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地位证明:2024年锦纶民用丝进出口、市场供需现状及国内市场消费前景研究预测-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锦纶民用丝市场调研报告,全球及中国行业规模展望(2024-2030)-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3年涤纶短纤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分析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市场规模预测:我国金属纤维及其制品市场规模预计在2026年达到约41.63亿元》
《2024-2029年合成纤维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牛仔面料市场调查与行业发展分析研究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2024年我国纺织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发展将呈持续增长趋势-中金企信发布》
(1)跨境电商产业政策现状及市场运行现状分析:2023年,国家对跨境电商行业给予了大力的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简化进出口手续等,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跨境交易便利化。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跨境电商的竞争力,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加入该行业,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2023年1月,我国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的公告》,出台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免退补政策。国家积极鼓励国内电商走出去,带动更多产品出口,这既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为各国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中国产品,也有利于带动国内产业发展,更快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202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发展,在我国22个城市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跨境出口电商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其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测算,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额为23.77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额为17.99万亿元,同比下降0.3%。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跟东盟双边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双边贸易规模达到6.41万亿元,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也连续多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跟欧盟双边贸易往来达到55,05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35,225.9亿元,同比下降5.3%;自欧盟进口19,832.9亿元,同比增长4.6%。欧盟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期,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到19.47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
(2)化纤产业政策及影响分析:化纤产业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二十、纺织”第1项“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CDP、ECDP)、碱溶性聚酯(COPET)、高收缩聚酯(HSPET)、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非结晶聚酯、生物可降解聚酯、采用绿色催化剂生产的聚酯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已烷二甲醇酯(PCT)等新型聚酯及纤维的开发生产,阻燃、抗静电、抗菌、导电、相变储能、智能温控、光致变色、原液着色、吸附与分离、生物医用等差别化、功能性化学纤维的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智能化、超仿真等功能性化学纤维生产原创性开发高速纺丝加工用绿色高效环保化纤油剂”。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高性能纤维研发制造能力满足国家战略需求。
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规模进一步发展,行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2022年4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化纤行业与纺织业协同布局,加快发展高性能纤维,并从完善创新机制、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高性能纤维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
目前,市场对于高性能纤维的发展较为乐观,甚至一度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发展体系,导致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建设水平不高、生产规模较低等问题,限制了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发展,《意见》的提出为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浙江省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行动方案(2020—2025年)》指出:推进纺织印染智能化改造,促进化学纤维差异化功能化、纺织面料高端化绿色化、服饰家纺品牌化时尚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
(3)国际原油市场运行现状:2023上半年,国际原油宽幅震荡走跌。主要因欧美通胀水平下降缓慢,美联储及欧洲央行持续加息对经济产生负反馈。尤其是3月份,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更加剧了油价的跌势;下半年,在石油输出国减产的背景下,以及进入欧美出行需求旺季,市场在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的加持下,在7月到9月中上旬油价持续上涨。9月中下旬以后因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市场进入下跌通道,需求预期下降。同时石油输出国深化减产的力度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油价展开下半年最大的一波跌势。
(4)锦纶民用丝市场现状:2023年锦纶丝需求强劲,价格整体上行。一季度,前期因放假阶段纺丝需求较差,3月以防晒为首的多个产品领域需求大增,部分规格供不应求,远超原料以及常规规格,形成独立行情;二季度,因需求较好,丝厂转产增加,5月因上游原油及大宗商品震荡下行,丝价随行就市,逐渐回落,6月逐步企稳;三季度,因油价、纯苯上涨推动,丝价跟随原料逐步上行,直至9月下旬,丝价随原料高位回撤;四季度,因冷空气叠加双11购物节,羽绒服、冲锋衣、加绒芭比裤等秋冬产品成交放量,织造厂采购需求增加,丝价随原料窄幅波动为主。12月纯苯大跌,但CPL整体偏强,丝价在观望中也适当跟涨。
(5)锦纶民用丝进出口现状:据海关统计数据,2023年锦纶6民用长丝进口0.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4万吨减少了41.5%,进口量缩减幅度较上一年继续扩大。出口21.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9.6万吨增长了8.8%,其中锦纶民用长丝出口9.3万吨,同比-11.7%;锦纶加弹丝出口12.1万吨,同比增长32.3%,以出口土耳其的增长最为突出,主要替代其他供应为主;其次巴西、越南。增速相比去年进一步收窄,主要因为长丝出口萎缩导致,这也是海外终端需求整体疲弱的原因。
(6)锦纶民用丝利润分析:2023年,因需求较好,锦纶丝效益较去年下半年整体提升。由于报告期内DTY新增装置不多,且DTY市场多孔、消光、细旦需求相对较好,加之出口量增长明显好于长丝、出口价格也好于内盘,DTY加工费整体好转。不过,在今年需求较好的基础上,常规规格加工费继续提升也有难度,主要考虑还是未来2-3年计划新增产能较多,锦纶丝厂保护客户渠道的共同预期下,加工费调涨的比较理性。
(7)锦纶民用丝库存情况:2023年,锦纶民用丝年均库存为23.8天,相比去年同期的32.8天明显下降。从月度变化来看,除了6月下旬、8月下旬、10月上旬以及11月有适当累库,其他时段丝厂产销整体较好,特别是3-4月多个产品规格超卖较多,部分丝厂排单需要一个月以上。总体来看,今年丝厂库存虽有波动,但整体不高,需求稳健。
(8)锦纶民用丝负荷情况:2023年,锦纶民用丝年均负荷82.2%,相比去年同期的75.0%明显上升。
(9)锦纶民用丝供需现状:2023年,内需的主基调是经济的恢复增长以及爆品需求加持,锦纶丝需求增量远超预期;而海外终端消费恢复缓慢,伴随着全球通胀、经济衰退的风险,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缩减,并且锦纶丝出口增速也随之收窄。不过,因内需增长强劲,丝厂全年保持偏高负荷生产,且需求好的粗旦规格不少,叠加锦纶丝超过20万吨的新产能投产,锦纶丝产量增长达20.9%;再除去锦纶丝净出口量部分,表观消费量增速达21.7%,增速创历史新高。
(10)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023年,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等多重困难挑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行之有效,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恢复、就业形势的不断改善、市场供给的稳步提升和优化,加上促消费政策的发力显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将不断巩固,将支撑我国化纤行业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
近几年,随着锦纶市场需求正不断加大,我国锦纶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二氧化碳达峰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炼制能力将达到每年10亿吨。展望将来,受到强劲内需推动,预计石油炼制能力于2026年将增加至1020.0百万吨。目前,锦纶已成为纺织领域仅次于涤纶的第二大合成纤维。
锦纶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当气温在零下40°C以下时,其回弹性变化也不大,是目前制作极端户外运动服的首选材料。除了耐低温,锦纶在强度和耐磨性、吸湿性等方面还具有突出特点,这使得锦纶面料在户外、运动、防寒、休闲服装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
未来锦纶行业将加快规模化、一体化趋势,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成本将进一步压缩,随着竞争的加剧,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也将加快,行业集中度还将进一步提升。随着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于高吸湿排汗、抗菌、抗紫外线等功能性和差别化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生产高附加值的差别化、功能性、再生环保的锦纶产品,已成为行业发展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