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现状:“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8997家超6成集中于制造业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全称: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国家统计局涉外调查许可单位&AAA企业信用认证机构,致力于“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市场占有率认证&证明、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投资价值评估预测、数据分析、项目可行性&商业计划书等全套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截止2023年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累计完成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认证&证明项目3200+例,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单项冠军证明项目2900+例,行业地位&品牌认证&服务项目2000+例,销售排名&领先认证&证明项目1500+例),为2.3万+不同领域企业提供专业、权威的全套解决方案三方认证服务。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生力军,关键产业国产替代任务重:
(1)中国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景气度偏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是国家战略。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发展“硬科技”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科创板、北交所服务创新企业的定位,高精尖的“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正成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国内中小企业整体发展景气度偏低,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是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困境的重要部署。
(2)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国产替代任务艰巨。在过去只能依靠欧美品牌的产品领域,中国中小企业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在本土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还在逐步打破欧美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垄断。但是,当前我国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等产业的自产率依然较低,以具有代表性的集成电路产业和分析仪器产业为例,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仅为进口金额的37%,叠加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下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冲击,未来国产替代任务艰巨。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样薄弱,一些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依旧有差距,2016-2019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约为70.6%,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更是超过80%。
(3)培育现状:“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8997家,超6成集中于制造业:“专精特新”成为我国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信部于2022年6月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提出构建包含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4)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于制造业。自2019年培育工作开展以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累计8997家,其中,第一批复核通过155家,第二批认定通过1584家,第三批认定通过2930家,第四批认定通过4328家。从行业领域来看,已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于制造业,占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超六成。
(5)当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专注补链强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为98%,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平均时长近16年,九成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2、发展潜力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已批准发布标准总数累计13000余项,已有67%企业的产品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认证。
3、细分领域市占率高。约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30%。截至2022年6月,有76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完成上市,87%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融资需求。
4、重研发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强度的平均水平约为9%,研发人员数量占全职员工数量比重的平均水平约为29%;平均每家持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共建设一万多个国家或省级研发机构,平均每家企业1.25个。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均发明专利密度约为5%,第四批“小巨人”企业的人均发明专利密度约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