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述
在纳米科技领域里,原子力显微镜(AFM)算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眼睛”。它靠着独特的扫描探针技术,能在纳米尺度下把导体、半导体还有绝缘体的表面三维形貌给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完成力学测量。现在不管是材料科学、半导体行业,还是生命科学这些前沿领域,AFM都成了没法替代的核心表征工具。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挺有意思的:通过悬臂梁探针去感知原子之间那股微弱的作用力,再借助激光检测把这种作用力转化成可捕捉的信号,最后靠计算机处理重建出高分辨率的图像。就是这个原理,打破了传统显微镜必须依赖真空环境的限制,让纳米分析能应用到更多场景里,比如在液体环境下观察生物分子,或者在大气环境中研究材料表面特性。
二、市场规模
根据中金企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原子力显微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91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走,到2025年到2031年这段时间,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估计能有9.34%,预计到2031年的时候,全球市场规模会涨到9.15亿美元。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增长态势,其实和几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方面是全球范围内对纳米科技的研发投入一直在增加,不管是高校的基础研究,还是企业的技术攻关,都需要AFM这样的设备来支撑;另一方面,半导体工艺越来越向微缩方向发展,还有先进材料的创新需求也在上升,尤其是在5nm及以下芯片制造过程中,还有生物分子结构解析这类高端领域,AFM的高精度检测能力成了突破技术瓶颈的关键。
再看中国市场,表现确实很突出。2024年中国在全球AFM市场中占了13.02%的份额,打下了不错的基础。而且未来六年,中国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能达到13.47%,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里也算是领跑的。按照这个增速,2031年中国AFM市场规模会达到1.54亿美元。
能有这样的成绩,背后的原因也很明确。国内“十四五”规划里专门提到了要推动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政策上的扶持给国内AFM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国内半导体产业一直在扩张产能,对检测设备的需求自然就多了;另外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需求最近几年也在爆发,不管是新冠病毒相关研究,还是基因编辑技术应用,都离不开AFM的支持。
对比之下,美国市场的情况就平缓一些。2024年美国占据了全球AFM市场38.39%的份额,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但同期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只有8.75%,增速比中国慢不少,这可能和美国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新增需求不如中国市场旺盛有关。
三、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原子力显微镜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2024年的时候,全球前三大厂商:北美那边的布鲁克(Bruker)、韩国的ParkSystems,还有欧洲的牛津仪器(OxfordInstruments),这三家加起来就占了全球市场大约53%的份额,像NT-MDT这些企业虽然也有一定竞争力,但只能跟在后面。
这些国际巨头之所以能长期主导高端市场,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壁垒高,他们在核心部件研发、软件算法优化上积累了很多年,其他企业很难短时间追上;二是有全产业链优势,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再到后续的维修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三是品牌积淀深,在半导体工业级检测、多模式复合测量这些高端领域,客户更愿意选择有成熟口碑的国际品牌,所以这些巨头在这些领域基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不过最近几年,国内AFM的国产替代已经进入了加速突破的阶段。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联合起来攻关,取得了不少重大进展。比如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他们联合了海外院士团队一起研发新一代工业级AFM,现在已经实现了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这一点特别关键,之前很多国产设备因为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还容易受供应链影响。
而且这款国产工业级AFM的性能也很亮眼:X、Y轴的扫描范围能从0.03μm覆盖到100μm,横向分辨率低于0.2nm,纵向分辨率比0.05nm还要好,除此之外,还支持摩擦力测量、纳米压痕等多种复合工作模式。要知道之前国产高端AFM在大样品检测领域一直是个空白,这款设备正好填补了这个缺口。目前它已经完成了样机测试,进入到产业化加速阶段,这也意味着中国在AFM技术上,已经从过去的“跟跑”,慢慢追到了“并跑”的水平。
另外,政策上对高端仪器采购的倾斜,还有国内科研机构对本土化设备的需求,也给国产厂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既能在实际应用中验证设备性能,也能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迭代优化,进一步缩小和国际巨头的差距。
四、技术趋势与未来展望
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原子力显微镜的技术升级方向已经很清晰了,主要是朝着“高分辨率、多模式、集成化、工业化”这几个方向走。
在技术创新上,有几个方向的突破特别值得关注。比如多探针协同扫描技术,过去单探针扫描效率有限,多探针配合能同时获取更多信息,提高检测效率;还有原位环境调控技术,像在高温、液体这些特殊环境下进行检测,能更真实地模拟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状态,这对新能源材料、生物分子研究特别重要;另外,AFM和光学显微镜联用的技术也在发展,能结合两种仪器的优势,既看到宏观形貌,又能观察纳米尺度的细节。这些技术突破,让AFM在动态过程观测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观察细胞的动态变化、材料的老化过程等。
在场景适配方面,针对不同领域的专用设备成了市场增长的热点。比如半导体晶圆检测需要的大样品台设备,能满足大尺寸晶圆的检测需求;还有面向生命科学的生物兼容型仪器,能避免对生物样本的损伤,更适合生物分子的观测。
从市场前景来看,全球AFM市场还没到饱和的状态。随着纳米科技在新能源(比如锂电池材料研究)、量子材料(比如二维材料的特性分析)、生物医药(比如药物分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的深入应用,AFM的应用边界会不断拓宽,市场需求还会持续增长。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有个很好的机遇,半导体国产化浪潮。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一方面加强核心部件(比如高精度悬臂梁、激光检测系统)的自主研发,摆脱对进口的依赖,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深化和下游科研机构、制造企业的合作,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更贴合市场的产品,说不定能在工业级、专用型AFM这个细分市场里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随着中国还有其他亚太国家市场的不断崛起,全球AFM市场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生产重心可能会慢慢向亚太地区转移,消费需求也会以亚太市场为主要增长点。而且随着亚太地区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创新的重心说不定也会逐步往这边转移,到时候全球AFM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会迎来新的调整。
第一章 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发展分析
第三章 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第四章 全球主要地区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市场分析
第五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分析
第六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主要类型市场规模分析
第七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市场分析
第八章 全球原子力显微镜行业运营形势分析
第九章 全球原子力显微镜行业企业竞争分析
第十章 全球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生产商分析
第十一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二章 全球和中国原子力显微镜行业市场容量发展预测
第十三章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研究成果及结论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4-2025)
《2025-2031年玉米收割机行业市场运营格局专项调研分析及投资建议可行性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退火炉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及中国行业规模展望(2025-2031)-中金企信发布》
《全球及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中金企信发布》
《2025-2031年玻璃制造装备行业上下游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5-2031年全球与中国轴承行业主要企业占有率及排名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