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占有率认证:2024年中国高阻隔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研究-中金企信发布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高阻隔包装材料行业总体规模分析及主要地区产能产量分析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行业冠军证明:高阻隔包装材料行业全球及中国近三年市场占有率研究报告(2024版)-中金企信发布》
《2023-2029年灭火毯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2023-2030年毛巾市场上下游分析预测及竞争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2023-2029年呼吸面罩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
《2023-2029年滑雪装备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环境评估预测报告》
1、塑料薄膜制造业发展现状:塑料薄膜是指用PE、PP、PVC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具有防潮抗氧、气密性好、轻质透明、韧性良好等优异性能特点,用于生产包装材料和覆膜层。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塑料薄膜产品可分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尼龙薄膜等类型;根据用途的不同,塑料薄膜可分为农用薄膜、包装薄膜、透气薄膜、水溶薄膜和压电薄膜等。
全球塑料薄膜市场在饱和的工业市场和新兴国家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参与者众多,全球主要的生产商位于中国、北美、日本和欧洲等国家。虽然在该领域有很多参与者,但其核心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由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制造商主导。
我国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起步于1949年,从诞生至今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1949-1974年是国内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起步初期,这一时期行业停留在技术含量低、产能规模小的阶段。1975-2000年间,国内的企业由于缺少核心生产技术,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及成品率低、产品品质差、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为了提高生产技术,1985年我国引入了日本的技术,由此开启了技术引进的进程,促进了国内塑料薄膜制造行业的发展。2001年至今国内塑料薄膜制造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国内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品质和产品种类显著提升。同时,随着资本的不断注入,塑料薄膜制造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和产能规模大幅提升,产品年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功能更加多样化,使得国内塑料薄膜制造行业保持高速率的持续发展。
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塑料薄膜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塑料薄膜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金企信数据显示,国内塑料薄膜年产量从2014年的1,261.8万吨增至2017年的1,454.3万吨,较高的产品市场需求与大量的资本注入是2014年至2017年塑料薄膜年产量上涨的主要原因;2018年,在环保政策趋严、行业标准提高和监督处罚力度加重的影响下,塑料薄膜产量下滑至1,180.4万吨;2019年出现明显回升,2020年产量略有下滑,为1,503万吨。随着塑料薄膜制造企业对新政策的逐步适应、产业结构的陆续升级、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多样化,未来塑料薄膜年产量预计将会持续稳定增长。
2、塑料包装制造业发展现状:塑料包装是指以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材料,在增塑剂、发泡剂、稳定剂等添加剂的帮助下,通过吸塑、注塑、吹塑、挤出等成型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包装、收纳、保护、缓冲、隔离等用途的塑料制品。塑料包装可分为塑料包装膜、塑料编织品、包装箱及容器、泡沫塑料和包装片材等。由于具有方便流通、保护商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等优点,塑料包装制品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医药等领域,是包装材料中占比第二高的品类,仅次于纸包装。
塑料包装行业是全球性的、持续发展壮大的产业。伴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现代商业、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包装产业迅速在全球崛起。由于具备保护商品、便于流通、方便消费、促进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多重功能,包装产品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高阻隔包装制造业发展现状: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挤出聚乙烯薄膜复合到金属箔上作为阻隔性包装材料,也包括在金属箔片基材上的加工技术,由于箔片材料很薄,且阻隔性很好,所以,当时就认为高阻隔工业已经形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不少聚合物生产商,开始把用于包装的阻隔性薄膜材料投放市场。当时,这种材料的加工方法都是采用聚烯烃材料作为粘接剂把类似的聚合物薄膜复合成多层结构的薄膜。
在高阻隔包装产业发展初期,消费者的要求是市场发展的第一要素,但成本问题也是这种新材料开发中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开发出的包装产品一方面需要达到消费者对食品保鲜等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生产者成本可控、有利可图的目的。要使聚合物包装达到替代金属罐、玻璃瓶或其他硬包装的目的,必须使用新的材料和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阻隔包装材料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开发利用,主要包括:
(1)PVDC,即聚偏氯乙烯,其制成的薄膜透明性、印刷性、耐化学性好,相对密度大,具备较好的化学阻隔性能和极低的透水和透氧性能,且比聚氯乙烯更坚韧、抗冲击强度更高;
(2)EVOH,即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其最突出的特性是能提供对O2、CO2或N₂等气体的高阻隔性能,使其在包装中能充分提供保香和保质作用;
(3)PA,即聚酰胺,也叫尼龙,具有透明性好、容易成型、强度高及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较高挺度的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阻气性和化学稳定性;
(4)镀铝或镀无机氧化物薄膜,即在聚烯烃或聚酯等薄膜上真空镀上一层0.05微米厚的铝或无机氧化物,真空镀铝的薄膜不但具有同基材相同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铝箔一样的高阻隔特性,而且薄膜柔软度好,避免了铝箔挠曲龟裂的问题。
同时,加工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应用,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共挤出技术。共挤出技术是使用数台挤出机分别供给不同的熔融料流,在一个复合机头内汇合共挤出得到多层复合材料的加工过程。利用共挤出技术可以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到一起,从而使制品兼具不同材料的优良特性,得到特殊要求的性能和外观,如防氧和防湿的阻隔能力,着色性、保温性、热成型和热粘合能力及强度、刚度、硬度等机械性能。同时,利用共挤出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制品成本、简化流程及减少设备投资,而且在复合过程中不使用溶剂,基本不产生三废物质,因此被广泛用于高阻隔包装材料的生产。高阻隔包装材料最初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的保鲜,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其他行业需求的发掘,现在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气(锂电)、食品、医药等行业,并且根据内容物的不同特性,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设备投入和技术要求也逐步提高,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塑料包装细分领域。
4、产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分析:目前,全球高阻隔包装薄膜规模呈现稳步扩张的态势,2024年全球高阻隔包装薄膜规模将达到805.9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079.7亿元,2023-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99%。目前欧洲是高阻隔包装膜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有大约30.2%的份额。
当前,我国高阻隔膜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阻隔材料的用量仅占包装材料总用量的5%,且长期以来国内市场一直由国际化工企业主导。2024年5月,由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院)开发、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能化)生产的TPVA-OBP阻隔应用材料入选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3年度化工新材料创新产品榜单,推动了国内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行业发展,降低了部分企业对高阻隔塑料包装材料的进口依赖。
与现有高氧气阻隔产品相比,TPVA-OBP树脂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可直接热塑加工,满足吹膜、流延膜、多层共挤、吸塑等加工成型方面的应用要求,解决了现有PVA薄膜溶液流延方法生产效率低、能耗高、不能生产多层膜的问题,切实降低了阻隔包装材料成本。
未来,高阻隔包装薄膜在包装行业中具有关键作用,用于阻隔氧气、水汽、异味等对食品、药品和其他易受影响的产品有害的元素。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可能影响高阻隔包装薄膜市场的一些关键驱动因素:高阻隔包装薄膜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广泛应用,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维持其品质。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对便利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增长将推动高阻隔包装薄膜市场的发展。同时,在医疗行业,高阻隔包装薄膜用于包装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以防止对其有害的外部因素的侵入。医疗行业的持续增长将促使高阻隔包装薄膜市场的需求增加。
总之,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可回收和可降解包装材料的需求增加。一些高阻隔包装薄膜制造商可能致力于研发更环保的材料,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创新材料的研发可能带来性能更优越、更轻、更环保的高阻隔包装薄膜,满足行业对更先进包装解决方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