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乳制品行业产量现状分析及未来市场发展空间研究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乳制品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市场占有率评估报告(2024版)》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30年乳制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球及中国核桃乳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评估报告(2024版)》
《2023年烘焙食品市场发展预测: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中国生鲜乳行业发展分析预测:有机生鲜乳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1,169,200吨》
《2024-2030年柑普茶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及投资规模前景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乳制品行业简介:
1)乳制品行业产品分类:乳制品是指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或不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辅料,使用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所要求的条件,经加工制成的食品。乳制品是除母乳以外营养最为均衡的全价食品,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有着其他食品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乳制品行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奶业发展的关键。乳制品行业连接着上游奶牛养殖业和下游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是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提升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带动“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乳制品行业产品分类如下:

2)乳制品行业产业链:乳制品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奶源供应、中游乳制品加工和下游的销售渠道等。上游奶源供应主要包括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原奶生产等;中游为乳制品加工,将上游原材料加工为白奶、酸奶、奶酪等各类乳制品后向下游出售;下游主要包括大卖场、超市、杂货店、便利店以及电商平台等各类销售渠道。乳制品行业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

(2)行业发展现状:
1)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我国乳制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及经济快速发展,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渗透率迅速提升,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总体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初期(1978-1997):乳制品以巴氏奶和奶粉为主,受交通、保质期等因素制约,销售多以自有区域周边为主,如上海的光明,内蒙古的伊利,品牌以产定销,供不应求。
第二阶段:“黄金十年”(1997-2008):1997年引进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利乐包装,伊利、蒙牛两大品牌崛起,光明、君乐宝等地区性品牌向全国扩张。同时品牌开启央视广告争夺战,从纸媒、电视渗透到消费者生活,乳品消费习惯逐渐养成。
第三阶段:调整期(2008-2015):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国产奶粉行业进入调整期,进口奶粉占据主要市场。国产乳品品类扩张,液态奶产品从常温白奶扩展至风味白奶、含乳饮料、低温酸奶等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供大于求。
第四阶段:振兴成熟期(2015-至今):2015年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从增量阶段转变为全产业链整合阶段,乳企纷纷拓展品类并加快国际化进程。此外,社交媒体信息呈爆炸式发展,图文、短视频、直播等营销方式不断升级,品牌走向精细化运营,Z世代成主要消费群体,主打健康、风味的低温鲜奶、酸奶、特色水牛奶等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乳制品产量稳步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为3,05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整体表现好于2022年同期,中国乳制品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
2018-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现状分析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总体来看,2023年原料奶供过于求,成本居高不下,价格走低,奶牛养殖亏损面较大;乳制品产销不旺,乳品市场增长承压,增速进一步放缓。乳品行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有待探索。
未来,在居民消费升级、政府对健康饮食的持续宣传等有利因素推动下,我国乳制品行业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金企信数据,我国乳制品市场零售规模由2016年的3,649.9亿元增至2021年的4,714.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25%,预计2026年乳制品市场零售额增长至5,966.6亿元,2022-202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