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业态势预测:我国肉鸭行业生产有望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全球与中国肉鸭市场规模调研报告(产业链、市场份额、主要厂商及区域分析)》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小巨人&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肉鸭行业全球及中国近三年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2024版)》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蛋鸡养殖市场发展战略研究及投资可行性预测咨询报告》
《2024-2030年鸡养殖行业市场调研及战略规划投资预测报告》
《2023-2029年全球及中国畜牧养殖业设备市场监测调研及投资潜力评估预测报告》
《奶牛养殖市场发展战略及投资前景预测咨询报告(2024版)》
1. 行业概述
鸭肉食品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鸭肉产品己经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质来源。肉鸭产业链包括种鸭育种及养殖、商品鸭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分割、食品加工、羽绒加工等多个环节,是中国传统特色产业,是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和居民消费非常重要。
2.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肉鸭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尚处于启蒙阶段,地方鸭业生产仅限于供应鲜活市场,所具备工厂化养殖加工条件的企业规模较小。随着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及国际市场对鸭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国内鸭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容量逐渐增大,特别是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养鸭业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鸭的饲养总量快速增长,鸭加工企业应运而生。同时,近年来国内外的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已由数量满足转变为质量满意,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均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由于鸭产品符合上述需求,需求持续旺盛。近年来国内肉鸭出栏量保持在30亿只左右,受2018年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肉鸭出栏量急速增加至42.68亿只,2020-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商品肉鸭出栏量增速放缓然后下降,2020年肉鸭出栏量为46.83亿只,较2019年增加9.72%;2021年为41亿只,同比下降12.45%,但仍较2018年出栏量上升约40.75%。
近年来,我国肉鸭产值由2016年的744.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57.24亿元。2020年-2021年,受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猪肉供应持续恢复的影响,包括肉鸭在内的其他肉类价格及需求虽较2019年有所下降,2021年产值下降为1,017.40亿元,但仍较2018年上升约30.87%。
3.竞争格局
我国目前饲养的肉鸭品种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快大型肉鸭品种,包括瘦肉型肉鸭、烤制型北京鸭两类,其中,瘦肉型肉鸭主要是以樱桃谷鸭为主体,其特点是胸肉、腿肉率高,皮脂率低,适合产品分割;烤制型肉鸭主要以南口1号、京典北京鸭等皮脂率较高的北京鸭为主,适合烤制;其二,各地饲养的肉蛋兼用型品种,包括建昌鸭、高邮鸭、巢湖鸭等,满足各区域化市场需求;其三,以放牧饲养为主体的多种小体型蛋鸭品种,其公鸭用于生产鸭肉,市场占比很低。
4.发展趋势
传统的小规模肉鸭散养数量不能满足规模化屠宰线需求,并且对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南方是鸭产品的主流消费区域,但南方人员密集,环保压力大,禁养区域正逐步扩大,一些规模化养殖企业转向北方建场养鸭,发展规模化生态养殖和零排放旱养。肉鸭笼养是行业趋势,对鸭舍要求较高,要求密闭式饲养,特别是通风方式的改进,要求养殖者对房舍建造投入大大增加,对大规模养殖企业较为有利。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肉鸭养殖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肉鸭行业传统的零散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要求,提质增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已成为肉鸭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在此背景下,许多肉鸭养殖企业开始拓展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开拓深加工和终端产品销售,打造多元化的优、特产品以及推动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同时降低成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