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预测:全球热泵的销售数量到2025年将增加到3,800万台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专精特新“小巨人”热泵市场占有率认证(2024)》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相关报告推荐(2023-2024)
《2024-2029年热泵行业全产业结构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
《2024-2030年空气压缩机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分析及竞争战略可行性评估报告》
《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发展深度调查及投资战略可行性报告(2024版)》
《水泵产业发展前景及供需格局预测报告(2024版)》
《2024-2029年空气源热泵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战略规划可行性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1、热泵行业概述
①热泵简介:热泵(HeatPump)是一种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把低品位的热能(通常是空气、水或土壤里的热能)提升为较高品位的热能并将其输送到所需要的场所的装置,从而为住宅、商业和工农业供暖、供冷及提供热水等服务。
热泵具有突出的节能效果,以室内供暖为例说明,若向室内供应10KW热量维持室温20℃,采用燃煤供暖需要提供14.286KW的化学能(燃煤效率取70%),并排放大量污染物;采用电阻加热器,直接加热室内空气,至少需要供给电能10KW;而采用电能驱动热泵向室内供暖,仅消耗2.857KW的电能(COP取3.5),具体如下图所示:

热泵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是按低温热源的种类分类,主要分为空气源热泵和水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为热泵的主流产品,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空气源热泵市场规模约占热泵市场规模的90%-95%。
②热泵行业市场规模:2017年,随着“煤改清洁能源”政策的实施,热泵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2020年因宏观经济下行下游行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热泵行业市场规模下滑2.15%。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以及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受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推动,热泵行业逐步恢复并实现了稳步发展,2021年,我国热泵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4.78%。根据中金企信测算,预计2025年中国空气源热泵市场规模将达到351.2亿元。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③热泵主要应用场景:目前,热泵主要应用场景包括热泵供暖、热泵热水和热泵烘干。目前统计数据中,热泵供暖主要是指北方供暖,未包括南方供暖制冷;热泵热水主要是指使用热泵热水器为建筑提供生活热水,未包括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工业余热及其他低品位热源代替部分现有的燃煤、燃油及燃气锅炉设备为石油化工、食品、冶金等生产工艺中提供高温热水或蒸汽;热泵烘干主要是指热泵在谷物、烟草、果蔬、食用菌、花卉、茶叶、中药材及水产品等第一产业和印刷、食品、皮革制造及造纸等第二产业中的应用。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④热泵行业品牌集中度:不同于空调行业,热泵行业品牌集中度相对较低。但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推动,热泵行业逐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除热泵专业企业如中广电器、芬尼克兹外,不断有空调、壁挂炉、新风企业加入热泵行业,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整体上看,市场份额正逐渐向实力品牌企业靠拢,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热泵产业品牌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也使得上游换热器等配套部件市场份额不断向行业内优势企业集中。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2、热泵行业发展前景
(1)热泵行业相关政策:作为热泵、空调的核心零部件,换热器及其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主要受国家能源、环保政策的影响。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导向为高效节能、环保、低碳化和电气化。主要的行业政策如下:
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高20%;到2030年,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
2020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推进以电代煤;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大力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支持传统领域节能改造升级,推进节能标准修订,因地制宜推进实施电能替代,大力推进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有序推进以电代气,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里明确指出:①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②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提升建筑节能低碳水平;③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①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②逐步开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引导夏热冬冷地区科学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洁高效取暖方式。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③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推广应用地热能、空气热能、生物质能等解决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用能需求。在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热泵技术应用,在严寒地区开展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应用。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与落后产能置换的衔接,因地制宜推广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蓄热电锅炉等新型电采暖设备。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拓展电能替代的广度和深度,到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左右。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电气化,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
(2)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及前景:热能是最大的能源终端用户,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一半,大大超过电力(20%)和运输(30%)。然而,2019年可再生能源仅满足11%的全球热需求,化石燃料仍占主导地位,并排放了全球40%的二氧化碳。2020年,中国消耗了全球热量的四分之一。仅考虑建筑业和工业生产的终端用热占比,我国近一半的终端用能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其中,建筑部门的热能消耗主要是供暖制冷、供热水,工业部门则用于工艺生产。
根据中金企信预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球热泵的销售数量到2025年将增加到3,800万台,到2030年将增加到6,000万台。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