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5-2031年全球及中国桉树行业市场监测调研及头部厂商占有率排名评估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4-2025)
《2024-2030年植物提取行业重点企业竞争战略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园林工具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3-2029年农田灌溉一体化泵站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2024-2030年作物秸秆肥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3-2029年中国种业行业市场研究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桉树产业发展现状:桉树是全世界公认的速生树种,引入中国已有超过130年的历史。桉树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出材率高、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等多重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猛。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国第九次森林数据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桉树种植面积已达546万公顷,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5%,年产木材接近4,000万立方米,超过全国木材总量的三分之一。
与农林牧渔大行业类似,桉树产业产形成了以育种育苗、化肥农药为主的上游产业,以包括种植、采伐加工等行业的中游产业,以及木材板材加工、制浆造纸、家具和其他桉树产品生产的丰富下游产业,产业链完整,2021年全国桉树行业年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1980年后,随着良种选育成果上的突破和营林技术的发展,我国桉树人工林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面积由1986年的46万公顷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546万公顷,32年增长了10.7倍。中国桉树人工林在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生态防护作用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桉树由于自身植物特性,适宜种植在我国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海南等省份(自治区),其中广东、广西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桉树种植面积的80%以上。
2021年末,广西全区桉树种植面积4,551万亩,蓄积量18,618.9万立方米,占到全国桉树种植面积和蓄积量的半壁江山,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一。全区桉树采伐量超过3,000万立方米,以占全区20.4%的森林面积,生产了全区80%以上的木材;以占全国1.38%的森林面积,生产出全国31.55%的木材。广西桉树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种苗繁育、专用肥料、配采伐、林下种植、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完整的产业体系,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45%。凭借着桉树,广西吸引了金光集团APP、嘉汉林业、斯道拉恩索等国际林业巨头先后落户广西,太阳纸业、建晖纸业、理文造纸等国内龙头纷纷抢滩,也催生了如玉林的异型板材、贵港的单板加工等生产基地,培育了如高林、丰林、三威、祥盛等本地中高密度板材品牌,桉树产业已成为广西林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柱。
(2)发展趋势:
①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碳中和的主力军: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全新的阶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主体,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使命,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是森林文化发展的唯一载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习总书记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碳排放战略目标。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此外,我国碳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林业碳汇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林业碳汇纳入CCER将为林业发展带来全新的广阔市场。
桉树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吸收CO2的能力显著高于杉木、马尾松等其他主要造林树种。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可以估算出广西桉树人工林固碳总量为3,260.11万吨,平均固碳效率为12.73吨/公顷,释放氧气共7,759.06万吨,生态效益十分可观,成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②林业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林草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成就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关键路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要优化林草产业体系,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增强林草产品国际贸易强国地位,有效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森林生态优势区和林业产业集中区,林业产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我国绿色发展新理念、乡村振兴新政策、低碳环保新需求为“十四五”时期广西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机遇,林业产业发展下一步的规划中提出将会以产值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水平提升为目标,重点关注林木种苗产业和国家储备林等行业的发展,提出要持续加大包括速生桉无性系在内的林木良种的培育,加强种苗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强龙头、创品牌,培育一批林木种苗龙头企业;建设包括桉树高质高效工业原料林基地等一系列林木生产基地,稳固全国最大木材产区地位,保障国家木材安全。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和全面建成现代林业强区作出更大贡献。
③林木种苗行业将迎来产业化、良种化、现代化发展新时期:虽然我国当前林木种苗规模和产量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林木种苗行业仍然存在总量过剩但结构性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一些问题,在市场推动、科技发展和政策鼓励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林木种苗行业正处在向产业化、良种化、现代化高速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目前行业发展正在洗牌,育苗面积、苗木产量出现下滑,结构供给失调,小规模生产方式带来的技术落后、产能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满足高质量、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林业全链条产业化改造,小型苗圃逐渐淘汰、规模化苗圃逐渐发展壮大,使林木种苗行业进入了产业化转型期。林木良种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林业生产的第一道工序,而且决定着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其优劣直接关系到造林成败、林木的生长量、质量和效益,是发展现代林业和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林木良种地位日益凸显,良种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科技水平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林木种苗行业现代化转型发展进程,分子育种、倍性育种等一系列良种选育技术的发展为良种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的迅速普及应用、现代化育苗管理技术给种苗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基础,为林木种苗行业整体提供了现代化发展新机遇。
此外,在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林木种苗行业向着发展新时期稳步推进。在国家层面,《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等国家政策提出要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进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着力研发培育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林草良种;全面优化林木种苗品种结构,促进推广良种,建立一批种苗示范性生产基地、保障性苗圃等,促进产业化发展,提升生产能力;加强市场监管能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广西层面,十四五时期,广西针对林木种苗行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广西林业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深化了林木种苗产业化发展战略,提出了要完善林业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的主要任务,认定一批生产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的保障性示范苗圃,培育壮大林木种苗龙头企业。
综上,在林木种苗行业发展原有矛盾的推动下,在科技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林木种苗行业正在向产业化、良种化、现代化发展方向上持续稳步推进。
④国家储备林关系国家木材安全:我国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3;森林质量偏低,全国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0%,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6(数据来源:森林草原统计年鉴2017-2019)。从2015年禁止天然林商品采伐开始,虽然我国木材总体生产数量逐年升高,但木材消费增长速度快,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总量增长了173%,木材进口总量逐年增长,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过高,威胁国家木材安全,解决国内木材供需矛盾问题刻不容缓。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立建设国家木材用材林储备制度、加强国家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的要求,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和要求,在各部门领导和行业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其中,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是国家木材储备林工程建设第一批收益的项目之一,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超过1,100万亩,全国第一位。桉树生长速度快、蓄积量高、抗逆性强、材质优良,非常适宜作为国家储备林建设使用,桉属27个桉树树种根据特性不同可作为国家储备林短周期用材树种或长周期用材大径树种使用。桉树木材产量大,以全区14%的林地面积生产出占全区70%的木材,为维护国家木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桉树的速生特性非常适合作为商品林培育,1公顷桉树林的立木生长量大致相当于10公顷北方普通森林或100公顷大兴安岭天然林的立木生长量,保护了区内超过8,000多万亩的天然林、生态林免遭采伐,为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国家储备林工程切实保障了我国木材安全,推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工程建设带来了对林木种苗的巨大需求,为我国林木种苗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与活力。
⑤桉树产业进一步面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快速发展:桉树与杨树、松树并称为世界三大速生造林树种,是世界上种植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干型好、用途广等优势,常用于制浆造纸、人造板和实木制材等。从桉树引入中国至今的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桉树为我国林业发展贡献巨大。桉树生长速度快,使我国木材产量、蓄积量迅速增长,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木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桉木用途广泛,全国每年以桉树为原料生产的木浆产量约1,000万吨,人造板产量约1,000万立方米(数据来源:《中国桉树人工林快速发展动因分析与展望》,刘涛、谢耀坚),产业链完整,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桉树碳汇功能强大,对水土涵养、调节气候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我国生态防护作出了突出贡献;桉树产业链长,产业链中涉及的种苗、种植、采伐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为我国农村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西作为桉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自治区)和国内桉树产业发展领先地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广西桉树科学发展,增强桉树的生态功能,提高桉树的综合效益,广西自治区林业局2021年11月针对桉树制定了《广西科学发展桉树工作方案》,方案指明了广西桉树产业全面面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整体桉树产业发展也起到了明确的示范作用。在科学化方面,方案首先指出了要强化科技创新,包括种源、肥料、抚育技术、机械化生产等方面的创新;其次提出了要加强桉树正面宣传,普及大众对于桉树的科学认识;最后还提到要加强科学技术指导和示范基地建设。在规范化方面,政府明确要严格行政执法,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政策引导,落实政府部门在桉树规范化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学术领域对桉树的相关研究也为开发桉树应用新途径提供了思路,包括培育桉树大径材,开展实木利用;利用桉树生产粘胶纤维、生物质能源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