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交通领域工程咨询行业细分领域技术水平特点分析及未来发展态势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交通领域工程咨询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交通领域工程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金企信编制》
《2024-2030年安全应急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预测报告》
《2024-2030年殡葬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战略预测研发报告》
《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发展动态监测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4版)》
1、所属细分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总体上,交通工程、城市建设领域涉及基础建设项目,对于勘察设计企业技术水平有着较高要求。对于不同规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一般需求的技术有所不同,通过企业所获得的相关资质情况可以明确企业可承接项目的规模,从而了解企业在勘察设计方面的技术水平。国内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相对较少,而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交通发展相对较早,外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规划理念较为领先,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持续投入,行业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持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特点主要情况如下:
(1)区域性强:交通规划设计业务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是因为各地的城市交通带有明显的城市个性,与城市规模、布局形态、路网结构、经济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项目所在地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单位,具备较为丰富的属地项目经验和业绩,同时可以建立属地交通及城市建设的相关数据库,在业务竞争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勘察设计依赖服务方的配合,尤其是在服务及时性、可追踪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地的企业以其自身的服务半径优势可以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
(2)行业集中度低: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共有27,611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与统计。其中,工程勘察企业2,885个,占企业总数的10.4%;工程设计企业24,726个,占企业总数的89.6%。2022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收入1,077.7亿元,工程设计收入5,629.3亿元。按照以上数据,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勘察设计领域平均收入约为2,429.1万元,“大行业、小企业”特点突出,企业数量多,平均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不高。
(3)资质分布不均匀:资质分布上,由全国建筑市场监督公共服务平台3查询可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企业362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企业88家,工程设计公路行业甲级企业226家,拥有综合和专业甲级资质的企业相对偏少,资质分布相对不均。
(4)技术密集型特点:随着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规划设计涉及国家交通根基,从业企业一般都是轻资产、重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类企业。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运用智慧和经验,结合相关技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
2、进入本行业主要壁垒:
(1)资质壁垒: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等行业规章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的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勘察设计业绩等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活动。勘察设计企业必须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这是国家相关部门对本行业企业从业资质的要求,也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技术和人才壁垒:交通规划设计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地质、水利、人文、经济等,对技术人员技术能力及技术全面性有着一定的要求。根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对工程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的企业实施个人注册职业管理体系,必须要取得相应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的人员才能以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的名义从事工程勘察设计、咨询管理等相关业务活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出行交通的需求逐渐从单一通行向智能化、效率化通行转变,促使传统交通规划设计行业进一步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其他领域技术。因此规划设计相关业务的开展及规模的扩大,需要依赖信息领域技术的跨界融合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3)项目经验和品牌壁垒:企业在具体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等活动中,需要根据客户方要求,针对当地具体的情况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案,因此项目经验的积累有利于企业在具体的作业中快速制定解决方案,大大提升规划设计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在参与客户招投标的过程中,以往项目业绩情况、企业品牌形象等是客户评价企业项目执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较长时间积累的行业从业经验及高质量的品牌荣誉是保证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承接项目时,行业中有成功设计、管理、运作经验的企业能够占据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形成一定项目经验和品牌壁垒。
3、行业发展态势:
(1)行业发展概况:
①交通领域工程咨询行业前景广阔:从我国GDP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宏观因素来看,工程咨询作为我国工程建设产业的重要部分,前景十分广阔。2020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出现较大波动,但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幅下降后持续回升,交通投资、港口货物吞吐量率先实现累计正增长,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8,545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公路水路完成投资30,205亿元,增长9.8%。同时“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加大发展交通建设力度。全省综合交通建设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从2011年超1,000亿元到2017年超2,000亿元,再到2022年突破了3,400亿元,根据2023年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的部署,2023年,浙江交通将紧扣“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全力实施10项行动,确保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00亿元,力争达到3600亿元。工程咨询行业内企业数量、营收总额等作为衡量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受到国家宏观因素影响呈现出上升趋势。
根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共有27611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与统计,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22%。其中,工程勘察企业2,885个,占企业总数的10.4%;工程设计企业24,726个,占企业总数的89.6%。2022年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88万人。其中,勘察人员16.2万人;设计人员108.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0.5%。2022年全国具有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营业收入总计89,148.3亿元。其中,工程勘察收入1,077.7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3%;工程设计收入5,629.3亿元,与上年相比减少了2.0%;工程总承包收入45,077.6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2.6%;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收入1,014.5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5.2%。在国内宏观因素的影响下,工程咨询行业状态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②交通工程建设投资及力度保障工程咨询行业稳步发展:
A、公路领域: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公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公路建设投资总额由2010年的11,482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28,5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92%。2016年浙江省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00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47%,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为“十三五”公路建设取得了“开门红”。2021年,浙江省公路建设再度发力,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400亿元,其中公路水运投资2,000亿元、同比增长3.5%。另一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公路总里程由2010年的400.82万公里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535.48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2.44%;高速公路总里程由2010年的7.4万公里增长至2022年的17.73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7.55%。浙江省内,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浙江省统计年鉴》,浙江省高速公路从2010年的3,383公里增长到了2022年的5,289公里,复合增长率达3.79%。
B、水运领域: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水运建设整体投资从2010年的1,171亿元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1,661亿元,年均增长2.95%。尽管近年来水运建设投资整体有所降低,但是内河建设投资规模依然保持稳定。“十三五”以来,内河建设投资从2016年的552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867亿元,复合增长率6.66%。
浙江省地处沿江、沿海地带,且省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水运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条件。近年来,全省水运建设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浙江省水运建设投资从2010年的96.35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42%,居全国首位。根据《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内河千吨级航道400公里,内河规模化专业化泊位100个。沿海码头泊位专业化大型化水平显著提高,宁波舟山港形成穿山、梅山、北仑-大榭等三大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建成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战略中转基地;货物吞吐量达13亿吨,稳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达3,500万标箱,稳居全球前三。集装箱班轮航线数达到265条。内河Y型千吨级航道主骨架基本建成,内河码头泊位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9.2亿吨,其中,沿海港口15.4亿吨,增长3.4%。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335万标箱,连续5年全球第三。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的“新常态”。尽管水运建设总投资增速放缓,但对工程质量及绿色化、智能化程度要求不断提高,水运领域仍有巨大增长机会。
C、市政领域: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地快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5.22%。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不断加大,我国城市规模及空间结构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0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287.45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008.17公里,占比77.84%;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279.28公里,占比22.16%。
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的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从2010年的3.37万条增长到了2022年的7.8万条,年复合增长率9.30%。公共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从2010年的63.37万公里增长到了2022年的166.45万公里,年复合增长率8.38%。
浙江省近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同样迅速。根据《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大力发展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实施轨道交通“54321”工程。根据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协会发布的《2022年浙江省轨道交通线路概况(快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浙江省有7个城市投运轨道交通线路,达到999.96公里。其中地铁727.19公里,占比72.7%。城际(市域)铁路258.96公里,有轨电车13.81公里。2022年我省新增运营线路344.95公里,其中杭州新增174.44公里,位列全国年度新增线路第一位。
另一方面,根据《浙江省轨道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浙江当前轨道交通总体规模仍然与城镇化、经济增长水平不相适应,存在着布局体系缺乏统筹,各层次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为此,浙江省进一步发展浙江轨道交通,计划“十四五”期间总投资将超4,000亿元,其中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里程超800公里(含既有线改造里程),总投资超1,500亿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超400公里,总投资超2,500亿元,因此浙江省省内市政交通发展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公路、水运、市政等交通工程建设的投资及建设力度逐年加码,充分保障了交通工程咨询行业稳步发展。
③交通工程养护市场巨大,工程检测领域前景可观: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工程咨询行业正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2022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达535.03万公里,同比2021年增加9.87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高达99.90%。据国家财政部数据,随着公路养护里程的增加,国家对公路养护管理的投入也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样浙江省内公路养护市场不断扩大,农村公路提升改建需求程度上升。仅2019年,浙江省计划实施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养护大中修达到1,800公里,计划新改建提升农村公路超8,000公里。同年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赴浙江省开展“十四五”养护管理规划调研,进一步明确持续大力发展公路养护工作。
道路检测是道路养护工作中首要进行的作业环节,利用检测设备或技术对拟养护道路进行路段检测、监测,然后对待养护路段、工程建筑进行针对性养护修复,在提高养护效率的同时降低养护成本。因此,受到公路养护市场增量刺激,工程检测业务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出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监督总局相关数据,2022年国内建筑工程检测规模达到689.45亿元。根据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内公路水运工程检验机构中,获得甲级资质的已经达到230余家,具有乙级资质的已经突破1,600余家,等级证书总数超2,900个,行业规范程度提高的同时,竞争进一步加剧。从结构上看,主要业务集中于公路工程领域,水运工程检测机构相对较少。从具体机构资质分布来看,不管是公路还是水运,处于甲级资质的机构数量仍然较少,乙级和丙级资质机构在全国企业中占比超过90%。结合我国公路交通工程养护情况与工程检测行业相关情况,我国检测行业对高技术水平的机构仍具有较大需求,工程检测领域前景可观。
④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为工程咨询行业带来新机遇:智慧交通指在交通领域充分运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提供全过程的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智慧交通充分运用车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既服务于交管部门,用于缓解交通拥堵、提升效率、减少污染,同时也服务于民众,基于用户群体建模及大数据引擎,为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出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近年来,交通领域相关政府单位持续出台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受到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双重作用,智慧交通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另一方面,针对智慧交通领域相关研究数量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依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5-2022年中国智慧交通相关专利公开量高速增长,2021年智慧交通相关专利公开量为871件,同比增长59.23%。2022年智慧交通相关专利公开量为1,305件,同比增长49.83%。反映出国内智慧交通行业技术研发较为活跃,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服务体系,对应的规划设计业务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理念,融合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相较于传统规划设计业务表现出增量化特性。因此,随着智慧交通市场和研究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规划设计类企业将会面临新的机遇。
(2)行业发展态势:
①交通工程咨询技术难度上升: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大力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京津冀暨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成渝等重点区域交通连片成网。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地缘广阔,经过的山区、滨海等相对复杂地质的道路工程相对较多,复杂地质情况下展开交通工程咨询依旧存在许多障碍,如地形条件杂乱恶劣、环境改变大、不可控因素多等。此外,山区公路路途规划中既要保证山区公路的规划质量和概括布局作用,又要遵从经济性原则,使得交通工程咨询的技术难度有所上升。
2017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全面推进实施绿色交通发展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绿色交通发展制度保障体系。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强力开展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等创建活动。绿色、生态友好型的交通工程咨询需要融合更多跨专业技术,对工程咨询类企业能力要求也更加多元。
②新基建促进交通工程咨询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随着国家5G、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加码,各大中型城市鼓励传统优势产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上线上云”,推广协同制造和个性化定制新模式,加快上下游企业在一些关键性环节实现智能化转型。传统交通工程咨询企业正在采取一定措施,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例如:BIM设计的应用实现规划设计“标准化、一体化、精细化、自动化”,逐步提升交通规划设计效率,完善交通规划过程中数字化措施;利用物理传感器和多渠道冗余通讯的方式建立勘察现场与数据中心的连接桥梁,对工程对象进行精准实时监测,极大地提升了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养护的作业质量,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大背景下,层出不穷的新型融合技术不断为传统交通工程咨询行业赋能,促进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③设计出海趋势明显:我国交通工程咨询企业依托丰富的国内业绩和实施经验,以及一定的成本、工期和质量优势,面临着诸多海外发展机遇。具体而言,在大量发展中国家,新城建设、城镇化发展、居住改善等需求日益强烈,衍生出海量业务。凭借“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优势,中国的交通行业已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港口、公路、桥梁、高铁、建材、设备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已连续数年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中规模最大的专业领域,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2021年新签合同额64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新签合同总额的25%。海量基建需求的出现也意味着大量的设计需求,跟随着中国建设“出海”的浪潮,国内规划设计单位也在积极布局国际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