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锌锰电池及锂离子电池行业产量、出口量、供需结构分析及下游细分市场需求规模前景研究预测
锌锰电池项目建议书-中金企信编制
2024-2029年锌锰电池行业市场监测及投资环境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制造业单项冠军”占有率:锌锰电池行业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有率专项报告(2024版)
1、电池的定义和分类: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与储存的装置,其行业细分且品类较多。电池按产生电能的原始能量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电池和化学电池。物理电池是利用物理效应,将太阳能、热能或核能直接转换成直流电能的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核能电池、温差发电器等。化学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把正极、负极活性物质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根据使用性质又可以将其分类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又称原电池,是活性物质仅能使用一次的电池,其在电量耗尽之后无法再次充电使用,如碱性锌锰电池、碳性锌锰电池、锂原电池等;二次电池又称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即电量耗尽之后可以再次充电使用的电池,如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在电池中,化学电池是最主要的电池。
电池的分类如下图分析

电池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现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紧密。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锌锰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产业规模位列世界前列,相关行业内的企业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锌锰电池的行业现状:
(1)锌锰电池的定义与分类:锌锰电池又称干电池,是以二氧化锰为正极,锌为负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的一次电池。锌锰电池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池,常见的锌锰电池型号有7号电池(碱性为LR03,碳性为R03)、5号电池(碱性为LR6,碳性为R6),属于国际标准化产品,尺寸大小、单体形状等具有国内外通用标准。锌锰电池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泛。虽然科学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更价廉物美的一次电池,但至今仍未有任何成功的迹象,可以预见,目前乃至较长时期内,尚无性价比更优的电池能取代锌锰电池。锌锰电池具有高功率、重负荷、放电性能好、电池容量高、储存寿命长、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小等优点。经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改进,碱性电池已不含铅、汞、镉等重金属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伤害,可以作为生活垃圾处理,与传统的碳性锌锰电池相比更加绿色环保,未来将成为锌锰电池的主流产品。根据电解液和工艺的不同,锌锰电池主要分为碳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
①碳性锌锰电池:碳性锌锰电池,又称为碳性电池、普通锌锰电池或碳锌电池,是发展历史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锌锰电池。碳性电池的外壳是作为负极的锌筒,电池中心是作为正极导电材料的碳棒,正极区为围绕碳棒的粉状二氧化锰和乙炔黑,电解液为氯化锌和氯化铵溶液。一般碳性电池放电均匀、自放电程度低,保质期长达24个月以上。密封圈设置了安全防爆结构,防止电池因不正当使用而可能产生的电池爆炸。碳性电池生产技术成熟、性能稳定且售价相对便宜,作为重要配件主要应用于遥控器、手电筒、电子秤、玩具和晶体管收音机等小型电子设备。
②碱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又称碱锰电池,碱性电池是在碳性电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碱性电池在结构上采用与碳性电池相反的电极结构,电解液为高导电性的碱性氢氧化钾,正负极采用高性能电极材料,其中正极材料主要为二氧化锰,负极材料主要为锌粉。高性能环保碱性电池无汞、无镉、无铅,对环境友好,可随生活垃圾一起处理。
与碳性电池相比,碱性锌锰电池使用高导电性的电解液和高能正负极材料,其反极式电极结构增大了电池正负极间的相对面积,碱性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内阻低、单位质量电极活性物质容量高等优点,容量为同等型号碳性电池的3-8倍,因此更适合于大电流放电及需要更长时间放电的场合。碱性电池主要适用于家用电器、电动玩具、智能家居用品、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仪器、新型消费电子、无线安防设备、户外电子设备、无线通讯设备、应急照明等高能耗、高电流电子产品。
(2)锌锰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①全球锌锰电池行业发展现状:锌锰电池的尺寸大小、单体形状等均具有国内外通用标准,是国际标准化产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器具日趋电子化,用电器具逐渐无线化和便携化,这都对作为独立电源的锌锰电池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从存量市场来看,作为移动照明灯具、遥控器、钟表、传统电动玩具、收音机、剃须刀等各类小型电器的配套电源,锌锰电池下游产业聚集了大量的日常必需品,市场规模较为稳定。因此,价格低廉、便于携带的锌锰电池具有较高的需求刚性,存量市场需求整体较为稳定。从增量市场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以锌锰电池为主要电源的新兴小型电子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电子门锁、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电子血压计、电子额温枪等,均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近年来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电子设备需求,尤其在远程遥控和医疗电子设备领域,锌锰电池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碱性锌锰电池为主,发展中国家和部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以碳性锌锰电池为主。全球禁汞、限汞步伐的加快,促进了环保碱性锌锰电池对含汞碳性锌锰电池的替代,加快了碱性锌锰电池的普及。2020年至2024年,全球碱性电池市场有望增长4.93亿美元,碱性电池市场未来将持续稳定增长。全球锌锰电池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和中国,其中全球知名的品牌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本土电池企业主要负责电池的OEM生产制造并出口至海外。但是随着全球技术的转移和迭代升级,我国也产生了全球知名的电池品牌商,生产销售自主品牌电池获得盈利。
②我国锌锰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A、我国锌锰电池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锌锰电池制造国,近年来锌锰电池总产量保持了小幅波动、总体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度全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锌锰电池为主)产量411.2亿只,同比增长0.7%。
2015-2021年中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锌锰电池为主)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B、我国锌锰电池出口现状:由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较高,许多知名品牌企业逐渐退出了生产环节,主要负责产品市场拓展、终端渠道建设和品牌管理,将生产环节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在当地直接设厂进行生产,或直接委托当地企业进行贴牌生产。中国的电池制造企业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较强的生产能力,借助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行业配套、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本等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锌锰电池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锌锰电池出口国。
在碳性锌锰电池方面,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44.99亿只;2021年我国碳性锌锰电池出口额为6.52亿美元。相较于碱性电池,碳性电池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低功耗、低电流电子产品中碳性电池有着长期稳定的需求。同时,在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价格更具优势的碳性电池存在着更大的市场需求。2021年我国碳性电池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及出口数量、金额情况如下: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在碱性锌锰电池方面,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量为145.03亿只,同比增长10.16%;2021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出口额为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9.40%。
由于欧洲、北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对产品性能与环保性要求较高,我国碱性电池出口目的地以该等地区为主。2021年我国碱性电池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及出口数量、金额情况如下: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锂离子电池的行业现状:
(1)锂离子电池的定义与分类:锂离子电池是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是二次电池技术中能量密度较高、综合性能较好的电池,从诞生之初起份额便逐年提升。与其他充电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根据应用场景,锂离子电池可分为动力类、消费类和储能类三大类,目前已经占据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和动力电池的主要市场,未来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和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将进一步占据储能电池等领域市场。
(2)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状况:
①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A、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锂离子电池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自1990年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以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赛迪智库出具的《锂离子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显示,在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下,全球锂离子电池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约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9%,增速较2019年提高10个百分点,出现加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二次电池市场需求将增至944亿美元。
B、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分析:传统的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3C类产品,近年来全球手机出货量及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产量接近天花板,增幅极为有限甚至出现负增长,智能穿戴设备、TWS蓝牙耳机、电子烟等消费电子领域成为新的爆发增长点,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市场占全球锂离子电池应用结构比重最大,占比为53.7%,其次为智能穿戴设备、TWS蓝牙耳机、电子烟等其他消费电子,占比为16.6%,智能手机和便携式电脑则分别占比为7.2%和9.0%,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合计占比超30%。
②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A、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锂离子电池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三大产业中的交叉产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直接带动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高速增长,2015-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不断增长。近年来,随着3C数码产品、智能穿戴产品对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稳定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和储能电池的需求扩大,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和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232.64亿只和239.28亿只,同比增长23.45%和2.85%。
2015-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随着5G及物联网技术等信息科技的成熟和普及、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各类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空间持续扩大。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规模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在2020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1,980亿元。
B、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情况:在进出口方面,锂离子电池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进口规模则逐渐降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出口方面,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金额为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进口方面,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进口金额35.4亿美元,同比下降5.1%,在2018年出现小幅增长之后再次下滑。2020年我国锂离子电池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至124.0亿美元,表明我国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越来越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国际市场十分可观。
4、下游市场需求情况:锌锰电池具有制造工艺成熟、价格便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放电和储存时间较长且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易耗品,作为重要配件主要应用于遥控器、电动玩具、家用电器、智能家居用品、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仪器、新型消费电子、无线安防设备、户外电子设备、无线通讯设备、应急照明等电子产品。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目前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子烟、电动玩具、智能家居等消费类电子产品。
(1)电动玩具市场:玩具根据动力不同分为非动力玩具和电动玩具,其中电动玩具由于具有运动和可控制等功能,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美国玩具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玩具市场销售额达1,042亿美元,同比增长9.7%,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国内市场方面,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2021年中国玩具市场销售额达854.6亿元,同比增长9.6%,全球及中国玩具市场整体呈温和增长态势。
近年来,玩具产品通过动漫的植入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故事内涵,提高了消费者的认可度和购买欲望,我国玩具行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能力的显著增强,我国玩具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此外,随着国家放开三胎政策,儿童的数量将稳步增加,也将带动玩具行业的未来发展。
(2)家用电器市场:受益于政策引导和产品技术的升级,我国的家电行业近些年增长较为迅速,境内外的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受疫情和市场大环境影响,传统家电产品销售出现下滑,但高端产品、生活类小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虽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家电行业呈现高位震荡,但是随着消费者对家电智能化、定制化以及环保的需求变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未来家电行业的规模依然维持较高水平。
(3)智能家居市场: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载体,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包括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兼备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加,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3,728.06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82.77亿元。同时,中国智能家居渗透率低,2018年美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已达32%,而我国的智能家居渗透率仅为4.9%,不足美国的1/6,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鼓励性政策逐渐出台、行业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及众多家电平台对外开放接口,互联互通阻碍陆续消除,我国智能家居渗透率和整体行业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
(4)智能医疗市场: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由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可使有限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越来越受重视。国务院在2017年7月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提出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我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也正在经历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为7.2亿元,预计在2024年将超过60亿元。
(5)电子烟市场:电子烟主要是指区别于采用传统燃吸方式的卷烟的烟草制品,一般也称为电子雾化器,电子烟的主要特征是可减少因燃烧产生的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除此之外,电子烟还具有口味丰富、外形时尚等特点,满足了大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电子烟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电子消费品,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流行。全球电子烟市场的强劲增长主要归因于消费者对电子烟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烟草公司的积极营销活动、电子烟制造商加快了创新及产品研发进程以及相关合法化政策的推进。以美国为例,2016年8月,美国将电子烟纳入烟草产品的监管范围;2021年10月,英美烟草子公司雷诺烟草旗下电子烟产品通过PMTA审核,实现电子烟产品在美国合法销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子烟产业出口约1,38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0%;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子烟保持着较高增速,市场规模达到424亿美元,预测到2022年全球电子烟市场规模将达到631亿美元。
近年来,国内电子烟政策频出,产业将迎来合规化发展新局面。在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2021版)》,新增“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施行;2022年4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同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前监管要求与卷烟保持一致,《烟草专卖法》修订确定电子烟合法地位与监管导向;《电子烟》国家标准设定产品合规方向;《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监管范围(电子烟包括烟弹和烟具),确立行业标准及监管细则。政策监管将加速行业良性发展,电子烟行业有望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受到国内传统文化、烟草制品消费习惯、健康意识水平以及监管要求等影响,目前我国电子烟消费市场渗透率较低。伴随各国禁烟措施的加强,传统卷烟市场增长乏力,以年轻人群为消费主力的电子烟市场在市场上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电子烟的生产制造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体系,随着电子烟合法化、标准化,未来中国电子烟规模将持续扩张。
免责声明:
本站新闻、行业资讯、新闻资讯、市场资讯等公开信息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媒体或网友(含三方合作机构)提供,版权归原作者。中金企信本着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若出现本站公开内容存在文章内容或图片内容版权与其他问题请联系我司。联系方式:010-63853556,zqxgj2011@163.com,我司将第一时间回应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