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占有率认证:全球及我国热泵行业技术特点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热泵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评估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热泵行业市场监测调研及头部厂商占有率排名评估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温控产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市场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中金企信发布》
《国产化率认证:2024年我国色选机行业产业链分析、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国产化率认证:2024年中国嵌入式计算机行业运行现状分析及下游市场应用前景分析-中金企信发布》
《国产化率认证:2024年中国电脑刺绣机市场规模增长至50.93亿元-中金企信发布》
1、行业技术水平
热泵的理论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法国,科学家卡诺在1824年首次提出“卡诺循环”理论。1912年瑞士的苏黎世成功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热泵系统;1927-1928年,物理学家霍尔丹以空气为热源,实现了热泵供暖,该热泵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技术水平,是现代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原型。20世纪30年代,热泵首次进入商用阶段,并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早期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空气源热泵;80年代起,能源匮乏的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空气源热泵产品,比如:生产各种空气源热泵式空调,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取代电热水器等。
然而,我国热泵行业起步较晚,最初主要以热水器装置的形式出现。2000年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引入我国,随后,国内诞生了几家专业生产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企业。此后几年,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我国缓慢发展。直到2007年,我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占全国家用热水器市场还低于1%,而在同期日本,该比率已达到70%。2008年起,空气源热泵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业迅速发展;同年,GB21362-2008《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热水机》国家标准颁布施行。2009年,GBT23137-2008《家用及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执行。行业标准和规范确定后,在政策保护、资金扶持下,热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功能得到巨大拓展。近年来,适应房产配套的小型化技术(分体机)、采暖制冷组合应用技术以及采暖产品中的变频、超低温、大型化仍旧是技术升级的关键方向。
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看,各个热泵产品制造企业掌握的技术水平仍然参差不齐,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行业技术特点
(1)产品可靠性
热泵产品需要应对严寒、高温、低温、高湿等多种复杂、极端的工作场景,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热泵产品需要具备高稳定性、高耐久性和抗腐蚀性等性能,才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长时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产品节能性
热泵通过与水进行二次换热达到采暖的目的,在精准控制水温方面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变水温控制技术(通过水温的变化情况调节压缩机、风机的启停和运转速度)等;为保障机组的高能效,关键的技术有高效水侧换热控制技术(提高冷媒与水的换热效率)、多热泵机组集中控制技术。
(3)产品技术综合性
热泵产品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变频驱动技术、超低温喷气增焓热泵技术、热泵机组集中控制技术、高效换热技术、智能除霜技术等。最终形成的热泵产品并不仅仅是各项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有效协调利用不同技术,将各项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产品技术性能最佳。
3、行业发展趋势
从整体产品趋势表现来看,热泵产品在变频化、智能化、环保冷媒的应用和热泵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方面呈现出一定发展趋势。
①从技术角度看,空气源热泵具有变频技术普遍化的趋势
与定频热泵相比,变频技术可以通过最佳COP追踪和冷凝温度精准控制,使得热泵节能水平大大提高,因此,变频技术在热泵产品中已经大批量成熟应用,未来热泵产品变频化会更普及,结合工程的综合应用,通过方案与设备本身相结合来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从技术供应来看,目前制冷空调类的热泵厂家依靠在传统制冷空调生产中积累的技术优势掌握了热泵变频核心技术,部分专业热泵生产厂家如芬尼科技,经过多年自主研发也掌握了热泵变频核心技术。
②智能化的趋势
热泵行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热泵的功能需要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智能化。这种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热泵自身的智能化控制,包括控制系统参数可靠性技术、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远程优化升级等,在热泵功能增加的基础上运行可靠。如在超低温喷焓领域,压缩机工作时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喷焓量的大小,在除霜技术中,机器进入除霜状态时机的判断等,部分企业已经在研究计算机视觉在除霜技术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是热泵在与用户进行“人机交互”时,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自适应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预计未来智能化在热泵领域将会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