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专精特新”发展现状:上半年368家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08%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投资价值评估预测、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等全套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累计完成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全套解决方案三方认证服务。
2023年上半年目前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发展稳定、经营韧性强、效益水平高等特点,但也存在后备企业少,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资金缺乏等问题。
(1)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专精特新”初具规模,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威海市聚焦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中小企业,通过不断整合政府性和社会性优势服务资源,积极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阶梯培育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截止上半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7.77%,其中国家级39家,省级360家,累计资产总计达到998.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3.98%,所占比重较同期提高1.40个百分点,资产总计同比增长5.8%,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下行,资产总计同比减少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虽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但是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已达到323.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35%,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是工业基础牢固,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质效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发展优势凸显:近年来,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深耕专业细分领域,在“精细化”、“专业化”上下功夫,逐渐拥有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盈利能力高,成长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引领威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上半年,368家“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0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其中有42家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已经超过20%,占比达到11.41%。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上半年,这些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仅为75.68元,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9.20元,由此可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质量较高,效益运行优势凸显。
3、大型企业引领作用更加突出:虽然368家“专精特新”企业中仅有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金猴集团威海鞋业有限公司、威海市泓淋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企业,占比仅为1.09%,但是这些企业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看,均好于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了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上半年,4家大型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0.13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16亿元,同比增长7.0%,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社会贡献程度看,4家企业上半年实现税金1.24亿元,在368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占比达到13.34%,税金同比增长9.6%(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6.1%),吸纳就业人员达到4000余人,较同期也略有增长。
4、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领跑模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虽然仅有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且规模不大,但是这些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已逐步成为威海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上半年,这些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93亿元,同比增长2.2%,营业收入利润率高达14.1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78个百分点,其中威海双丰物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渔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20%,有些企业甚至超过100%,实现了“量质齐升”,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由此可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专业化领域经过多年深耕培育,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行业竞争力。
5、金融营商环境良好,企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资金是实体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具有“偿债能力强,资金运营稳健”等特点,具有一定抗风险的能力。从偿债能力看,上半年,368家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4.34%,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40个百分点,2022年年末流动比率为1.4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16,表明这些企业无论是长期偿债能力,还是短期偿债能力要强于其他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相对较低。从运营能力看,上半年这些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88.1天,少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9.2天,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46.5天,虽然多于全市平均,但基本处于合理范围,表明企业虽然资金变现能力一般,但收回赊销账款能力较强。由此可见,目前威海“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财务风险相对较小,资金链相对稳定,资本保全状况良好,企业呈现健康稳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