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 245697

【咨询热线】010-63858100/400-1050-986 

【24小时咨询】13701248356 

【交付方式】EMS/E-MAIL 

【报告格式】WORD 版+PDF 格式 精美装订印刷版 

【订购电邮】zqxgj2009@163.com 

【企业网址】www.gtdcbgw.com , www.bjzjqx.com

可根据细分需求个性化定制 

报告定价: 
折后定价: 电议

数量: - + 件(库存件)
报告介绍

2024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3年中国金融行业联络解决方案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024-2030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分析及优势企业竞争份额评估报告

交易处理类系统行业市场调研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2023版)

2023-2029年中国财税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预测报告

1、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概述

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组而成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和改革历程紧密相关。农村信用社是由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组成的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农业合作化时期:支持集体经济(1950-1978)

农村信用社组建初期,按照合作原则和民主办社的方针,为入股社员提供金融服务,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广泛吸收当地农民存款,服务于当地农民,为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信贷、结算服务,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

2)信用联社时期:支持商品经济(1978-2003)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的报告的通知》,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体系,建立农村信用联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扩大了农村的融资、借贷能力,为支持集体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商行时期:服务‘三农’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地方经济(2003-至今)

根据《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进行改革,有条件的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完善合作制体制。通过改革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融资、信贷能力,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现状,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金融机构开始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2、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

1)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农村商业银行扎根当地,服务地方,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中获取持续的业绩增长。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格局。在支持“三农”、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共识的情况下,地方经济的稳步提升,区域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将直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实现区域经济和农村商业银行业务的双赢。

目前,在大型城市之外的地方经济中,银行之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相对有限,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城镇和农村拥有最为广泛的网点及客户群。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商业银行仍是中小城镇、农村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主要渠道之一,而扎根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深度及金融机构所处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业绩的提升速度。

2)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

农村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是地方中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和个人商户。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小微企业业务的战略定位,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小微金融商业模式,建立小微企业的贷款绿色通道和多样化的产品体系,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20年6月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明显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增量、降价、提质、扩面”。

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配套信贷政策的持续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体系的日趋多元化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将有力地推动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成长和业绩提升,为地方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

3)银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转型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契机,风险防控和业绩提升同等重要。近年来,各项监管政策更加强调农村商业银行在快速扩张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防控能力以及面临无法及时化解的风险,要求银行全面排查存量风险和增量风险、重点业务和重点区域、显性问题和潜在隐患等可能出现的问题,重点强化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投资业务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管控。随着农村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增长,风险防控能力决定了银行业务的扩张边界,是决定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

4)利率市场化下区域竞争力水平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空间可能会缩窄,从而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银行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为避免在存贷款利率方面的恶性竞争,银行需要持续的业务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符合“三农”、中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体系,根据中小城镇、农村金融的特点,对产品进行实时的调整,提供让客户满意的金融服务。

3、农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1)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发展动力

持续加强党建引领,通过“党建+”模式,加强统筹谋划,做优顶层设计,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品牌创建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深化品牌矩阵建设,扩大品牌集聚效应,汇聚业务发展的强大动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和农商银行业务融合发展。

加强思想教育,在全行范围内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把“党管金融”写入章程,明确党委会是经营层会议、行务会、董事会、职代会和股东大会的前置程序,提高总行党委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保落实的能力和定力。

把党的领导融入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拓宽党建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对党建和业务实行“双主业、一条线”管理,实现同频共振,同心同向。

2)坚持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是当前中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持续加大资源倾斜,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般存在抵押品不足和经营情况不透明两大问题。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往往还存在贷款难和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为实现普惠金融,建立区域内小微企业的信息库,并以此判断企业的资信情况是支持小微企业的基础。这需要银行长期扎根地方,对地方经济运行情况、企业运行状态甚至是企业家本人具有可供判断的认知。这既构成对外来银行的进入壁垒,同时也是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成长的空间所在。

农村金融机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入,支持实体经济,为地方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22年6月末,农村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增加至6.7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比例为30.51%。未来,农村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在小微企业贷款的优势,开拓创新,为实现普惠金融贡献力量。

3)坚守支农定位,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商业银行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紧跟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前布局未来的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好在县域的品牌优势,并利用好国家对“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巩固和抢占区域或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范围主要为中小城镇及附属的广大农村区域,客户也主要为涉农的小微企业和农村、中小城镇居民。农村商业银行的天然“亲农”属性将在经济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以下要求:①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②加大现代农业基础支撑金融资源投入;③强化对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④稳步提高乡村建设金融服务水平;⑤持续推动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⑦持续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⑧加强考核评估和组织宣传。政策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为满足服务“三农”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商业银行需实现规模扩张,按照“股东本土化”和“股权多元化”原则,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提升资金支持能力;同时,需创新业务发展,提高盈利能力,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支农”的发展模式。

4)坚持科技优先,打造现代性银行

随着“新一代”农民群体逐步成长,对现代化的金融设施和服务的要求逐步提升,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现代化金融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的建设。具体方式为:①持续推动大数据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加强数据库、客户信息系统等大数据基础建设,持续抓好数据治理、提高数据质量,为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②稳妥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产品设计、风险防控、精准营销等场景的应用,全面提升农商银行营销能力、运营效率。积极推动政务大数据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审慎探索开展与优质数据服务商的合作,在精准营销、精细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③在符合监管政策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合理发展中间业务、投资业务等,实现业务收入的多元化。

5)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打造稳健性银行

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持续完善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等方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体方式为:①持续推进与业务规模及其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激励、问责机制和有效的风险监督评价机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收益与发展的合理匹配和有机统一,促进全行风险管理水平提升;②建立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严格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审慎合规经营,形成农商银行特色风险管理文化;③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控、补偿能力;④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的跟踪监测,重点防控电子银行、网络攻击等领域风险;⑤加强员工行为管理,严守风险底线,强化案件防控机制建设,防范道德风险。


分享到:
Products / 购买了此报告的客户还购买了以下的报告 More
2025 - 08 - 22
售价:RMB 0
全球与中国铍市场深度调研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1年-中金企信发布 铍(Be)属于稀有轻金属,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具有密度低、中子散射面积大、比刚度高等特点,主要产品有铍零件、铍片、铍窗、精密铸造铍铝合金、粉末冶金铍铝合金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核工业、航天航空等领域。1、铍产品特性分析Be元素具有的剧毒特性和严格的防护要求,我国拥有亚洲最大的Be元素存储量,因此,完善和发展Be-Al合金产品是国防发展和高新技术进步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Be加工体系完善,但是高端Be合金生产能力弱,进口比例占比很高。发展Be-Al合金,完善高端制造产业,特别是航空航天领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措施。Be应用在战略导弹的导航系统中,极大地增强了惯性组件的性能。此外,利用Be-Al合金的优异性能制造战斗机、飞行器等更是实现国防技术快速进步的关键。2、铍产业链结构分析铍产业链的上游是铍矿石的开采,自然界中具备商业开采价值的铍矿石仅两种,绿柱石、羟硅铍石,绿柱石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铍生产原料。产业链中游是铍的提取及加工处理,通过破碎、冶炼、浸出等一系列工艺制取得到产业链中间产品氢氧化铍,再根据不同用途生产铍铜合金、氧化铍和金属铍等终端产品。产业链下游是铍产品在各行业的应用,主要包括核工业、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领域,在很多应用领域中铍是唯一适用或首选材料。3、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全球铍产...
2025 - 08 - 22
售价:RMB 0
2025-2031年消防装备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环境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1、行业概述消防装备行业是指专注于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及安全逃生等相关设备与器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产业集合。该行业产品体系多元且复杂,主要包括消防车辆、灭火器材、报警设备、应急照明、防护装备、破拆工具以及智能消防系统等多个领域。根据中国国家标准《消防装备分类与代码》的规定,消防装备可划分为以下13个大类:消防车辆、消防飞机、消防船艇、消防泵、灭火器材、消防供水器材、消防通信器材、消防防护装备、消防探测报警设备、灭火设备、消防梯、消防破拆工具和消防救援装备。2、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数据显示,中国消防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约9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超过1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3%,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特别是在2021至2023年期间,在政策推动和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的驱动下,市场增速显著加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2.5%。2023年,中国消防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实现1720亿元,同比增长11.8%。从产品结构来看,灭火装备占据最大比重,约为35%;报警设备占比约25%;防护装备占比约20%;救援装备约占15%;其他配套设备合计占5%。区域方面,华东地区占据全国最大的市场份额,达36.8%,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紧随其后,分别占20.1%和18.5%。这一区域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及消防基础设施...
2025 - 08 - 21
售价:RMB 0
“十五五”中国抗生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展望分析(2025)-中金企信发布 一、抗生素行业概述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用就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包括完全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硝基咪唑类药物等,另外某些抗生素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以外的作用,如抗肿瘤的抗生素等。二、抗生素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全球抗生素市场规模达3439.15亿元(人民币),中国抗生素市场容量达894.18亿元人民币。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抗生素市场规模将达4713.95亿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4%。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三、抗生素行业产业链结构抗生素行业产业链上游是原料药、中间体供给行业以及辅助材料供给行业,上游市场的产量规模、产品质量以及产品价格对抗生素行业的发展存在重要影响;行业中游为抗生素研发生产;行业下游主要分为流通行业和终端消费领域,流通领域包括医院、药店、电子商务平台、种植业以及畜牧业等,下游市场的成熟发展,有利于提高抗生素的销售规模和销售领域。四、抗生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我国抗生素行业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参与竞争,形成了多个竞争梯队。注册资本大于10亿元的企业(如川宁生物、健康元、威奇达等)占据了市场的...
2025 - 08 - 20
售价:RMB 0
全球与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建议预测评估报告(2025版)一、水下机器人行业概述与分类水下机器人是指能够在水中自主或半自主执行作业任务的智能化装备系统,按照工作模式可分为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和混合型水下机器人(ARV)三大类。应用场景看,水下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开发、海洋科学研究、水下工程作业、军事防务、应急救援及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其功能从最初的简单观测扩展到复杂的水下焊接、采样、爆破等高难度作业。二、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7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2.3%。北美地区以3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欧洲和亚太地区分别占29%和26%。中金企信研究数据显示,2018-2023年全球行业复合增长率为9.7%,呈现稳健上升态势。从竞争格局看,国际巨头如Oceaneering International、Saab Seaeye、TechnipFMC等凭借技术积累和项目经验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8-12%,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水下机器人行业发生并购案例15起,总金额超过20亿美元,表明行业整合加速。应用领域方面,海洋油气仍是最主要市场,占比45%;但科学研究和水下基建领域增速显著,分别达到18%和15%。数据...
全国统一代理热线:
400-1050-986
服务时间:工作日 9:00—17:30
邮编:330520
专业团队权威咨询诚信服务客户至上
  • 加微信在线咨询

  •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更多活动惊喜等着你!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回到顶部
网站对话
在线营销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