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预测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单项冠军市场占有率-汽车市场占有率认证报告(2024版)》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29年汽车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空调管路市场监测调查及投资战略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企业占有率及排名分析预测报告》
《2024-2030年车规级MCU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2030年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全球汽车行业概况
汽车诞生于19世纪末期,于20世纪初正式产业化,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步入产业成熟期。汽车产业是支撑世界多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等特征,在带动技术进步、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数据,在2009年至2017年期间,汽车行业产销量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5%以及4.83%,2017年,汽车行业产销量分别达到9,730.25万辆和9,566.06万辆。
2018年至2020年,全球新车市场受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影响,2020年全球新车市场产销量分别下滑至7,762.16万辆和7,877.43万辆。2021年后,尽管仍存在汽车供应链不畅、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反复等不利因素,但全球汽车产业已开始逐步恢复,2022年全球汽车产量已达到8,501.67万辆。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汽车消费显著增长,汽车需求的全球地理分布特征产生了明显的转变,逐步从美国、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向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也随消费需求变化而发生同步迁移。目前,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均拥有较为成熟的汽车制造产业链,其中中国表现最为突出,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十四年为世界汽车产量第一的国家。2022年全球主要国家汽车产量占比情况如下: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中国汽车行业概况
在我国,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不断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汽车类零售额达4.86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0%;2023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年营业收入为100,975.80亿元,同比增长11.90%,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营业收入7.60%。
我国汽车产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步,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新车型不断推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汽车产销量不断攀升。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此后连续十四年蝉联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汽车产量由2009年的1,379.10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2,901.5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我国汽车销量由2009年的1,364.48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2,887.8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83%。
2018年至2020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卫生事件及“国六”排放标准的落地等多重影响,汽车产销量持续下滑。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新能源汽车行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行业发展,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也相继推出利好政策,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如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方式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在政策鼓励下,2021年度至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努力克服芯片供应紧张、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利因素持续增长,我国汽车产销量在2023年分别增长至3,016.10万辆和3,009.40万辆。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特点与趋势
1)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较低,汽车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我国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千人汽车保有量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自2009年的57辆/千人增长至2023年的238辆/千人,复合增长率达10.75%。与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超过500辆/千人的水平相比,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仍然较低。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卫生事件及“国六”排放标准的落地等多重影响,汽车行业景气度承压,但长远来看,随着国内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人均GDP不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未来我国汽车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乘用车产销量占比高,持续拉动我国汽车行业增长: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及个人购买乘用车以改善生活品质。2009年至2017年,乘用车销量从1,033.10万辆增长至2,471.83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11.52%,高于同期我国汽车9.83%的销量增速;乘用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长期保持在70%以上,乘用车销量占比由2009年的75.74%增长至2017年的85.59%,乘用车销量的增长直接拉动了我国汽车总销量增长。2018至2020年期间,受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卫生事件及“国六”排放标准的落地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乘用车行业承压,乘用车市场进入了调整期。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相关部门陆续发布扩大汽车消费的积极产业政策,我国乘用车市场迎来消费复苏,2021年至2023年,我国乘用车产量与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长远来看,随着人均消费水平提升、国家政策对汽车产业的持续支持,未来乘用车的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大。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3)国家政策长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时宣布,我国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国家将持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中金企信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当年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0%,且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舒适性以及续航能力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创造新高。2015年至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已由33.11万辆大幅上升至688.7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54.28%。2019年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下滑。2020年起,各大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发布新产品,新能源汽车多样化发展,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8.70万辆和949.50万辆,渗透率提升至约31.6%,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凭借我国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使用环境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受认可度持续提高,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有较大上升空间。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