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预应力锚固体系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市场地位认证-预应力锚固体系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中金企信发布-全球及中国预应力锚固体系市场占有率调研分析及市场容量发展预测研究报告(2024版)》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纤传感器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循环水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全球与中国激光微加工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中金企信发布》
《2024-2030年液压件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1)预应力锚固体系简介:预应力锚固体系的技术原理均沿袭于工程结构中的预应力技术,使用预应力技术来提高工程结构刚度和抗拉强度的方式统称为预应力锚固体系。预应力技术是指在各类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工程结构承受外荷载以前,预先采用人为的方法在结构内部形成并通过某种方式或者工具保持一种应力状态,使结构在使用阶段产生拉应力的区域先受到压应力,这项压应力将部分或全部抵消使用阶段荷载产生的拉应力,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抗拉强度。预应力锚固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立交、城轨、高层建筑、大坝、港口码头、岩体护坡、基础加固、隧道矿顶、预应力网架、地铁等各种结构工程领域。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近二十年来,随着城市开发与建设、道路与桥梁建设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预应力锚固与支护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我国已成为土建工程十分重要的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段,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公路、铁路桥梁、轨枕、电杆、压力水管、储罐、水塔、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水工建筑、海洋结构、机场跑道、核电站压力容器等领域广泛应用。超高层、超大跨、超大面积、超重荷载等各种工况、各种形状、不同功能的结构物的出现要求锚固体系向高强度、大规格方向发展。预应力结构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二十年内我国重要的工程结构形式。
(2)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①铁路、公路锚具市场空间较大:
A、铁路投资仍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我国将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到2035年铁路网络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近年来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平稳中略有下滑,但总金额仍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全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约为7645亿元。
B、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城市群间的快速城际铁路、地铁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成为铁路投资的又一投资高潮。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9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232.65公里。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拉动预应力锚具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C、公路建设投资稳定增长:五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更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里程超过60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2023年,全国预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3.9万亿元,新改扩建高速公路超7000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544.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4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7万公里;拥有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近2.2万个,其中万吨级码头2883个;民航运输机场达到259个,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的机场38个。
②支护锚固体系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保持煤巷使用期间围岩稳定是保证安全生产和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必备条件。根据煤炭安全生产规范的要求,每0.8米就需打入一根锚杆,我国大中型煤矿每年新掘进的巷道总长度高达10,000千米左右,其中80%以上是煤巷与半煤岩巷,地下巷道工程巨大,为矿用预应力锚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国内煤炭年产量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在4,000处左右,大型煤矿产量占85%以上,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97%以上。同时,我国目前还存在大量亟待进行安全升级建设的煤矿工程,煤矿用锚具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除煤炭以外,有色金属等各种矿产资源采掘配套的矿井矿山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潜力较大,与此对应的矿用锚具产品市场潜力较大。
③出口增长和进口替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快速投资发展,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强度、大规格锚具已在我国各类建设工程中应用,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随着国内锚具行业的发展,对高强度、大规格锚具的进口替代将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我国建筑单位承建海外市场项目的增多、高铁技术的输出以及国内锚具行业的发展,国内锚具企业逐渐走向海外市场,未来海外市场存在较大的发展机会。
(3)市场竞争现状:我国已经成为锚具的生产大国,但由于锚具应用领域较广,各主要应用市场均采用各自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认证方式,各应用市场基本处于割裂的状态。目前,锚具行业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尚未出现较大的跨各应用市场的生产厂家,也没有一个厂家能在整个行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4)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我国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近二三十年我国锚固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综合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结构建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应力结构具有抗裂能力强、抗渗性能好、刚度大、强度高、抗剪能力和抗疲劳性能好的特点;对节约材料、减小结构截面尺寸、降低结构自重、防止开裂和减少挠度十分有效,可以使结构设计得更为经济、轻巧与美观。
预应力锚具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公路、铁路桥梁、轨枕、电杆、压力水管、储罐、水塔、高层建筑、地下建筑、高耸结构、水工建筑、海洋结构、机场跑道、核电站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超高层、超大跨、超大面积、超重荷载等各种工况、各种形状、不同功能的结构物的出现要求锚固体系向高强度、大规格方向发展。
(5)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预应力锚具行业的上游行业为钢铁行业,供应充足。钢铁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对预应力锚具的产品成本影响较大。另外,钢材的品质直接影响着预应力锚具的质量,高强度、高性能预应力锚具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必须要有优质钢材作为支撑。
预应力锚具行业的下游行业为铁路、公路、建筑及煤炭等行业,随着预应力锚具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预应力锚具行业的下游行业还在不断增加,其发展速度决定了预应力锚具行业的市场规模,预应力锚具行业发展也影响着下游行业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6)行业发展壁垒分析:
1、资质壁垒:随着对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锚具行业的各主要应用市场均采用了较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认证制度,如铁路产品的CRCC认证,交通产品的CCPC认证,矿用锚具的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申请。生产厂家需要通过相关准入和认证,方有资格进入市场。
2、质量壁垒:锚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随着预应力锚具行业逐渐向高强度、大直径的方向发展,各应用领域对锚具质量要求的日益规范以及对产品质量标准的逐步提高,产品质量逐渐成为客户选择供应商的一个主要考量因素,大量凭借低价竞争的锚具生产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上生存。产品质量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行业壁垒。
3、技术和经验壁垒:锚具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其对锚具的受力、配合角度、强度和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拥有多种加工和检测设备及与之配套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锚具行业是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施工为一体的行业,长期的研发、生产和施工经验是企业在该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壁垒。
(7)行业发展趋势:预应力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城市高架道路、水利水电、岩土锚固、工业厂房、特种工程、大型公共建筑、输配电、风电塔等多行业的建筑工程领域。预应力产品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下游行业的投资增长,与下游行业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属典型的“投资拉动类”消费行业。世界预应力材料正逐渐向高强度、大直径的方向发展,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预应力材料在强度和直径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已经成为预应力锚固体系的生产大国,但在高强度、大规格锚具方面刚刚起步。随着国内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和国内锚固体系厂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预应力锚固体系将向高强度、大规格方向升级。随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升,铁路、公路等交通基建行业投资空间的继续释放以及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锚具、钢绞线及缆索等预应力产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