竞争局面。
2、行业内主要企业分析:

岩土工程企业主要业务区域对比分析

3、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①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通过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建筑工程行业发展。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全球及中国岩土工程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版)》
2022年,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了33条一揽子政策,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加大金融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全方面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由此可见,国家及政策对于新基建的重视也为岩土工程行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业务机会,为企业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岩土工程行业指明了向智能建造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未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法规的逐步出台和落实,岩土工程市场将更加规范化与市场化,在这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岩土工程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极大地增强了岩土工程行业的企业活力以及生命力,扩大了岩土工程的市场空间。
②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72万亿元,2022年已增加至57.96万亿元,近21年间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97%。我国建筑业产值从2001年的1.54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1.20万亿元,近21年间产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40%。建筑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总产值增长也带动了作为建筑业子行业的岩土工程行业快速发展。
③大湾区建设的新发展机遇:大湾区,位于广东沿海核心地区——珠江口区域的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肇庆、惠州、江门9市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大湾区的概念于2015年3月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被提出;2019年2月18日,中央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做出了全面规划,涉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优质生活圈建设等多个方面。
④行业监管制度与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家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颁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等指导性文件,对建筑工程中的招标、施工、验收等各环节进行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加快了行业规范的进度与行业监管的力度。行业监管制度与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地基基础工程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使得大量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有了保障,为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为行业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