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及“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前景研究预测

日期: 2023-09-20
浏览次数: 5

2023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及“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前景研究预测

 

汽车电子产品包括汽车传感器类、控制器类、执行器类等产品。汽车电子集汽车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于一体,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汽车电子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汽车电子具有产业定位高端、市场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的特点。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升级与变革的关键期,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推动下汽车电子进入全新成长周期,成为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

1)汽车电子产品质量要求较高:汽车电子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且会面临不同的驾驶环境,需要适应不同的地理地貌和不同的环境气候,因此,其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和应用,汽车电子也面临着更高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

不同电子产品的典型运行环境分析

2023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分析及“碳达峰、碳中和”市场前景研究预测

2)汽车“四化”趋势叠加,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例快速提升: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带动了汽车电子的快速发展,单车汽车电子元件价值量得到提升,汽车电子领域也有所拓宽。研究显示,传统紧凑型汽车中,汽车电子占比为15%;中高档传统紧凑型汽车中,汽车电子占比为28%;混合动力轿车中,汽车电子占比47%;纯电动轿车中,汽车电子占比65%。四化作为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对电子化水平的要求更高,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电子市场的空间和增速。

汽车电子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不足4%,增长至2020年的30%左右,预计到2030年,汽车电子价值在整车成本价值的占比将高达50%。

3)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增长快速,中国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升: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单车汽车电子成本的提升,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攀升。研究显示,预计到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21,399亿元,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99%、12.62%,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率远高于全球,我国汽车电子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也将由2017年的37.07%提升至2022年的45.72%。

4)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汽车热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碳达峰、碳中和系21世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据中金企信统计,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占整个社会碳排放总量的30%左右,并仍保持高速上涨趋势。面对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多方面的挑战,汽车新能源化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共识。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复杂、单车价值量更高。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全球及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监测调查及投资战略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此外,汽车热管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乘用车大量使用的氟利昂类制冷技术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按照一辆乘用车热管理系统充注诺氟烷0.7kg计算,全国车辆的当量含碳量约为2.8亿吨。从热管理技术角度来看,通过制冷及热泵技术的完善,发展车辆绿色低碳热管理方法,提高热管理效率,提高电池、电机的问题控制精度,创造更舒适的车内环境,是未来汽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汽车热管理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2、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汽车热管理要求更为苛刻: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汽车的热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性能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而动力电池冷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电池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到电池寿命和使用安全。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本身会产生一定热量,从而导致温度上升,而温度升高会影响动力电池的诸多性能参数;当温度过低时,同样容易引发电池的析锂现象将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大幅下降。因此,为了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和发挥电池最佳功效,汽车热管理要求更为苛刻。

3、国内企业有望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厂商的差距:我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发展较晚,当前国内能提供集成系统的企业较少,主要提供热管理零部件,如压缩机、阀类、泵类等。热管理细分领域目前处于成长阶段,产品需求多样,厂商都在积极研发,拓宽自身的产品线。

对于国内热管理企业来说,有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厂商差距的机会,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我国热管理系统的需求约占全球的1/3,只要能抓住本土市场,有可能提高市场份额;其次,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对国内热管理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国外大厂长期研发传统汽车的热交换器,技术和经验积累远超国内企业,在这一细分领域,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较弱;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对于国内厂商和国外大厂而言,都是较新领域,双方的起跑线更为接近。随着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依靠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财政补贴以及整个产业联动,利用本土优势,在热管理领域,国内厂商有望充分享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红利,进一步缩短与国际厂商的差距,乃至弯道超车。

4、平台化、系统化供货成为行业趋势:近年来,新车型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逐步缩短,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整车厂逐步推进平台化生产模式,正在逐步引入更多具备平台化供货能力的供应商,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将获得一个平台多个车型的产品,体现出规模经济效应。与此同时,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成本压力,汽车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系统化供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外包较低附加值的相关产品及功能模块,并将供货对象集中于少量具备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供应商。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汽车热管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未来热管理供应可能会向系统化、集成化发展,车企向头部热管理系统供应商采购系统,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向优质零部件供应商采购零部件,未来行业有望形成强者恒强的态势。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