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及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议

日期: 2023-11-09
浏览次数: 0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投资价值评估预测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等全套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累计完成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全套解决方案三方认证服务。

 

一、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新生力量:一是年龄大,368家“专精特新”企业总体“年龄”较大,平均成立时间达到14.82年,成立时间超过10年的企业有254家,占比为69.02%,成立最久的企业是成立于1978年的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近5年新成立企业仅有41家,并且主要集中在疫情之前的2018、2019两年。整体看,近几年专注于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成立较少,亟需加快引入和培育。二是规模小,上半年,368家专精特新企业户均营业收入0.88亿元,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08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92家,占比仅有25%;从企业规模看,小微型企业296家,占比达到80.43%,企业规模整体偏小,缺乏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企业。

(2)市场需求萎缩,缺乏经济增长支撑点:2023年以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收缩,出口持续下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部分重点行业经济效益呈现下滑态势,企业生产经营承压明显。上半年,368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利润同比下降15.0%,亏损企业112家,同比增长23.1%,亏损企业亏损额5.56亿元,同比增长62.9%,营业收入总量前十的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等六个行业营业收入、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为例,上半年,该行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1%,利润同比下降44.3%,企业普遍反映2023年市场整体经营状况较差,产品价格下降明显,从国家公布数据看,1-6月份,该行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9.4%,例如某硅胶干燥剂生产企业反映2023年整体干燥剂行业由于国际市场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出口订单下滑严重,与此同时,产品价格比去年下降约1000元/吨,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9.9%、35.8%。

(3)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行业话语权:一是自主可控能力弱,关键零部件依存度高,虽然专精特新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更注重产品创新,但是在一些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例如某企业反映,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碳纤维及织物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反映关键设备(零配件)、关键原材料进口方面依然存在“卡脖子”隐患。二是创新能力弱,产品缺乏竞争力,上半年,虽然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研发费用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五成以上,但是主要集中在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海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威高普瑞医药包装有限公司、威海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或者集团的子公司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更多的小微企业是没有研发投入或者投入资金较少,数据显示,上半年有56家企业没有研发费用,占比达到15.22%,有217家企业研发费用不超过500万元,占比达到58.97%。由此可见,目前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资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在行业中缺乏竞争力,无产品定价权,效益水平无法提高,进而影响企业下一步发展。

(4)资金需求大,资金缺乏问题依然存在虽然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专精特新”企业资金问题得到较大的缓解,但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企业发展对资金需求量有所增加,一些发展前景看好的“专精特新”企业,随着订单的增长、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资金有了更大的需求。例如某企业反映目前正在逐步进行视觉识别镜头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和光学光电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并与歌尔等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进一步打造光电工业园区,但是在项目跟进过程中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二是科技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还反映在开发新产品中具有“研发周期长、创新投入成本高、成功率低”等特点,例如,某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生产企业反映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费用的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0%左右,企业必须有充分的利润空间才能保证研发资金,与此同时,一个药品的一致性评价研发工作周期至少3年以上,研发周期较长,并且研发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成果转化周期长,并且还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某家生产光缆、数据缆的企业也反映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6%左右,但由于盈利困难导致研发投入跟不上,有些新的项目资金出现缺口,虽然获得了一些政府补助,但依然无法解决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议:

(1)加快内外联动,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

一是突出招商投资引领作用,持续加强重大项目的引进与落地工作,结合威海产业结构和资源环境基础,积极加大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国内知名企业、威商回归企业等对接力度,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充分挖掘潜能,开拓项目源渠道,引进一批体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地与开工,通过重大项目,可以加紧拓展产业链,集聚产业群,逐步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全力提高威海企业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全市“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注入新活力。二是突出合作共赢,积极搭建“汇企、汇财”的资金整合平台,实现区域内“专精特新”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沟通交流,打破行业壁垒,鼓励大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的方式,支持一些发展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新跨越。三是实施产业布局,积极寻找新的经济风口,聚焦目前发展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展开布局,例如某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希望政府抓住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机遇,合理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通过搭建集成电路创新平台、扶持标杆企业发展、引进专业高端人才、建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深入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增势赋能。

(2)突出创新引领,增强企业发展韧性:一是鼓励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引进或开发特色产品、开展特色服务,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研制新产品,突出产品的独特性、独有性,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二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进行设备智能化改造,提供精准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领域,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和“卡脖子”产品,有效提升技术自给率,推动“威海制造”向“威海智造”转变。

(3)优化营商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

“专精特新”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其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因此政府部门要落实落细精准帮扶举措,保证扶持政策与企业痛点、需求之间高度匹配,促进政策群体收益最大化。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帮扶环境,搭建服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平台,促进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在企业管理、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二是精准施策,提升服务效能,建立常规沟通联系机制,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在政策设计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及时动态调整各项优惠纾困政策,确保出台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三是完善金融工具支持,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精准滴灌”,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展数据分析,开发更多适合发展前景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产品,适度降低贷款利率、降低贷款条件、延长贷款期限,优化各项服务流程,满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需要。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