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染料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通俗来讲便是纺织物染色中所用到的着色物质,在这里所提到的染料为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进行区分),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纱线及面料的染色印花、皮革染色、纸张染色、食品添加以及塑料填色领域。国内染料生产主要以分散染料、活性染料为主,还原性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为辅。国内纺织品面料主要是化纤和棉,对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国内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生产企业相对较多、竞争较为激烈。染料中间体泛指用于生产染料和有机颜料的各种芳烃衍生物,主要来自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苯、甲苯、萘、蒽等芳烃为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有机合成而制得。染料中间体的品种很多,较重要的就有几百种。其中最重要的染料中间体有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2-萘酚、蒽醌、1-氨基蒽醌等。由上述中间体出发,再经过一系列有机合成单元过程可生成各种结构染料。
目前,我国染料行业内的企业达300多家,但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染料企业中,市场集中度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监管形势趋严,部分环保处理能力相对较差的染料生产企业被关停,拥有较强环保处理能力、核心技术和规模效应的大型染料企业凭借环保、成本、质量等方面的优势,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市场集中度呈现出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据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0-2026年全球及中国染料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染料产量达92.8万吨,表观消费量达69.7万吨,产量在全球占比约70%,是染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近年来,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2017年,分散染料总出口105306.91吨,同比增长16%,分散染料进口量1925.15吨,同比下降7%;活性染料总出口量36396.61吨,同比下降5%,进口量13006.30吨,同比增长14%。总的来说,中国生产染料中,约30%被出口消耗。2018,2019年净出口量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
未来,我国染料行业的发展将呈以下趋势:
1、环保趋严,染料中间体和染料行业集中度提升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促使我国政府加快完善环保相关立法的脚步,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在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趋势下,染料中间体行业不断有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受到监管处罚,染料中间体行业会有大量中小企业退出,行业市场份额逐渐向具有节能环保生产技术优势和环保处理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集中,这促使行业利润水平进一步分化。未来,行业内企业并购整合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这也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2、清洁生产、环保型、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积极鼓励染料行业向节能环保转型升级,《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绿色发展进程,加强纺织绿色制造基础管理,开发推广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科技进步,发展生态环保染料及助剂、研发推广节水,节能工艺技术,开发应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废水、废气处理技术”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随着我国环保法的实施和执法力度加大,国内染料领先企业积极投入低污染、低能耗的产品开发和污染物清洁治理技术的应用。
3、数码印花为代表的绿色印染方式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印染行业正逐步向“无污染、低耗能”的目标前行,“绿色印染”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数码印花成为当前“绿色印花”新技术的代表。由于传统的纺织印花存在效果单调、生产时间长、水资源耗费多等缺点,而数码印花技术则突破了纺织印花的瓶颈,其通过影像处理软件、喷印机、喷印墨水、喷印基材处理的结合,将图案喷印到纺织物上,具有图案设计及色彩变化的多样性。数码喷墨印花符合国家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国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印染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列入科技创新重点工程。
4、行业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我国染料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行业集中度已经相对较高,部分龙头企业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拥有较好的毛利水平和盈利能力。由于染料各个环节的产品质量紧密相关,一体化生产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同时一体化生产有利于采用集中采购、集中供能、集中处理“三废”等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优势和发挥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更高盈利水平。我国染料龙头企业均采取产业链一体化的策略,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随着我国染料产业成熟发展,产业链一体化的构建已成为龙头企业增强盈利能力、构筑竞争壁垒的重要战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